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适宜种植优质强筋小麦.自2003年以来,优质强筋小麦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已达45万亩.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强筋小麦高产技术实验研究、高产攻关、千亩方示范等,使辖区内小麦获得了好收成.其中高堤乡小麦千亩方平均单产462kg/667m2,最高单产588kg/667m2.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2008年种植面积170万亩,平均单产499.2kg/667m^2,其中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623.6kg/667m^2。根据万亩高产创建的实践,借鉴多年高产经验,现总结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克兰加盟共和国小麦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2,主要种植冬小麦,播种面积达800—900万公顷(1.2—1.35亿亩),占全苏冬小麦面积的43%以上。近年来的产量不断增加,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是增产的主导因素。1986年乌克兰冬小麦平均单产33.4公担/公顷(223公斤/亩),到1990年平均单产上升到42公担/公顷(280公斤/亩),比  相似文献   

4.
<正>1超高产抗倒冬小麦新品种—石麦18号1.1高产稳产。2009年6月12日农业部组织专家对栾城县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进行验收,石麦18号在大旱之年全生育期仅浇2水情况下,发挥出高产潜力和节水抗旱的优势,7亩地经实打实收平均亩产667.89 kg,首次突破河北省小麦亩产650 kg大关,创全省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2011年6月17日,河  相似文献   

5.
总结5年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高产栽培实践经验,从品种选择、土壤条件、播种技术、全生育期管理到成熟收获各个环节,全面阐述了大面积,小麦单产超600kg/亩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审周麦23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超高产、稳产、广适和早熟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超高产稳产广适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2005-2008年度参加国家、省级和生产试验3年6组79点(次)试验,平均单产552.2 kg/亩,最高单产743.6 kg/亩,平均较对照增产7.84%。2008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审定以来,通过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的繁育推广模式,周麦23号在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达到3 000多万亩,新增产小麦10.0亿多kg,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奇台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攻关与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全区口粮绝对安全,进行高产技术攻小麦关意义重大。2018年奇台县在腰站子村开展了冬小麦高产技术攻关,通过高产品种选用、种肥分离式播种技术、精量播种技术、适期播种技术、种子包衣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综合运用,攻关区冬小麦实测单产达724 kg/666.7m~2,打破新疆冬小麦高产最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阿克苏地区把增加播种量及提高播种量到22 kg/亩作为冬小麦单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对冬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各地都积极开展半精量播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取得成效。根据两年来乌什县冬小麦半精量播种试验和生产栽培过程中所摸索、研究、总结出的各项有效措施,结合试验和多次专题调研的结果,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提出大面积冬小麦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通过选择品种、降低播种量到10~12 kg/亩、基本苗保持在15万~18万株/亩、有效成穗达47万穗/亩、单穗重1.2~1.3 g、优化各项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大面积单产水平达到500 kg/亩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是裕民县主要粮食作物,但水资源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冬小麦持续高产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发挥滴灌技术的优势,在滴灌栽培基础上,引进实施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技术,探讨研究滴灌小麦"井字型"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结构、成本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小麦井字型播种出苗好于常规滴灌播种,田间群体结构分布均匀,有利于群体和个体的协调发展,相对常规滴灌播种亩增产38㎏,亩增纯效益68.86元,进一步提高了单产及品质,达到了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吕梁市地处晋西部,总耕地面积700余万亩,粮田面积520万亩,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占20%左右。2010~2012年全市小麦单产分别为212 kg、257 kg、278 kg,首次实现"三连增"。吕梁市小麦要尽快得到恢复性增长并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生产潜力还大有可挖,特别是要大力增强抗旱防寒措施,集成相关技术,以期改变吕梁市小麦单产水平远不及全省和全国水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额敏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高产、优质小麦生产的适宜区域。推广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对提高小麦单产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以来,在推广冬小麦高产优质标准化栽培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额敏县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制定了冬小麦单产7 500 kg/hm2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贵州省、遵义市均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提高遵义市小麦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6万hm2左右,单产水平低,1996~1998年平均单产仅1954.05kg/hm2.为了进一步挖掘遵义市小麦增产潜力,探索小麦实现高产、再高产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推动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1998~2001年,遵义市土肥站组织实施<万亩吨粮土综合配套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项目,在遵义市中海拔区的仁怀市、遵义县、红花岗区实施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2264.62hm2,由于普及推广"小麦综合配套集成增产技术",获得了平均产量3052.5kg/hm2的好收成.现根据3年大面积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实施结果,总结制定出小麦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供各地进行小麦高产栽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莱州137冬小麦新品系是莱州市农科所小麦室于1989年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其亲缘关系为[(974-1253×掖选1号)×(有7×洛10)]×鲁麦14.该品系在试验田中,多年产量位居第一.1996年亩产达到636.7kg,比对照烟农15亩增80kg,增产14.4%,比鲁麦14增产59.35kg,增产10.3%.1999年,在山东省小麦"三0"工程良种良法配套高产竞赛中,单产突破750kg.6月20日,经山东省农业厅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莱阳农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种子总站的专家、教授,对山东莱州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的30亩高产田进行验收,抽测实打面积2.326亩,亩产达到773.86kg,创全国冬小麦区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4.
一、驻马店市小麦生产近况 驻马店市的小麦生产,通过实施"沃土工程"、"补钾工程"和"增微工程",推广平衡施肥、施配方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小麦单产从2001年突破300kg以来,2004~2007连续4年丰收,中产田小麦平均单产约316~353.5kg,高产配方施肥的小麦平均单产为444.5~521.6kg:2006年项目区小麦最高单产突破600kg.由此可见小麦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自2008年泾川县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以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项目推动,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探索集成配套关键技术措施,小麦单产、百亩攻关田、万亩示范片相继创历史最高纪录。通过项目实施,保证了全县小麦面积稳定,单产由2009年的2 581.5 kg/hm~2提高到2016年的2 862 kg/hm~2,增产10.3%,确保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东辛农场地处苏北沿海垦区,属滨海粘质盐土,小麦是当地的主要栽培作物,常年种植6万亩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50%~60%.近几年农场不断更新耐肥、秆强、抗病的优良品种,进一步完善了适合本地生态条件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小麦单产步入高产阶段.2001年,农场种植5.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525.5kg.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科院镇原试验站研究成功的一项冬小麦栽培新技术。它是将夏休闲期覆膜抑蒸保墒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其技术核心是:麦收后遇雨深耕→足额施肥→起垄覆膜→秋季人力穴播。 我县 1999年秋播前引进该项技术,在焦村乡任村示范种植 20亩,平均亩产 241.6 kg,较同期播种的秋覆地膜穴播小麦亩产 201.8 kg,亩增产 39.8 kg,增产率 19.7%,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其中杨秉中种植的 2亩周年覆膜小麦平均亩产 395 kg,创当年全县旱塬区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8.
来安县地处皖东,位于江淮分水岭南部,是全国水稻生产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hm~2,水稻常年单产500 kg/亩左右。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新技术的目的是减少小麦种植风险,提高水稻种植效益。通过3年的技术示范,笔者总结出来安县水稻“一种两收再生稻”配套栽培新技术,可获得第一茬水稻单产600 kg/亩,第二茬单产200 kg/亩,合计单产800 kg/亩的较高产量,实现节本增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博州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5万公顷以上,其中冬小麦面积达10万公顷以上。2009~2010年,博州连续在温泉县安格里格乡开展了冬小麦高密度高产种植试验示范,创造了单产602千克高产记录。目前,冬小麦高密度栽培已成为夺取小麦高产、促进小麦单产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抗寒、抗倒伏、抗病性强的品种,所用种子必须达到国家小麦种子质量标准,即籽粒饱满,大小  相似文献   

20.
小麦、玉米是邯郸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与夏玉米复种一年两熟是主要栽培模式,冬小麦常年种植570万亩左右,夏玉米常年种植500万亩左右。2010~2012年邯郸市进行了"吨粮市"建设,全市小麦亩产平均达到了455.2 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了546 kg,两茬合计1 001.2 kg,如期建成了"吨粮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