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有效解决江苏省农作物秸秆及菌渣等生物质资源量大而再利用效益低、菌菇规模产能大而产业链条偏短、关键技术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菌菇产业发展,2013年以来,我们以企业为基地,开展菌菇新品种引进筛选、集成创新培养料高压灭菌、养菌育菇环境智能化调控、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蘑菇和草菇等试验研究,建立健全了生物质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菌菇关键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江苏丰收菇业有限公司企业为基地,开展杏鲍菇、草菇新品种引进筛选;集成创新培养料高压灭菌;养菌育菇环境智能化调控;菌渣再利用栽培双孢菇等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体系。本文从栽培基质收集与预处理、优良新品种引进、菌种扩繁、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菌渣发酵、草菇工厂化栽培、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等方面对生物质资源梯次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草菇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参与指导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基础上,发现并寻求再次利用只采收一潮菇的大量废弃菌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探索出使用工厂化一次出菇后的菌包进行再生栽培的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杏鲍菇废弃菌袋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时,往往只进行头茬菇出菇培养,之后菌袋直接淘汰,这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笔者根据杏鲍菇自身生物学特点,结合北京气候条件,采用覆土栽培的培养方式,对工厂化淘汰的菌袋进行二次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杏鲍菇菌袋的利用率,为农民创造收益,同时覆土处理的菌袋出菇之后作为生物肥料为植物利用,因而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利用杏鲍菇菌糠生产秀珍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将工厂化生产后产生的废弃菌糠进行有效循环利用,达到合理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益,笔者以工厂化一次出菇后淘汰的杏鲍菇菌糠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替代棉籽壳与玉米芯栽培秀珍菇,进行配方筛选,以期获得最适合秀珍菇生长的菌糠添加比例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比例的杏鲍菇菌糠对秀珍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菌糠比例逐渐增加,秀珍菇产量、产值、产投比呈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在培养料中添加50%杏鲍菇菌糠配方小区产量、产值及产投比最高,具有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采收6~7潮,周期长,用工量大,栽培成本高。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为探索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关键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秀珍菇不同菌株、培养基配方、发菌期等因素,发现适宜工厂化单潮爆出菇的优良菌株为金秀,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26.5%、甘蔗渣20%、麸皮20%、豆粕2.5%、石灰1%,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为70 d。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浙江省海盐县主导产业,近年来大力发展稻菇生态循环模式,即利用稻草栽培蘑菇,将蘑菇菌渣用作水稻有机肥,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循环可持续发展。现对稻菇生态循环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进行总结介绍,以促进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杏鲍菇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工厂化栽培量大。但是工厂化栽培条件下,二次出菇的杏鲍菇商品价值大打折扣,经济效益显著下降,一次出菇后必须更换培养料,因而产生大量菌糠。经过一次出菇后,杏鲍菇菌糠中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相似文献   

9.
围绕杏鲍菇发菌育菇环境参数智能化监测调控和构建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生产线研究,我们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参数智能监控系统应用于连云港丽沙食用菌有限公司发菌育菇车间,并进一步调整优化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各环节操作指标。经过近两年来的系统研究,杏鲍菇发菌育菇环境管理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实时检测调控和工厂化高效栽培,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海鲜菇菌渣循环再利用生产平菇是一项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通过对海鲜菇菌渣进行再处理后栽培平菇,实现废弃菌渣的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采用工业化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下进行菌菇集约化栽培的生产方式。本试验从濮阳市原料现状和生产模式等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木屑、麦麸、米糠、豆粕等资源替代棉籽壳和大豆粉,探索优化杏鲍菇现有栽培基质,旨在为当地杏鲍菇绿色生产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中废弃菌棒的再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小琼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6):640-641,660
白色金针菇工厂化周年袋栽高效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菌棒(又叫菌糠、菌渣),即栽培用过的培养基料,如何环保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大量的菌棒,是食用菌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探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高效生产中产生的废弃菌棒的再利用,特别是用其进行2次出菇,探索一种"工厂化生产+温室栽培"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实用技术》2013,(4):24-25
银耳-滑菇高产高效周年栽培技术是根据银耳属中温结实型菌类,而滑菇属低温结实型菌类的特点,在同一个菇棚进行两菇周年的高产高效栽培,夏季栽培银耳,冬春季栽培滑菇,并利用银耳废菌糠栽培滑菇,废料得到循环综合再利用,变废为宝,可促进食用菌生产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现将该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化工程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人为设定、自动控制栽培环境,将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优质高产栽培和管理措施结合起来,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率和生物转化率,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杏鲍菇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文从菌种制备、料袋制作、冷却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将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优质高产栽培和管理措施结合起来,探讨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与应用配套技术,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杏鲍菇是福建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种类,每年可产生大量的杏鲍菇废菌渣。利用杏鲍菇废菌渣为基质栽培草菇,不仅农民可以利用夏季闲置的蘑菇出菇房设施栽培草菇获得经济收益,杏鲍菇生产企业也可以出售废弃菌渣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菌渣富含菌丝体蛋白、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为充分利用灌南县丰富的杏鲍菇菌渣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围绕品种选择、菇房建设、培养料发酵、播种覆土、养菌出菇等生产环节,系统开展了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基质的双孢蘑菇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建立健全了关键技术体系,对指导双孢蘑菇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用菌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标准和多样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土法栽培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消费需要,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正在逐步得到发展.工厂化生产除大规模和人为控制栽培条件外,还需以连续的接种保证连续的出菇,较之传统的固体培养基制种方式,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菌龄一致、生命力旺盛,接种方便、用种量少,接种后恢复生产迅速等优点,十分适宜作为配套技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本试验以加快发菌速度、提高制种效率、改善菌种质量为目的,进行了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与培养方式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菌糠再利用技术问题,对不同菌糠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对菌糠替代部分木屑、棉籽壳和麦麸栽培食用菌的效果,以及施用菌糠有机肥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菌糠可替代木屑、棉籽壳和麦麸作为培养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和鲍鱼菇的生物效率分别达到64.95%、84.65%和70.49%,与CK差异不显著;施用菌糠有机肥的脐橙平均产量比CK增加5.54kg/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可提高脐橙的品质,改良果园土壤的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菌菌糠的再利用技术对提高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产工艺流程、栽培料配方、装瓶、灭菌冷却、品种选择、接种、发菌、搔菌、催蕾、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