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育成并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全生育期、有效穗、穗长、穗实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作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依次为:有效穗(0.603 4)全生育期(0.334 3)穗长(0.236 7)千粒重(0.206 2)株高(-0.369 3)穗实粒数(-0.319 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1.445 8)、穂实粒(0.737 5)、穂长(0.556 7)、千粒重(0.401 2)、株高(-0.143 9)、全生育期(-0.215 2)。研究结果对高原粳稻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安徽农业科学》2020,(2):30-33
为了较快寻找出适合巍山县栽培的大麦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个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关联度分析,进而指导育种实践。结果表明, 052DM3-3、052DM3-8-8、凤03-39、071DM11-4和凤03-9的产量较对照(S500)高,且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大麦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成穗率、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有效穗、最高茎蘖、穗长。其中,株高和成穗率对大麦的产量影响最大。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分析显示,大麦品种(系)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应采取适当的育种手段,注意株高、成穗率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协调发展,尽量减少主次性状之间的矛盾冲突,才能有效获得大麦高产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及今后生产和育种方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新育成品种多表现抗白粉病 ,株高和生育期适宜 ,但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区试筛选出丰产品种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 ,丰产稳产品种闽麦 0 6 ,丰产抗白粉病品种莆大麦 5号、莆大麦 7号和闽麦 0 2等。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今后福建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高产、稳产、抗逆力强 ,质优。育种的方向和道路是走多穗大粒或大穗大粒道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麦不同品种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差异,为饲料大麦在不同地区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方法。【方法】对不同海拔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及差异显著性水平;以及不同地区产量性状的平均值,并进行多重比较;估算其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及遗传环境互作方差,比较遗传及环境对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每个大麦品种中的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均有明显差异;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有效穗的增加,昆明和玉溪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实粒数的增加,保山和大理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玉溪和临沧地区的环境更有利于产量的增加;实粒数主要受遗传控制,其次受基因与环境互作影响较大,环境影响最小。有效穗、千粒重、产量等产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基因与环境互作变异要大于遗传的影响。【结论】产量性状受遗传影响,产量遗传育种仍是提高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根据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选择产量高的饲料大麦品种进行推广,是提高不同生态区饲料大麦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疆大麦产量构成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新疆2011~2012年度9个大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长>穗粒数;偏相关分析表明,穗长同穗粒数呈极显著相关,穗粒数同产量显著相关,穗长和千粒重同产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新疆大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应以选育和选用千粒重大的品种为主,同时要通过合理栽培技术措施,稳定穗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6.
保大麦20号系保山市农科所2009年配制杂交组合保大麦12号/保大麦14号,经系谱法育成的高产优质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特点,2019年1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DP大麦(青稞)(2018)530066。  相似文献   

7.
对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保山市农科所选育并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12个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保山市农科所水稻育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优质育种还相对落后,综合优质达标率(国标优质米3级或以上)仅有8.3%,其中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优质达标率(国标优质米3级或以上)分别为100%、83%、42%、83%、100%、83%。各品种间外观品质差异较大,尤其是垩白粒率、垩白度,外观品质是制约保山市水稻品种品质提高的主要因子,今后优质育种应该首要降低垩白。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 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 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9.
以2012—2020年黄淮北片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报告为依据,对近年审定及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其演变进行分析,以明确黄淮北片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9个审定品种的产量变幅较小,整体水平较高。所有338个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变幅大,产量构成因素变幅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从演变趋势看,产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有效穗数、千粒重呈增加趋势,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中多穗品种更适合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气候和生产条件,即每公顷有效穗数600万~750万、穗粒数35粒左右、千粒重45 g左右、株高80 cm左右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保大麦22号系保山市农科所2008年配制杂交组合S-4×YS500,经系谱法育成的二棱矮秆啤酒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等特点,2018年11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DP大麦(青稞)(2018)530059。  相似文献   

11.
为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保大麦20号的生产特性,以2014—2015年保山市大麦多点试验以及2015—2017年云南省饲料大麦区域试验结果为资料,通过产量、变异系数、产量构成因素分别对保大麦20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保大麦20号无论是丰产性、稳定性,还是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属高产稳产大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641 3)、穗实粒数(0.530 0)、千粒重(-0.018 2)、基本苗(-0.137 1)、株高(-0.462 0);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0.473 3)、穗实粒数(0.326 2)、千粒重(0.025 0)、基本苗(-0.086 3)、株高(-0.304 8)。最后,提出了保大麦20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应保证正常数量基本苗,早施、重施种及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及时灌分蘖水、抽穗杨花水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在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关系,在2007—2014年,每年利用12~15个不同大麦品种(系),进行了大麦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品种(系)产量水平较高,最高达到8 562.0 kg·hm-2。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与产量间相关性有正有负,千粒重与产量间相关性均为正。结合多年数据,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0.29和0.43。不同年份,对照品种产量与产量构成三要素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在不同品种中均为正值。不同品种(系)中,千粒重与产量相关性最大;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的有效穗数与产量相关性最稳定。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消息,由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喜讯,由甘肃省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据悉,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质优、丰产,多叶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从国家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传来消息,由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通过了新品种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登记号:535)。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而成的"中天1号"紫花苜蓿,具有质优、丰产、多叶率、产草量及营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2—2021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近10年上海市鲜食玉米审定品种的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上海市共审定78个鲜食玉米品种,企业是主要的育种力量,育成品种占比74.4%;年度间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和出籽率变化不大,但品质和产量水平提高较快。新育成品种在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推动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今后需加强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和育种技术创新研究,创制优良亲本材料,选配强优势鲜食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1980~2020年审定的辽粳(优)系列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产量、品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产量水平持续提高,分别在2001~2005年、2016~2020年出现两次突破,育种进程中有从穗数型向粒数型演变的过程,近期向穗粒并重型转变.相关分析表明,影响产量的关键产量要素是每穗成粒数.保持每穗成粒数的基础上,通过遗...  相似文献   

18.
赵加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41-42,77
[目的]探索如何协调早秋大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关系,从而提高产量。[方法]连续3年进行早秋大麦品种筛选试验,观察各品种农艺性状变化,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早秋大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主要农艺性状中,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有效穗、穗实粒数、株高、千粒重、茎蘖总数、基本苗;对产量的直接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茎蘖总数;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茎蘖总数、基本苗。[结论]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是影响早秋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自5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二棱大麦品种更替中,品种的产量平均每10年提高9.2%,但生物产量并没有增加,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是收获指数从0.31~0.35提高到0.44的结果。品种更替中,品种的有效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增加,氮素吸收能力增强,并能更有效地运转到籽粒中去。但每穗实粒数和单穗粒重下降。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敏感,利用氮素较经济;近期品种的耐肥性较强。品种对氮肥的反应与其硝酸还原酶的活力有关。最后讨论了该地区今后大麦高产育种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闽系大麦选育进展和技术 ,介绍了通过审定的三个闽系大麦品种 ,同时对闽系大麦今后育种目标和策略提出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