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粪便检查法对洛阳地区有代表性的7个规模化奶牛场不同阶段奶牛的226份粪便进行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发现奶牛场结肠小袋纤毛虫阳性率为100%,各奶牛场的感染率在26.32%~66.67%之间,平均感染率为49.56%;各奶牛场EPG在98~345之间。不同年龄阶段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不同,其中犊牛感染率为41.18%,育成牛为70.00%,成年牛为39.77%。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在开放环境群养猕猴中的感染率,并筛选出疗效较好的药物,试验通过对昆明某猕猴饲养场开放饲养环境下普通级猕猴粪便检查,选出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的猕猴,并将其分为4组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检查的样本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为26.1%,鞭毛虫的感染率为6.1%,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的混合感染率为22.9%,其他寄生虫的感染率为8.3%,未发现寄生虫感染的猕猴占抽检总数的36.6%;说明寄生虫感染在开放猴群中比较普遍。通过药物治疗试验发现,阿苯达唑治疗结肠小袋纤毛虫效果最好,治愈率为97.5%,甲硝唑片治疗鞭毛虫效果最佳,治愈率为80.0%,而动物同时受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感染时,甲硝唑片的治愈率最高,治愈率为77.8%,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疗效较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郴州感染猪小袋纤毛虫的情况,对郴州六个县的猪场采集的猪粪便进行直接涂片和水洗沉淀镜检鉴定,统计感染率。结果显示,郴州六个县采样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为21.5%~35.0%。其中,桂东县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最高为35.0%,永兴县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最低为21.5%。通过ITS基因对小袋纤毛虫进行PCR鉴定,与NCBI网站上的结肠小袋纤毛虫ITS序列(AM982727和AM982726)同源性很高,为98%。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龙岩市部分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龙岩市不同县(市、区)4个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群的245份粪便样品,进行直接涂片镜检检查。结果表明,4个猪场均检查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平均感染率33.5%,其中种公猪感染率最高为51.7%,哺乳仔猪感染率最低为10.0%;2个猪场检查到猪等孢球虫感染,平均感染率2.0%,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感染率分别为5.2%和4.8%。调查结果为猪场采取合理措施防治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贻传 《养猪》2021,(1):126-128
结肠小袋纤毛虫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多种动物可感染.在宿主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表现出症状,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表现出腹泻、血痢甚至是死亡.猪是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主要寄生宿主,腹泻猪粪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检出率为81.20%.通过镜检猪大肠黏膜刮取物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的感染率达95%,比通过镜检猪粪得出的感染高很多.饲料禁...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沉淀法检测了12个规模化猪场1097头生猪的粪便样品。结果12个猪场全部都检测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场阳性率为100%;各猪场的感染率为22.2%~83.1%。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率为:种公猪41.3%,繁殖母猪40.0%,哺乳仔猪10.1%,保育猪26.8%,育肥猪53.7%。在检测的1 097份粪便样品中,有416份阳性,感染率37.9%。结论12个猪场各生长阶段的猪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以育肥猪最为严重,种猪次之,哺乳仔猪则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于2018年3~5月随机选取泰和县周边5个规模化猪场,并采集5个猪场中不同年龄段腹泻猪共计100份粪便样本,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观察。检测结果显示,34份样品为小袋纤毛虫阳性,阳性率为34%;在25份哺乳仔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份,阳性率为8%;在25份保育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9份,阳性率为36%;在50份育成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3份,阳性率为46%。5个猪场检测结果均为小袋纤毛虫阳性,猪场阳性率高达100%,各猪场感染率为20%~50%。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均有小袋纤毛虫感染,且各阶段猪均有感染,感染率从高到低为:育肥猪、保育猪、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8.
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 )属纤毛虫纲 ,毛口目 ,小袋科 ,小袋属。自 185 7年Masten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感染猪和人 ,有时也感染牛和羊 ,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症状。在临床上 ,猪常见发病 ,牛发病的较少。最近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起奶牛严重发病的案例 ,经过治疗 ,全部恢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 2 4头奶牛 ,于 2 0 0 2年 1月份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 ,3月份又用某研究所的牛津 1…  相似文献   

9.
<正>结肠小袋纤毛虫是猪场常见寄生原虫。对屠宰猪结肠黏膜调查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近乎100%。本文将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体内的致病过程结合不同规模猪场的特点来分析其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以期对广大散养户正确防控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苏中地区规模化猪场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苏省苏中地区规模化猪场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从该地区15个规模化养猪场随机采集了895份粪便样品,采用水洗沉淀法、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法对样品进行了检查。结果:肠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15. 08%,主要感染虫种包括球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蛔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其中结肠小袋纤毛虫、蛔虫和球虫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 81%、4. 47%和3. 35%。保育猪和种公猪的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生产阶段,仔猪的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辽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细菌性病原种类及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特征,本研究选取辽宁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5头临床表现为乳房炎的奶样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通过生化方法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奶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该场奶牛乳房炎细菌性病原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58.7%、64.0%和54.7%,存在二重感染和三重感染等混合感染的情况。大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场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耐药率>85%)及氯霉素类药物(耐药率>30%)耐药性较高,对氨苄西林(9.5%)、环丙沙星(9.5%)、头孢噻呋(7.1%)和氧氟沙星(4.8%)比较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the milk samples from 75 dairy c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mastitis in certa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in Liaoning were collected.The bacteria in milk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with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isolated E.coli str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for dairy cow mastitis were E.coli(separation rate 58.7%),S.aureus(64.0%)and S.agalactiae(54.7%),and multiple infection including double and triple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isolated E.col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i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ulfonamides(resistance rate>85%)and 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 rate>30%),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to ampicillin(9.5%),ciprofloxacin(9.5%),ceftiofur(7.1%)and ofloxacin(4.8%).The results was able to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rea.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开放环境普通级猕猴(Macaca mulatta)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糖溶液漂浮法对108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检查出阿米巴(Amoeba sp.)、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福氏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fuelleborni)、鞭虫(Tri...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某奶牛养殖场10~30日龄犊牛发生腹泻,为查明病因,我们对送检的18份犊牛腹泻样本分别进行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Salmonella)和安氏隐孢子虫(C. andersoni)的PCR检测。结果显示:18份犊牛腹泻样本中,BRV、BCoV、BVDV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5/18)、88.9%(16/18)、61.1%(11/18),这3种病原的混合感染率较高,其他病原均未检出,说明该奶牛场的犊牛腹泻主要由BRV、BCoV、BVDV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甘肃省某奶牛场发生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并选择治疗用敏感药物,随机无菌采集了6份临床型病牛乳样和1份大罐乳样,采用划线分离、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采用K-B法测定主要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临床型乳房炎乳样中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芽胞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3种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最高,为66.67%;从大罐奶样中也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杆菌肽、红霉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9%~100%;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说明此次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和芽胞杆菌,而且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具有多重耐药性。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给奶牛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粗饲料资源较差以及广泛存在的青贮铡切较长等现实问题,本研究旨在为制定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以及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北京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的玉米青贮和TMR样品进行颗粒度筛分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并与美国宾州颗粒度分级筛(PSPS)的TMR颗粒度和日粮NDF推荐值进行比较。通过比对发现我国玉米青贮的饲料颗粒度普遍偏大,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远超过宾州筛3%~5%的推荐值。新产牛和高产牛TMR样品位于第一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绝大多数超过了8%,第二层筛网上的饲料比例比美国推荐值要低15%~25%,这可能是由于粗饲料(青贮和干草)颗粒度过长造成的。高产牛和新产牛日粮NDF含量处于35%~42%,基本上在美国宾州筛推荐的中低产奶牛日粮的NDF范围,这与我国的粗饲料资源有限、质量不高、粗饲料铡切长度有关。因而,我国牧场不能照搬美国宾州筛的TMR分级标准,而应根据我国粗饲料的国情,制订适合于中国饲料资源条件的青贮与不同生长和泌乳阶段奶牛的TMR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奶牛乳房发炎。该病的发生常常给奶牛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本试验采集南京某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汁,并分离到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均为O2血清型大肠杆菌,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调查对南京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279份粪样进行了线虫卵、球虫卵囊和吸虫卵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以便为南京地区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279份样本中,阳性157份,总感染率为56.27%,其中A牧场感染率为54.61%(77/141),B牧场感染率为57.79% (77/138);蠕虫阳性64份,总感染率为22.94%,A牧场感染率为12.06%(17/141),B牧场感染率为34.06% (47/138);原虫阳性141份,总感染率为50.54%,A牧场感染率为50.36%(71/141),B牧场感染率为50.72%(70/138).2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寄生虫均有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8.18%(14/77)、55%(44/80).检测出的寄生虫主要是犊牛新蛔虫、食道口线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牛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耳球虫和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9.
目前,乳房炎仍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每年给我国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牧场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通过实验鉴定和分离其场内乳房炎奶样的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期为奶牛乳房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有效指导意见。试验结果分离到大肠杆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该牧场乳房炎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对上述致病菌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