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苦瓜枯萎病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浙江省金华市苦瓜种植田采集到10株苦瓜的枯萎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23株病原菌菌株;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特征,鉴定为由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侵染引起。对该尖孢镰孢菌(F. oxysporum)进行了致病性及寄主专化型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苦瓜有明显致病性,不侵染其他测试的瓜类,证明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dicae Sun & Huang)引起。  相似文献   

2.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内蒙古几个地区大棚黄瓜枯萎病株的分离培养,共获得13个单孢纯化菌株。经鉴定均属于尖镰孢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尖镰孢黄瓜专化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所需的最适温度均为25℃,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孢子萌发对湿度要求较严格,病菌在供试碳氮源上均能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香蕉枯萎病鉴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香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cubense(E.F.Smith)Suyder et Hasen〕在福建为首次记录,描述了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并采用麦粒培养物一香蕉组培苗进行了致病性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和专化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属于美丽组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  相似文献   

6.
节瓜枯萎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地区节瓜(BenincasahispidaCoga.var.chieh guaHow)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和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广州地区节瓜枯萎病的病原菌属于美丽组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该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54℃.在弱碱性或碱性环境下,孢子能较好地萌发生长,当pH7 21~9 53时,孢子萌发率>50%.在酸性及强碱性环境下,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尤其在强酸(pH<1 10)和强碱(pH>10 07)环境下,孢子都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7.
辣椒枯萎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明确山西辣椒枯萎病的病原 ,以便为有效地防治此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采用常规的病原菌分离方法 ,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 ,并参考Nelson等方法 ,室内致病性测定 ,采用灌根接种和切根接种两种方法 ,通过对分离自山西太谷地区的辣椒枯萎病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及致病性的研究 ,初步确定了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 .vasinfectum (Atk .)Snyder&Hansen)为害所致。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莲藕腐败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及光照、温度、p H、碳氮源对莲藕腐败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4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在20~30℃范围生长较快,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在p H值4~13范围内均能生长,最佳p H值为7。不同的碳源中,麦芽糖、蔗糖、果糖较适合该菌的生长;在供试的氮源中,菌丝在含酵母浸出粉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香蕉枯萎病鉴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香蕉枯萎病 [Fusarium oxysporum f.cubense( E.F.Smith) Snyder et Hasen]在福建为首次记录 .描述了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并采用麦粒培养物—香蕉组培苗进行了致病性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
阿克苏地区辣椒枯萎病的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新疆阿克苏地区辣椒塑料大棚中发现有枯萎病,虽点片发生,但发生区发病率可达70%—90%,甚至整个大棚被毁。在2001—2003年多次调查中,发现阿拉尔市郊、二团、三团的许多辣椒田块都有枯萎病危害,有的与疫病混合发生。有关辣椒枯萎病的病原菌的研究,有人报道该菌属尖孢镰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79年开始,从全国15个植棉省、自治区采集棉花枯萎病株,经分离纯化,获得273个单孢菌株,对其中13个菌株的分生孢子形态、产孢细胞特点、菌落培养性状、耐受高温能力以及对棉属和非棉属寄主植物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按其形态和量度可划分为三个培养型:Ⅰ型为典型尖孢镰刀菌型(Oxysporum type),平均量度值31.01×3.46μm;Ⅱ型变化幅度较大,介于尖孢镰刀菌型和马特镰刀菌型(Martiella type)之间,平均量度为30.04×3.75μm;Ⅲ型近于马特型,平均量度23.47×3.92μm。各菌株的厚垣孢子与着生特点,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颜色,以及在35℃和37℃高温下的生长状况有差异。 结合全部试验结果认为:怀疑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中可能有Fusarium redolens Wr.(芬芳镰刀菌)或F.oxysporum var. Redolens(Wr.)Gordon(尖孢镰刀菌芬芳变种)的依据不足,仍应按Booth.的分类系统定为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 Vasinfectum(Atk.)Snyder et Hansen(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  相似文献   

12.
一品红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病原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确认一品红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采用浸根接种法和灌根接种法进一步对该菌进行寄主范围测定试验,被接种的11个科14种植物中仅有一品红发病,故鉴定该菌为一独立的专化型--尖孢镰刀菌一品红专化型。  相似文献   

13.
山东姜瘟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8-2000年从山东省莱芜、泰安、滕州和安丘等6个地(市)县采集姜瘟病株,室内分离纯化获得107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对病原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与番茄青枯病菌Tm2和烟草青枯病菌P.s3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均属于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根据对其6种糖和醇的作用以及脱氮作用。明确山东姜瘟病菌有Ⅱ和Ⅲ两个生物型,比例分别为42.31和57.69%。不同地区间生物型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番茄不同品种抗青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昌市郊区蔬菜技术推广站育成的两个新品种(F_1)洪番1,2号及对照早丰、郑州853、西粉三号等品种(系)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番茄不同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很大差异,其中洪番2号和1号抗病性较强,其病情指数分别为14.2和20.0.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LSD测验,洪番1号与2号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洪番1号和2号与早丰、郑州853和西粉三号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杨桃枯萎病为害较大,本文系首次报道.根据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特点,鉴定其为尖孢镰刀菌的一个新专化型——杨桃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averrhoaeC.F.ZhangetP.K.Chi,f.sp.nov..  相似文献   

16.
西瓜枯萎病菌致病力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授粉研究了瓠瓜杂种一代的制种种术,结果表明:每株瓠瓜上以选留3个种瓜,在上午8∶00前后进行人工授粉,所生产的杂种一代种子产量最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8.
1982—1985年对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在8科31种栽培植物及31科87种杂草中的寄主范围进行了鉴定试验。查明在31种栽培植物中5种高度感病,8种表现中度或轻微症状,此13种为寄主。水稻未表现症状但分离到病原菌,回接棉花具有致病力。31种中非寄主12种,还有5种须重复鉴定。在87种杂草中,肯定的寄主48种,可疑寄主6种,无症状带菌体5种,非寄主23种,其余5种未定。本项研究首次查明禾本科植物水稻及野燕麦为Verticillium dahliae 的无症状带菌体。  相似文献   

19.
棉花枯萎病抗性变异规律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病情指数的倒数与培育年数的回归方程为:Y=0.01056+0.01601X.感病品种转变为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功酶谱由多到少,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由强至弱,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由弱变强.  相似文献   

20.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枯萎病是最近在福建省南平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茵(Nectriaditissima),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 病菌在PDA加10%麻竹杆煮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5—7天产生大量梭形的大型分生孢子,未发现厚垣孢子与形成子囊壳。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相对湿度为96.1%,最适的PH值为5—6。 试验证明,枯萎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活,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后,病菌借雨水传播,从病竹杆基竹节伤口侵入。病害于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停止蔓延。在前作物蔬菜地的低洼林地发病严重。严重的冻害是诱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选择阳坡通风林地,选用抗冻品系,加强抚育管理,是防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