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花生轻简无公害防治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田间病虫害调查的方法。结果表明,滴灌施药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效果达到90.43%;防治花生根腐、茎腐病效果达72.20%;花生白绢病的滴灌施药防治效果可达56.67%;滴灌施药较常规防治提高产量5.81%,饱果率增加6.80%。因此,滴灌施药是较常规防治更加有效的地下病虫害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当前生产上常用的几种花生防病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田间防效以及对花生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防治药剂对花生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芸乐收表现最好,其平均防效最高,达66.60%;增产幅度最大,荚果和籽仁分别比对照增产达21.3%和21.6%。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指导生产防治,本试验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对几种化学农药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百泰600倍液与阿米妙收2000倍液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72.74%和70.88%,增产效果分别为16.26%和13.56%,在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对花生叶斑病、蛴螬有显著防治效果的农药组合,农技人员于2019年春安排了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和蛴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爱苗、迈舒平拌种对花生出苗是安全的;各处理都能比对照显著增加对花生叶斑病、蛴螬的防治效果,并能显著增加产量;其中以亮苗拌种、花针期喷施阿米多彩、结荚和饱果期喷施爱苗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五种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叶斑病是北方花生生产区的主要叶部病害,通过5种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效的试验比较显示,阿米妙收、金极冠对花生叶斑病具有极显著的防效,在花生收获前防效分别达到24.20%和23.57%,其他参试药剂防效次之;5种杀菌剂处理的小区荚果平均亩产均比对照增产,增幅在13.07%~37.91%,其中百泰处理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6.
4种杀虫剂对花生蚜虫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沟施地蚜灵、地鹰拌种、高巧种衣剂机械包衣、高巧+普尊混合种衣剂机械包衣均对花生出苗无显著影响;各处理对蚜虫有明显的防效,药后25天不同处理防效为70.0%~83.0%;药后55天防效为40.2%~61.3%,其中地蚜灵、高巧、高巧+普尊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显著高于地鹰。不同药剂的增产幅度为2.4%~7.5%。用气相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结果,各药剂在花生荚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日本肯定列表和中国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对夏花生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不同灌溉方式处理,并在准确调查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贮水量的基础上研究花生膜下滴灌技术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较常规灌溉产量提高17.32%;膜下滴灌总水分利用效率为2.044 kg/m~3,较常规灌溉提高23.80%,其灌水的水分利用效率为6.935 kg/m~3。因此,膜下滴灌能改善水分在不同时间的分布,协调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发育。  相似文献   

8.
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874-876
为了解决小麦地下害虫及蚜虫的为害,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20%毒死蜱对小麦拌种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拌种对小麦地下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更突出,持效期更长,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山银花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种不同药剂防治危害山银花的胡萝卜微管蚜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悬浮剂1 500倍药液、0.36%苦参碱3 000倍药液、10%烯啶虫胺3 000倍药液等3个药剂处理防治山银花蚜虫效果较好,且其用药成本较低,低毒,对山银花害虫捕食性天敌杀伤力小,在生产上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藜芦碱可溶液剂对枣树红蜘蛛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0.3%苦参碱水剂在水中分散性良好,防治蚜虫速效性较差,持效性良好,当用药量为100毫升/亩~150毫升/亩时,药后7d,防效均大于90%,可以用来防治甘蓝蚜虫。  相似文献   

11.
花生叶斑病近年在来河南省泌阳县呈现常发、重发态势。病田率85%~95%,平均病株率为60%~70%,病叶率30%~50%,严重度为40%~70%,2003~2014年间,除2006年为中度发生,其他年份均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耕作方式、田间环境、防治方法等因子均直接关系到其发生程度。提出了加强宣传,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统防统治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防治马铃薯蚜虫的药剂,以替代本地区一些常规药剂和高毒,有机磷类农药。选用了4种无公害农药进行防治马铃薯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 g/L高效氯氟氰菊酯,97%法力佳乳油均有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7 d,14 d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20%啶虫脒的防效最佳,其后依次是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0 g/L高效氯氟氰菊酯,97%法力佳乳油。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10%氟啶虫酰胺WG、70%啶虫脒WG、25%噻虫嗪WG、60%氟啶·噻虫嗪WG和35%氟啶·啶虫脒WG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科学、合理用药防治提供参考,研究了5个药剂共9个处理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1、3、7和10 d后对黄瓜蚜虫防效差异均显著,以35%氟啶·啶虫脒WG 10 g·667 m-2效果最好,药后3~10 d防效均高于92%;其次为 35%氟啶·啶虫脒WG 8~9 g·667 m-2、60%氟啶·噻虫嗪WG 6~7g·667 m-2和70%啶虫脒WG 2 g·667 m-2,药后 3 d防效超过85%,7~10 d 防效高达88%~94%。建议在黄瓜管理中,根据蚜虫发生程度选择药剂种类和用量,确保农药减量与防效并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把天然除虫菊提取物开发成商品农药并成为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品提供依据。[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从白花除虫菊株系(Chrysanthemum Cinerariaefolium Vis.)中提取天然除虫菊提取物,与常用的几种化学合成杀虫剂对比,进行药效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化学合成农药的药效发生较快,而除虫菊提取物这种生物农药药效发生相对较慢,但到施药后24 h,除虫菊提取物、高效大功臣、克蚜宝、啶虫眯的蚜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5.71%、78.07%、84.91%和82.91%,最终药效并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除虫菊提取物完全可以作为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品在蔬菜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防治草莓蚜虫效果较好的药剂,本试验选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苦参碱水剂和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种药剂进行了田间比较研究,以清水为空白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 g、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5 g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这2种药剂对草莓生长无副作用,所以在草莓蚜虫防治方面应为优先考虑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药剂及施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高,危害重,小麦赤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及其复配剂已产生明显抗性,防效下降,笔者从在小麦赤霉病已登记和尚未登记的杀菌剂品种中选择了6大类16 个农药品种,按推荐用量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对小麦赤霉病抗性菌株高效的防治药剂,同时对最佳施药时期、用药次数、防治间隔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氯啶·戊唑醇、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戊唑醇4 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控效果好,防效均在80%以上,可作为替代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种。戊唑·多菌灵、咪鲜·多菌灵、戊唑醇、申嗪霉素、氰烯菌酯5 个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在70%~80%,相当或略优于多菌灵处理,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交替使用的药种,其中申嗪霉素作为抗菌素类药剂,对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减轻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同时明确了在小麦赤霉病发生年份,防治小麦赤霉病用药1 次的最佳施药期为小麦扬花初期,最佳用药次数为扬花初期、间隔5~7天用药2次,最佳防治间隔期为5~7天。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期施药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烟草青枯病药剂防治最佳时期。方法:施药采用灌根法.定期用挖根调查法统计烟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施药防治时期以移栽后10d最好,移栽后30d次之。结论: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和生石灰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最佳施药时期为移栽后10d。  相似文献   

18.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花生叶斑病常年发生面积为60万亩,发病株率平均为22.4%左右.重发田病株高达54%以上,该病由于去年在我市滑县、内黄县、林州市严重发生,田间菌源量大,加之近几年来我市秋季雨水偏多,致使花生叶斑病在我市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花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因为此病发生较晚,有人误认为这是植株成熟时的一般象征,所以往往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叶斑病会使花生叶片布满斑痕,早期落叶,以致影响叶的光合能力,荚果不饱满,降低产量与品质,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种子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并结合12.5%井冈蜡芽菌、25%吡蚜酮春季防治。结果表明:使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奥拜瑞)、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禾佑)等5种药剂拌种安全性比较强,且能起到一定的增产效果。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的田块在小麦孕穗期对蚜虫有很好的防效,说明药剂拌种有效控制了虫口基数,对后期防治较为关键。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加春季防治有效控制了纹枯病的发展,且持续性较强,因而对纹枯病的防治要以拌种为主,并结合春季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