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省通榆县某鸭场1周龄雏鸭发生了一起以精神沉郁、咳嗽、鼻窦肿大、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药敏试验,采用敏感药物治疗,并配合综合性防制措施,很快控制了病情。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可引起家鸭、火鸡和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致2~3周龄小鸭的传染性浆膜炎。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育雏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蛋白质水平过低等均易诱发该病,并发感染可加重死亡。给养鸭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本市郊区的一些养鸭户均暴发本病。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危害鸭和其它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是幼鸭常见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目前 ,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 ,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在我国 ,邝荣禄教授 1 975年在广州地区首次提出本病在我国存在。随后又有报道在北京、深圳及广州郊区的鸭场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最近本病在信阳山区暴发。由于鸭疫里氏杆菌的存在 ,鸭抵抗力降低 ,继发大肠杆菌病 ,造成雏鸭大批发病死亡 ,在短期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给养鸭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 发病情况2 0 0 1年 7月末 ,在信阳山区的 1 0余个饲养“江南 2号”…  相似文献   

4.
鹅的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RA)可引起家鸭、火鸡和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致2~3周龄小鸭的传染性浆膜炎.环境条件差或并发感染可加重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一般来说,除鸭外,火鸡、鹅、雉鸡、鹌鹑以及鸡亦可感染发病,但少见.  相似文献   

5.
1999年4月中旬,广西贺州市某养殖户的鸭群发生一种以眼、鼻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头颈震颤,脚软,运动失调,排黄白绿色稀粪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系统检查,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户1999年4月1日从外地购进1日龄樱桃谷鸭800只,分别放置4间育雏舍育雏,每间200只。饲喂市场个体户销售的饲料。4月15日脱温,混养在一个池塘内。当时的环境温度:白天为20~23℃,夜间是13~15℃,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自由采食塘边空地上的饲料,晚上赶进塘边临时…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福建省某樱桃谷鸭场发生一起疑似鸭疫里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传染病。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可诊断为鸭疫里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并根据药敏结果提出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陆桂平 《中国家禽》2002,24(16):22-22
笔者在泰州某鸭场诊治了一起鸭疫李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 iem erellaanatipestifer,R 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自1982年郭玉璞等[2]从北京郊区鸭场首次分离到R A以来,流行于我国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江苏、河南、河北、湖南、江西等地。成为危害养鸭业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份,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养鹅场发生了一例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炎等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幼鹅传染病,根据鹅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结合病原分离鉴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RA)和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是当前危害养鸭业比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引起鸭的急性或慢性病变过程。两菌主要引起1-7周龄的鸭感染发病,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等为特征性病理变化,二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尤其当二者混合感染时,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开来。2006年开始,平湖市畜牧兽医局对本地区集中养殖区的鸭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不同鸭场、不同品种、不同年龄鸭子的发病情况,同时采集了病死鸭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为有效控制这两种疫病的发生与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卢家平  朱丽娴 《中国家禽》2004,26(21):29-29,30
我区某养殖户饲养的2000多只番鸭,15日龄时发现有几只精神沉郁,脚软,不愿走动,厌食,张口急促喘气,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排青绿色或白色稀粪,个别突然死亡。第二天死亡40多只,用青霉素注射和恩诺沙星拌料治疗,症状未减轻,反而加重。第三天死亡100多只。发病第四天,现  相似文献   

12.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简称鸭疫里氏杆菌,原名鸭疫巴氏杆菌,是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且易与大肠杆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广泛性纤维素性渗出为主要特征,故又名传染性浆膜炎。自从190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施儒  张保华 《中国家禽》2004,26(8):34-34
2002年12月10日江苏省武进市湖塘镇某鸭场,以半旱半水方式饲养的康贝尔鸭相继发病。开始是4周龄的青年鸭(700只,1.4kg/只左右)出现死亡;2天后,2周龄小鸭(500只,0.5kg/只)也开始发病死亡,前后10天共发病630只.死亡246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2.5%和  相似文献   

15.
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雏鸭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人工感染7日龄雏鸭,对其进行了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鸭疫里氏杆菌24h后,感染鸭开始出现死亡,且在48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典型的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在感染鸭的心、肝、脾、肺组织出现纤维素性炎症,脑和肾组织分别出现脑膜炎和坏死性肾炎等变化。  相似文献   

16.
鸭疫里默杆菌病(Riemerrella anatipestifer, RA)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类急性或慢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出血性、渗出性和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鸭巴氏杆菌病(又名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危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可经消化道感染。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易使鸭抵抗力降低,使本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2003年5月,孟家乡某个体养殖户送检的死亡美国麻鸭,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病原检查诊断为鸭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某肉鸭场的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BJ-D-1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及鸡坯培养等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增菌培养,然后与大肠杆菌O1、O2、O78株及河北地方大肠杆菌流行株等的浓缩菌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5mL/只。在河北某发病肉鸭场及周围肉鸭场进行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1月,某鸭场一批樱桃谷肉鸭发生疫病,一栏520羽鸭,在一周内死亡360多羽,病鸭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等变化,经分离培养,确诊为鸭疫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发病鸭群约18日龄,病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拉绿色稀粪、头颈震颤、昏睡,有轻度罗音.开始死亡较急,后逐渐趋缓,一周内,520羽鸭子死亡360多羽,死亡率高达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