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在稻麦两熟轮作地区,采用裂区设计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氮肥不同用量对水稻产量,氮、钾素利用及稻瘟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与结实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秸秆还田条件下单位面积成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均较不还田处理高,同时促进稻谷和水稻秸秆对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小麦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0.63~2.94个百分点,有效抑制病穗率3.33%~10.67%,降低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2.80%~28.13%;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开麦21生育特点的影响,进行了五种肥料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对开麦21基本苗影响差别不显著,T1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化肥(N180 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出苗情况较好,基本苗高于其它处理;T4处理[秸秆不还田+化肥(N270 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T5处理[秸秆不还田+有机肥(干鸡粪1 500 kg·hm~(-2))+化肥(N180kg·hm~(-2)、P_2O_5为90 kg·hm~(-2)、K_2O为75 kg·hm~(-2))]冬前最高分蘖数、春季分蘖数、成穗数、千粒重高于其它处理;T4处理、T1处理穗粒数高于其它处理;各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小;以T4处理、T5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干物质积累、氮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济麦22(JM22)为材料,于2015—2016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测定冬小麦产量及氮效率。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处理:秸秆还田(S1)与无秸秆还田(S0);副区为氮肥处理:设置施氮水平分别为0(N1)、180kg/hm~2(N2)、240 kg/hm~2(N3)、300 kg/hm~2(N4),基追比例均为1∶1。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同一时期SPAD值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单施氮肥相比较,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提高了花后干物质积累比例,增幅为0.24%~6.75%,增加施肥量有利于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提高。秸秆还田配施适量氮肥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氮效率,增加了穗粒数及千粒重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在麦棉套作模式下的小麦氮磷钾肥料需求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针对氮、磷、钾3种肥料分别设置了0,75,150,225,300 kg/hm~25个用量梯度,调查小麦分蘖、成穗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对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磷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钾肥无增产效果。[结论]在河北省南部高肥力地块,麦棉套作小麦适宜肥料用量为氮肥225~300 kg/hm~2,磷肥150 kg/hm~2,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最佳方案。[方法]试验设置7个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方案,考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后施纯氮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600.90 kg/hm~2。[结论]秸秆还田后配施315 kg/hm~2氮能满足秸秆腐解与水稻生长的需要,该方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还田和施氮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4 a定点试验,研究在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施氮方式及添加秸秆腐熟剂对小麦产量、群体、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寻求最佳施氮方式。[结果]豫北潮褐土类小麦田,在施氮225 kg/hm~2水平下,以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的施肥方式小麦产量和千粒重最高。[结论]氮肥基追比5∶5+2 250 g/hm~2秸秆腐熟剂为最佳小麦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3-9584,9627
[目的]为了使秸秆还田达到最终增产.[方法]开展了2个年度秸秆还田与不同基追比氮肥施用对比试验.[结果]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当施纯氮210 kg/hm2,基追比5:5时增产效果最显著,施纯氮180 kg/hm2时基追比以7∶3较好.当纯氮180 kg/hm2全部做底肥时,在6个处理中产量最低.[结论]研究结果为33°N附近小麦产区制定合理的秸秆还田高产施肥方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迟播稻茬小麦播种量·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kg/hm~2N,实粒数增加1.07个、产量增加450.75 kg/hm~2。氮肥运筹方式的影响随播种量、施氮量的变化而变化。产量最高的氮肥运筹方式是播种量480 kg/hm~2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方式、施氮量240 kg/hm~2N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方式。[结论]该研究为超迟播稻茬小麦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扬麦11'为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的生育特点、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后期追氮比例2次施用穗肥,小麦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小麦高峰苗数、成穗数降低,茎蘖成穗率、理论产量、实产提高。总施氮量为270 kg/hm~2,肥料运筹方式为基追比4:6,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1.67:2.16:2.17,成穗率、穗粒数、产量最高,嘉定、浦东最高实产分别为5 625.30 kg/hm~2和5 166.3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75-1479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国麦301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提供适宜的栽培措施,研究在玉米秸秆100%粉碎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0 kg/hm~2的空白对照比其他处理晚1 d进入拔节期,提前2 d成熟;各处理间灌浆速率均在花后20 d达到峰值,且花后各时期灌浆速率均以N4处理(300 kg/hm~2、基追比5∶5)下达最大值;最大灌浆速率与施氮量之间相关系数最大(r=0.951 4~(**));千粒质量和株高在施氮量最高处理下(300 kg/hm~2)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3.31 g,79.70 cm;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在N3(262.5 kg/hm~2、基追比5∶5)处理下达最大值,分别为675.60万穗/hm~2,37.73粒/穗,8 580.30 kg/hm~2;N3与N4处理间穗粒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成穗数和产量差异不显著。总的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宜施氮量为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机条播技术的推广及绿色、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扬麦11"为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机条播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中,产量、有效穗数及千粒重均以施氮量为255kg/hm~2处理最高,每穗实粒数则以施氮量为300kg/hm~2处理最高;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中,有效穗数、产量均以基苗肥∶返青肥∶穗肥为60∶10∶30处理最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则以基苗肥∶返青肥∶穗肥为40∶10∶50处理最高。综合考虑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和氮肥利用率,机条播小麦氮肥施用量宜为255kg/hm~2、氮肥运筹以基苗肥∶返青肥∶穗肥=60∶10∶30~5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以泛麦536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施肥配比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磷用量的增加,有效分蘖、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也增加,最高产量8800.5 kg/hm~2,出现在高产田的高肥处理中;最低产量4885.5 kg/hm~2,出现在中产田的不施肥处理中。因此,施纯N 270 kg/hm~2、P2O5135 kg/hm~2是高、中产田理想的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120-1123
为了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于2013—2014年在商丘市夏邑县进行玉米秸秆100%粉碎还田与6种不同施氮方式相结合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r=0.978 0**。成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以N3(施氮量262.5 kg/hm~2)处理下达最高值,N4(施氮量300.0 kg/hm~2)处理产量与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施氮总量225.0 kg/hm~2条件下,N2(基追比5∶5)处理的穗粒数、千粒质量比N5(农民传统施氮方式,基追比7∶3)处理分别增加10.7%,6.0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N2处理的成穗数、产量与N5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综合研究结果,中产田秸秆还田条件下,最适施氮量为262.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减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试验对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氮磷钾的不同配比施肥,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找出最佳施肥配比。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及秸秆还田与施肥量互作对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玉米当季产量及全年总产量平均较不还田处理减产99.0、271.5、370.5 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541.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698.7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全年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613.5 kg/hm~2,最高产量为18 869.55 kg/hm~2。2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有极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千粒重降低。秸秆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最高产量为8 614.5 kg/hm~2。秸秆不还田条件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49 kg/hm~2,最高产量为8 455.5 kg/hm~2。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百千克籽粒消耗氮磷钾量分别较不还田减少0.05、0.06、0.06 kg,秸秆还田会导致氮、钾素当季利用率下降,磷素当季利用率提高。4最佳处理组合为N36P18K12,小麦、玉米及全年籽粒总产量平均分别为9 028.5、10 602.0、19 630.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4种不同土壤类型施肥水平对常规优质稻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水稻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沙土、沙壤土、壤土和粘土施氮三水平配比施肥试验,分析不同土壤类型施肥处理对优质常规稻产量及其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常规优质稻产量以壤土施纯氮180kg/hm~2最佳,为7231.5 kg/hm~2;其次为沙壤土施纯氮180kg/hm~2,为7173kg/hm~2;二者与其它处理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以沙土施纯氮150kg/hm~2最低,为6415.5kg/hm~2。不同土壤类型施肥水平对优质常规稻的穗粒结构有着不同程度影响,对增产作用是一个综合效应。【结论】因地制宜,不同土壤施以不同肥效水平,是优质常规稻获得最大产出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2产量、千粒重以及有效穗数均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条件下达最高值,分别为8662.5kg/hm2、50.2g、631.5万穗/hm2,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分别提高12.6%、12.1%、9.9%;穗粒数最多的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34.8粒,比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50kg/hm2处理增多10.5%。周麦22越冬期、拔节期、成熟期总茎数均以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处理最高;成穗率则是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195kg/hm2+精制鸡粪1500kg/hm2处理为最大值,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周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且在100%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氮肥240kg/hm2的处理下可以实现二者的高效配合。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砂质土壤小麦产量偏低的问题,连续两年安排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秸秆还田和施氮量两因素。其中秸秆处理为主区,设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和不还田两种处理方式,秸秆还田量为10 000 kg/hm~2;设氮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4个处理,施N量分别为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有机肥(干鸡粪1 500 kg/hm~2)+180 kg/hm~2氮肥。计8个处理,每个小区面积4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结果表明:处理4(秸秆还田后配施270 kg/hm~2氮肥)、处理5(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各产量性状表现较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处理4提高28.12%,处理5提高24.87%;连续两年处理5的干重和鲜重在各个生育时期均为最高,2013-2014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27.54%、57.03%、91.22%,1.44%,干重分别增加46.43%、78.52%、19.33%、13.46%,2014-2015年处理5在越冬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盛期鲜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79.88%、59.40%、39.65%、43.96%,干重比处理8分别增加46.43%、78.52%、21.26%、13.47%。由此可知,秸秆还田配施180 kg/hm~2氮肥和1 500 kg/hm~2有机肥处理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能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的鲜重和干重,改善小麦产量性状,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