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基质栽培番茄为研究对象,观测了番茄的生长发育进程和营养素含量变化,发现在幼苗营养生长阶段叶片营养素含量呈增长趋势,到移植60 d前后达到最大值,从结果期开始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营养诊断的最佳时期为结果期前后,此时也是番茄生殖生长旺盛的时期,其营养水平直接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2.
杏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疆立地条件下对黑叶杏、胡安娜杏、木克亚力克杏、赛买提杏4个品系14个品种的短枝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a b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叶绿素a b的研究中,黑叶杏较特殊,展叶后2个多月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余3个品系呈上升趋势;6月下旬至7月上旬4个品系均处于低谷值;叶片衰老期,4个品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开始下降的时间不同,木克亚力克杏与赛买提杏在9月下旬,黑叶杏、胡安娜杏在10月初。叶绿素a/b值起点均在2.3左右,黑叶杏变化幅度较大,其余3个品系基本都在2.3以下变动。  相似文献   

3.
对苹果梨不同枝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a/b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梨不同枝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规律为:有果短枝叶片、无果短枝叶片和营养枝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7月初、7月末和8月初;不同枝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不同.总的来看,以无果短枝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为有果短枝,营养枝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不同枝类叶片中叶绿素a/b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双峰曲线变化,高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初和9月末,9月初出现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宁夏灌区春小麦主栽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整个发育期,两个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和"5909"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二次曲线形式,叶片叶绿素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此外,春小麦"宁春4号"植株不同位置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也同样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方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存在的不足,采用高光谱技术建立了快速、准确、无损估测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方法。以采自泰安万吉山基地的葡萄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和SPAD值为数据源,在分析SPAD值与原始光谱反射率、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高光谱特征变量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筛选敏感波段,建立了基于高光谱反射率的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模型,即SPAD=59.352+44836.313R'601,其中R'601为601 nm波段原始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  相似文献   

6.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有两个玉米品种,于春、夏两季播种。对玉米植株基部(第3叶)、下部(第7、9叶)、中部(果穗叶)和上部(倒二叶)四个叶位和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测定趋势如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果穗叶高于其他叶位。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呈下相关,不同叶位叶龄大小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的关系,基部叶片充分展开后二者均高。随着叶龄增大而下降:中部和上部叶片充分展开后,随叶龄增大二者增强,至灌浆、乳熟期二值达到最高,以后随着叶龄衰老又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不同大豆品种叶片叶绿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蛋白含量大豆品种东农42(试验号302)及其极矮化突变体HK11(试验号201)、高脂肪含量品种东农47(原称东农163,试验号301)及其叶绿素缺失突变体HS821(试验号48)为材料,分别从不同生育期及不同节位对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所含叶绿素a/b的比值约为2.5:1;节位、生育期不同叶绿素含量也不同,表现为,随着节位上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从开花结荚期(7月6日)到鼓粒初期(7月26日),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鼓粒初期以后,叶绿素含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8.
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方法,分析玉米幼苗展叶过程中叶尖、叶中和叶基部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特性,研究C4植物在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化学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叶尖部位,在叶片从2 cm伸展到30 cm过程中,Fo以5%的幅度逐渐下降;Fv/Fo和Fv/Fm分别从2.59和0.76逐渐升高到3.92和0.82,而在叶长2...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采用精确定点和大区试验方法,分析了红地球葡萄果实发育性状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表明玉溪地区红地球葡萄从新梢萌发到7月12日前,果粒纵径、横径、单果重、糖度性状与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增长变化,为植株生长的旺盛期;其后,果粒纵径、横径、单果重性状增长放缓,最后趋于稳定,但糖度稳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所下降,为果实成熟期;成熟的果粒顶部比基部糖度含量高1.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部位的果穗重量、单果重、果穗果数、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实糖度性状均以基部最大,中部次之,但差异不显著;最后提出玉溪地区篱架主干形红地球葡萄栽培措施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钛可以提高巨锋葡萄浆果成熟期果实的含糖量、着色程度,降低果实含酸量,增大果粒体积。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使用浓度为20g/l。  相似文献   

11.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为对照,研究了早熟棉花新材料不同生育时间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棉花生育期,不同材料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舍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规律相似.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现蕾期最高,从现蕾期到开花期下降,并降到最低,然后又上升,在花铃期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表现为整个棉花生育期呈现单峰曲线,但是不同材料有差异;叶绿素a/b值的变化规律为现蕾期最高,然后下降,开花期和结铃期先是维持较低的水平,然后升高.  相似文献   

12.
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田间试验中大量棉花样品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以解决通常采用的分光光度法费工,耗时,易引起离体叶绿素的分光分解而造成误差之弊端。对目前报导的混合液提取法可行性进行研究,指出其测定光密度值偏高,不适用Arnon公式计算。在比较几种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测定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丙酮溶液浸提法。  相似文献   

13.
蕨菜叶绿素含量及呼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对蕨菜(孢子体)不同生育阶段的地上部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呼吸酶活性及地上部生长量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1)不同生育阶段的叶绿素α、叶绿素b存在明显的差异;(2)不同生育阶段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的趋势。(3)不同生育阶段的地上部鲜重、干重、干重/鲜重呈增长趋势,含水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红提葡萄树势强壮,结果枝率70%以上,极丰产;果粒圆形或卵圆形,着生松紧适度,成熟时紫红色,果肉厚脆,味甘甜,品质极佳;果刷粗而长,着生极牢固,耐拉力强,不易脱粒,是一个优质、晚熟、耐贮运的大粒葡萄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提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红提9月上中旬成熟,粒重13~18克,一般穗重800克,果粒圆或卵圆,鲜红或紫红,果肉硬脆,含糖量19%左右。一、环境要求要求积温在3300~3700℃。春季嫩梢和叶片在-1℃时即开始受冻,花序0℃时受冻,3叶期致死温度为-4.5℃,根系抗  相似文献   

16.
红提葡萄生长旺盛,萌芽力高,成枝力强,易成花,果实粒大、色艳、肉质脆不落粒、耐贮运,产量高,是晚熟葡萄优良品种,也是当前新疆发展晚熟鲜食葡萄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7.
红提葡萄原产于美国加州,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国内,1998年我县开始栽培。该品种具有晚熟、耐贮运、粒大、色艳、硬度好、含糖量高、口感佳的优良特性,是国内鲜食葡  相似文献   

18.
红提葡萄树势强壮,结果枝率70%以上.极丰产:果粒圆形或卵圆形,着生松紧适度,成熟时紫红色,果肉厚脆,味甘甜。品质极佳;果刷粗而长,着生极牢固。耐拉力强,不易脱粒,是一个优质、晚熟、耐贮运的大粒葡萄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乌苏市2010年开始引进红提鲜食葡萄优良品种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46.7公顷,通过开展平衡施肥、生物防治、整形修剪、节水灌溉等关键技术措施,初步形成了鲜食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全市产生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和推广带动作用。一、建园技术1.园地及苗木选择土壤选择砂壤土,要求pH值在7.0~8.0,定植苗要求高20厘米以上,基部粗度大于0.5厘米,生长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对葡萄叶片和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应用于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浓度GA_3处理的葡萄叶片SPAD值和果实大小及质量,果实成熟时测定果面着色状况、果实内在品质和果实形态指标。结果表明,盛花期后12~67 d,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果实成熟时的叶片SPAD值均比果实发育初期的低;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葡萄果实纵横径均比CK高,其中处理Ⅳ的最高,比CK分别高14.95%和7.88%。不同处理之间的葡萄单果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单果质量按大小排列为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ⅠCK处理Ⅱ;处理Ⅱ能增加果实L~*和a~*值、果梗粗度;处理Ⅲ能提高果实CIRG值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处理Ⅳ能保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促进果实中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及果实产量的增加,为最适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