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资源匮乏的如今,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粮食产物灌溉浇水的主要方式。不同的节水灌溉方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此,将以玉米为例简单阐述在不同的节水灌溉条件下玉米产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并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建平县气候特点十年九旱,尤其近年来水源不足,水位下降,地表水缺乏,为提高玉米产量,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本着玉米高产、高效和优化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特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试验研究,为今后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设计1.品种。耐密品种辽单5652.试验设计。共设3个处理,处理1:对照(不设灌溉处理);处理2:滴灌处理;处理3:膜下滴灌。采用大区对比,不 相似文献
3.
4.
5.
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上进行畦灌、滴灌、喷灌节水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番茄一个生长季节使用滴灌较畦灌可节水70.0%,空气相对湿度较畦灌降低10个百分点, 始花期较畦灌提早4 d,较喷灌提早3 d,其产量较畦灌和喷灌处理分别增加6.9%、10.7%.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互作下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生理生化变化及节水节肥效应,探讨花榈木容器苗最佳水分供应量及灌溉方式。【方法】以花榈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供水量设置80%,70%和60%田间持水量3个水平,供水方式设上方喷灌和底部渗灌2种方式,共6个处理,养分按照不同苗龄最适需求量进行供应,进行为期11个月的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花榈木容器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生物量,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育苗基质的电导率(EC)和基质养分流失量,并分析各处理的用水量。【结果】不同供水水平下,2种灌溉方式花榈木容器苗的生长情况及生理生化指标均以80%田间持水量处理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较60%田间持水量处理分别高21.14%,22.34%,18.20%,48.22%和39.26%;在60%和70%田间持水量梯度下,幼苗因遭受水分胁迫,其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80%田间持水量处理,且上方喷灌方式的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大于底部渗灌。在上方喷灌条件下,8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苗木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尖数分别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2.320,2.287,2.304,2.477和1.829倍;底部渗灌条件下分别为2.208,2.214,2.398,2.474和1.771倍。在80%田间持水量下,花榈木容器苗生理生化指标受灌溉方式的影响较小;但在60%田间持水量下,上方喷灌明显阻碍了花榈木容器苗的正常生理作用。在70%和80%田间持水量下,底部渗灌方式的上层基质EC明显高于上方喷灌,但苗木并未受到伤害;当水分供应量处于60%田间持水量时,灌溉方式对育苗基质EC的影响不明显。与上方喷灌相比,3种供水水平下底部渗灌处理节省的N、P、K、S、Ca、Mg分别为(23.253~35.966)、(8.672~17.571)、(16.622~24.133)、(0.296~0.414)、(3.733~6.706)和(1.004~2.675)mg/株,节约用水8.6%~34.3%。【结论】从提高容器苗质量及节水节肥效应考虑,花榈木容器苗培育供水量以80%田间持水量最佳,灌溉方式以底部渗灌较好,营养供应采用分苗龄定量供给。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缓解贵州省农田灌溉水资源紧张的状况,达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优化配置,通过进行连续的水稻节水灌溉试验,总结适宜贵州省水稻灌溉的模式.[方法]采用科灌、科蓄及普灌3种灌溉方式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灌溉水量、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科蓄模式下净灌溉定额最少(3979.50 m3/hm2)、水稻产量最高(9024.00 kg/hm2)、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最高(3.28 kg/m3),其综合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种灌溉模式.[结论]科蓄模式适合贵州省农业耕作方式,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11.
《基层农技推广》2019,(10)
为准确掌握冬小麦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项目条件,进一步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节水经验,针对三个不同小麦节水品种,设置春季灌溉1水、2水和0水三种灌溉条件,对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节水品种产量及用水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降水年份,春季在起身至拔节期灌溉1水,全生育期灌溉用水限额90~110m3/亩,小麦节水品种衡观35、石农086和烟农1212亩产基本稳定在300~400kg中产水平;春季在起身至拔节期、扬花灌浆期灌溉2水, 全生育期灌溉用水限额120~140m3/亩, 小麦节水品种衡观35、石农086和烟农1212亩产可达到400~500kg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正>干旱是辽西地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玉米受到干旱胁迫后籽粒产量显著降低,该地区40%以上的玉米种植受到干旱的危害。该地区水资源不足,1/4主要消耗于农业灌溉,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是提高水分利用率。通过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影响的研究,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干旱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为旱地玉米的高产稳产、抗旱节水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供试材料为玉米品种郑单958,喷灌、膜下滴灌、 相似文献
14.
15.
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基础,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小麦是我国农产品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本文对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选种、播种、耕作与管理各阶段的主要技术。同时,研究了当前小麦栽培中的节水节肥的新技术,希望为麦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的节水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河南省通许县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了滴灌和小白龙水肥一体化的对比研究,氮肥施用设置一次性底施、底施70%+拔节期追施30%、底施50%+拔节期追施50%、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和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以期找出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效措施。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更有利于改善水肥的协调供应,促进小麦-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处理小麦株高增加0.9~7.6 cm,穗长增加0.4~1.6 cm,小穗数增加1.1~2.8个,穗粒数增加0.6~5.2粒,不孕穗数减少1.1~3.3个,千粒质量增加0.1~1.4 g;玉米株高增加2.4~8.2 cm,叶片数增加0.2~0.8片,茎粗增加0.44~0.68 cm,穗行数增加0.2~1.2行,双行粒数增加0.8~7.3粒,有效穗长增加0.04~1.67 cm,穗周长增加0.39~1.40 cm,百粒质量增加0.2~2.1 g,总体上,小麦和玉米均以底施50%+灌浆期追施50%处理效果较好。与小白龙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显著增产14.29%~18.96%,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1.93~2.79 kg/m3;玉米显著增产21.79%~47.19%,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7~6.07 kg/m~3;小麦-玉米周年显著增产19.98%~33.37%,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26~4.43 kg/m~3,均以底施70%+灌浆期追施30%效果最佳。与一次性底施处理相比,滴灌水肥一体化处理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以底施50%+拔节期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处理最高。由此可见,滴灌水肥一体化有利于实现节水增效,氮肥适当后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心位置,是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区。河南省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等,种植模式主要有小麦、玉米连作和小麦、花生连作等。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冬季降水量越来越小,全年的雨水也在逐渐减少,地下水和地表水均逐渐减少,农业用水压力越来越大。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将严重受到水资源的影响,河南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省,农作物灌溉用水量非常多,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农业来说将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根据小麦的长势、不同生育期及土壤墒情进行不灌溉(CK)、定量灌溉、充分灌溉三种试验方式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初步了解小麦、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规律,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均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有利于保障河南省的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20.
甘肃河西地区水资源缺乏,发展节水型灌溉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根据小麦、玉米“一膜两用”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武威西营河灌区的试验,分析了“一膜两用”灌溉技术节水,增产原因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一膜两用”灌水技术与普通灌水技术相比,提高地膜利用率,降低灌溉成本,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节水潜力很大,推广前景广阔,是该地区一项切实可行的节水、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