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决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低这一困扰石斛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从假植苗床的选择、基质配方筛选、主要原料的发酵处理与基质的配制、组培苗的室内炼苗适应与假植后的管理等方面创新现有组培苗的假植技术,发明的"一种石斛组培苗的假植炼苗方法"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时间是影响铁皮石斛组培苗增殖及品质的最大影响因子,12 h·d-1为最佳的光照时间。而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及光照强度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从组培苗质量和生产成本考虑,适宜的铁皮石斛组培苗规模化生产的环境条件为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强度30 μmol·m-2·s-1,培养温度25 ℃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鼓槌石斛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移栽试验,研究了其生长条件,包括基质选择、炼苗移栽技术、移栽后管理等方面.结果表明:恰当的生长条件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使鼓槌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移栽试验,研究了其生长条件,包括基质选择、炼苗移栽技术、移栽后管理等方面。结果表明:恰当的生长条件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就可以实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目的,不仅可以保存濒危的铁皮石斛资源,还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与温室栽培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药材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光照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培养温度(25±1)℃条件下,1/2 MS+0.5 mg/L NAA+1.0 mg/L 6-BA的组合有利于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生物量可达(4.29±0.11)g/株。组培苗10~15 cm高时,以腐殖质土为栽培土,温度23~25℃,光照条件中度遮阴(50%遮阴度),有利于铁皮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组织培养能加快繁殖和促进试管苗生长,使生物产量快速增加;腐殖质土栽培能促进其有效成分的合成。将组织培养与腐殖质土壤栽培技术相结合,建立了铁皮石斛的阶段式培养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质理化性质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理化性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时生根成活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基质种类的不同比例配比,对铁皮石斛培养基质的理化性质测定和调查组培苗成活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组培苗在各配方的生根基质中较适宜的理化性质配方为锯木∶泥炭∶珍珠岩=1∶2∶1,其容重0.11g·cm-3,总孔隙度60.58%,毛管孔隙度14.25%,非毛管孔隙度71.56%,大小孔隙比1∶1.3。基质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0.059、0.016、0.153g·kg-1,pH6.8,电导率为0.90Ec。铁皮石斛在不同基质栽培中的成活率和生根、生长有显著影响,栽培于锯木∶泥炭∶珍珠岩=1∶2∶1基质中的组培苗的成活率、生根情况和生长情况均显著高于其它基质配方,是一种比较适合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
霍山石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对安徽省地道中药材霍山石斛栽培的品种特性、生态环境、种苗标准、组培苗质量、组培苗驯化、栽培基质、施肥技术、采收与加工、包装、运输及档案等技术规程开展研究。研究并制定了霍山石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8.
霍山石斛试管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万群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63-163
为了提高霍山石斛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以实现产业化生产,采用不同基质、不同继代次数及不同培养基培养的生根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木屑+碎石的基质上,试管苗继代在三年内,生根培养基不加任何激素的生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种苗质量及生根苗培养基激素含量和栽培基质是霍山石斛组培苗产业化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铁皮石斛的繁殖速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实现铁皮石斛的产业化生产,通过设计不同生根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培养条件,进行了其生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根培养基配方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出根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光照强度,但光照时间对出根率的影响不显著。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实验室环境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0 00Lx,培养室温度调控在(20±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香蕉汁100 mg/L。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主要药用石斛种植区域调查及适宜性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省药用石斛(Dendrobium Sw.)种植区域的生产现状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考察和评价。调查表明,云南省石斛植物自然分布呈L型,人工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25°以南地区,可分为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种植区。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目前至少有80多家企业和农户从事药用石斛种植,主要种类有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齿瓣石斛(D. devonianum Paxt.)、流苏石斛(D. fimbriatum Hook.)、鼓槌石斛(D. chrysotoxum Lindl.)和金钗石斛(D. nobile Lindl.)等。栽培模式以人工设施栽培法为主,部分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法。栽培基质以锯木屑或树皮碎片为优;种苗多数来源于组培苗。常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和疫病,虫害不严重,蛞蝓和蜗牛危害较频繁。初加工还处于小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组培苗,在生产过程中需2~3个月才能完成整个生育周期,因生产培养时间长及不良环境的影响,造成组培苗污染(细菌或真菌),人工栽培成活率较低,对企业及栽农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对铁皮石斛污染的生根苗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比较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杀菌剂效果明显高于消毒剂,50%甲基托布津浸泡5 min,大苗成活率为60%,中苗为90%,小苗为50%效果最好,是8种药剂中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2.
余家辉 《农技服务》2014,(12):69-69
[目的 ]金钗石斛组培苗移栽后,光照强度是影响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其伴生树种的修剪来调控遮阴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遮阴度。通过本试验研究,探索金钗石斛生长的适宜遮阴条件。[方法 ]以不同遮阴度为试验因素,设置4个处理,观察记录金钗石斛的生长状况。[结果]金钗石斛在中等遮阴(55%-65%)长势最好。[结论 ]在实际生产中通过调节伴生树种试石斛栽培地的遮阴度尽量为中等遮阴(55%-65%)。  相似文献   

13.
刘志超  王滨  许全宝  陈潇潇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287-12288,12337
按照农业标准化规程,对安徽省霍山石斛主产区栽培的霍山石斛产地条件、种苗质量、栽培设施、栽培基质、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技术规定,为霍山石斛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28-31
以铁皮石斛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移栽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条件下基质、浇灌液及湿度等因素对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水苔为1∶1的基质中,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56 d成活率最高为83.17%;蛭石∶有机酸性营养土为1∶1时,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56 d生长最快,最大生长量为0.360 cm。在不同浇灌液对铁皮石斛移栽苗成活率的试验中,以pH值6.5的1/2 MS浇灌液成活情况最好,56 d成活率82.50%。在不同湿度环境对铁皮石斛移栽苗成活率的影响的单因素试验中,置于60%~80%湿度环境中的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最好,56 d成活率为78.42%。研究认为,在移栽条件蛭石∶有机酸性营养土为1∶1的基质上覆盖1 cm左右的水苔,以pH值为6.5的1/2 MS浇灌液浇灌铁皮石斛移栽苗,并保持60%~80%湿度环境最有利于铁皮石斛移栽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药用石斛(Dendrobium Sw.)种植区域的生产现状及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考察和评价。调查表明,云南省石斛植物自然分布呈L型,人工种植区域集中在北纬25°以南地区,可分为滇西南、滇南和滇东南种植区。根据气候条件适宜性,初步把种植区按县划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目前至少有80多家企业和农户从事药用石斛种植,主要种类有铁皮石斛(D.candidum Wall.)、齿瓣石斛(D.devonianum Paxt.)、流苏石斛(D.fimbriatum Hook.)、鼓槌石斛(D.chrysotoxum Lindl.)和金钗石斛(D.nobile Lindl.)等。栽培模式以人工设施栽培法为主,部分采用林下仿野生栽培法。栽培基质以锯木屑或树皮碎片为优;种苗多数来源于组培苗。常见病害为炭疽病、黑斑病和疫病,虫害不严重,蛞蝓和蜗牛危害较频繁。初加工还处于小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生物碱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喜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41-12442
[目的]分析铁皮石斛组培苗、野生植株和栽培植株中生物碱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绘制石斛碱标准曲线,对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采收阶段以及不同干燥方法测定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茎上段〉叶≈根〉茎中段≈茎下段;石斛的生物碱含量,1年生≥2年生≥野生型;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铁皮石斛中的总石斛碱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茎上段的石斛碱含量经过自然晒干处理后比杀青烘干处理的提高了23.18%~41.49%,根部的石斛碱含量也提高了8.82%~16.20%,而茎中下段和叶等其他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则下降。[结论]铁皮石斛的组培苗和栽培株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且除茎之外,其叶和根也有一定的研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组培快繁是目前铁皮石斛种苗生产的主要途径,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是决定组培快繁生产种苗是否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环节。移栽基质是影响组培苗移栽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铁皮石斛这种对栽培基质的水分、通气、营养等状况要求比较严格的附生兰而言,其作用尤为突出。评价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后期生长势的影响,旨在筛选、优化移栽基质,以提高铁皮石斛种苗的成苗率与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铁皮石斛种苗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移栽365d后铁皮石斛在基质配比泥炭∶树皮∶刨花=2∶4∶4上的成活率为95.6%,平均萌芽数达到8.2个、株高52.16mm、茎粗3.47mm;显著优于其在纯细锯末、泥炭∶树皮∶刨花=3∶3∶4和泥炭∶树皮∶刨花=2∶3∶5上的表现,因此,筛选出泥炭∶树皮∶刨花=2∶4∶4的基质配比作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对石斛组培苗的驯化、栽培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石斛组培苗床式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规划、品种选择、种苗繁育、定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等技术要点,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德宏地区药用石斛疫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石斛疫病在云南省德宏州各个市(县)石斛种植基地发生严重,对其进行调查发现,各主栽石斛种类均有查见,发病基地占调查基地的88.89%,该病的发生特点为:栽培石斛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方式病情不同,人工设施栽培重于林下仿野生栽培。  相似文献   

20.
铁皮石斛组培苗规模化栽培成功的关键环节即其驯化问题。研究表明,通过采用高架种植畦采驯化铁皮石斛组培苗,从驯化前的准备工作、驯化季节和方法、驯化管理、驯化苗的移栽4个方面进行操作管理,可以获得95%以上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