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绥化、佳木斯、齐齐哈尔三个不同生态区背景下选育的3个玉米品种绥玉23、合玉29和嫩单23,在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绥化市)进行栽培试验,确定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的栽培条件下,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应对同一气候条件的响应特征,为构建丰产抗逆玉米群体的量化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结果表明,3个玉米品种均在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时达到最高产量;3个品种秃尖长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其中嫩单23变化趋势最小;3个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时都会显著降低果穗的干物质重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近年来各种逆境胁迫交替发生,不同主栽品种由于对其响应不同而经常出现的大面积地块上产量损失严重、生产者收益明显下降等突出问题,在本团队前期试验研究与示范展示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玉米品种间作抗逆丰产增效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2016年以来,针对"德州市多年来小麦后茬作物以普通粒用玉米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这一制约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团队依托德州市境内的临邑华辉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华辉合作社),大力实施了玉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在2016年玉米花生间作小面积试验研究基础上,2017年和2018年推广实施了玉米花生间作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先后开展了夏玉米抗逆丰产宜机收优良品种、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品种鉴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集成示范、不同玉米品种间作抗逆丰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技术创新与示范、籽粒用糯玉米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这些工作有力促进了德州市玉米内部结构及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为区域性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模式与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5.
关于玉米源库关系研究的若干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十五"中期承担科技部"粮丰工程"课题以来,本研究团队通过在吉林梨树基点设置的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年份、不同年代品种、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干旱胁迫条件下不同灌水量、拔节初期喷施化控剂对玉米密植群体源库特征、产量及其关系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产量环境下玉米叶片干重对增加密度响应的差异及其后果。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群体籽粒库的大小,但有效灌浆期间群体叶源的工作效率有时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实践中群体叶源过大往往是影响"大粒库"构建与充实及生育后期茎秆坚韧抗倒的重要原因。基于研究结果,总结提出了通过"缩叶源"实现"促根系、壮茎秆、扩粒库"协同的春玉米密植群体抗逆丰产调控技术原理,制定了以"选用高库源比值品种、深松深耕、中期控氮、水分运筹、化学调控"为主要内容的调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和地点对青贮玉米杂交种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中北410等5个国审青贮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奥玉5102、中北410和雅玉8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农大108和辽625;(2)不同地点对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生物产量影响很大;(3)不同密度对生物产量影响较大,较高的种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4)在生物产量方面,品种与地点存在互作;品种与密度只在通州存在互作;密度与地点无互作。综合分析供试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笔者认为,中北410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每公顷适宜种植密度为6.75×104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今后我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对玉米品种选择与密度设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在充分肯定抗逆稳产性是玉米优良品种必备特性的同时,明确指出适宜机械收获(子粒)是未来玉米品种不可或缺的特性;在密度设置上,分析提出玉米对密度的响应因品种、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确立合理密度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采用品种的耐密性特点和所处的产量环境,切忌盲目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鲜食型玉米新品种(系)省级区域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0个鲜食玉米品种(系)进行生育期、株型特征与经济性状、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糯1202、新甜糯88等几个品种的商品性和丰产性较好,增产幅度较为明显,可进一步进入生产试验;浙糯1302、天贵糯161产量表现较好,建议继续进行试种。  相似文献   

10.
实现玉米的持续增产和稳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干旱是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必须考虑干旱的潜在影响。品种是决定玉米种植密度的先决条件,选用耐旱品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干旱的影响,稳定玉米产量。本文简要概述了玉米耐旱品种的耐密性、玉米根系和冠层结构与功能对种植密度的响应及地上地下结构与功能协同对种植密度的响应,以期准确揭示耐旱型玉米适应密植的根冠高效协同机制,进而为玉米抗逆稳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喀什地区复播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多熟"周年超吨粮、麦后复播玉米适宜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对4个玉米品种新玉29号、浚单20号、京单28号、新玉35号,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麦后种植,研究复播玉米生育进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植株形态及产量结构对密植的响应变化,揭示玉米生育期的光、温生态因子与产量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复播玉米生育期相应推后2~6 d,早熟品种前期发育快、吐丝早,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多,有利于玉米籽粒正常成熟和高产形成。种植密度9.0×104~9.75×104株/hm2条件下,新玉35号和新玉29号均能发挥增密、增产的丰产潜力。复播玉米在拔节-成熟期间光辐射强度、日照时数和≥10℃有效积温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结论】新玉35号成熟期早,植株高度适宜。在密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增长快,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效益显著,可推荐作为麦后复播玉米的理想品种。同时,拔节-成熟期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2.
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油菜(Brassica napus L.)华油杂9号和华双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及播种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华油杂9号比华双5号增产,主要原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增多;早播有利于直播油菜冬前个体生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而不同播种期所要求的最适密度不同,早播条件下低密度更能发挥增产潜力,迟播条件下增加播种密度、加大群体的增产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限制我国东北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东北玉米育种的3个主要目标,即耐密育种、抗逆育种和抗病虫育种,并提出了提高东北玉米育种效率的3个途径:(1)种质资源扩增、改良与创新;(2)育种方法的改进;(3)栽培技术与玉米育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山西东南部复播玉米高产模式。[方法]开展玉米品种试验、密度试验和播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主要农艺性状表现进行比较。[结果]泉玉2号、德美亚1号、Kxw116、科早玉3号增产潜力大,丰产性好,较适合采用小麦套种玉米的栽培形式。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单产达7 670.5 kg/hm2。随播种期的推迟,玉米籽粒重和产量呈减少趋势,最佳播期为5月25日—6月5日。[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促进玉米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辽单565、丹玉39为试验品种,在3000、4000、5000和6000株/667m24个种植密度下,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基本逐步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各品种群体产量与之基本呈正相关,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这些品种在东北春玉米区,还有密植增产的潜力可挖。这为进一步突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02-2009年东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北春玉米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趋势,为品种栽培和育种目标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2-2009年国家东北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对照品种生育期、产量和气候资料等相关数据,分析气候变暖对东北早熟春玉米生产及育种的影响.[结果]对照品种的生育期、营养生长期、花粒期与相应期间的活动积温呈较强的正相关,随着活动积温的增加,生育期和花粒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对照品种产量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47*,Sig.=0.041,o=0.05).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对照品种产量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水平、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东北玉米种植密度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显著影响中国东北早熟春玉米的生育期、产量、生产栽培和育种.选育总生育期长、营养生长期短但生殖生长期长,耐密植的高产品种是东北春玉米适应气候变暖的育种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玉米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在西双版纳州内推广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系);相同密度下观察不同杂交玉米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通过试验比较,15个品种(系)的性状表现,SE301的生育期最长,产量最低,纪元118和宁玉524的生育期最短,比对照短了9d,辽单527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择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生育期、不同施用量、不同调节剂3个试验,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稀施保对玉米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稀施保的应用时期、施用量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稀施保在14叶展开期(大喇叭口后期)、375 mL/hm~2用量时应用效果最佳。可以显著降低植株株高,提高抗倒能力,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纬度寒地青贮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农民增产、增收,以5个青贮玉米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高纬寒地青贮玉米引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生物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中单5384产量最高。通过对生育期、株高、穗位、茎粗、单株鲜重、单株穗鲜重及生物产量综合分析,最适于黑河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应为中单5384。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种玉1号是红兴隆地区的玉米主栽品种。在玉米种植中,不同播种期对其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极大。基于此,本研究以北种玉1号为试验试材,分5个播种期播种,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北种玉1号产量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北种玉1号的最佳播期,为实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种玉1号在适宜播种期内(5月中旬左右)产量达到最大,过早或过晚播种产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