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不同品种紫斑牡丹叶片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气孔密度、表皮厚度、角质膜厚度和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等为观测指标,采用石蜡切片法和叶表皮离析法,对玫瑰红、玉瓣绣球和青春3个品种紫斑牡丹叶片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以探究不同品种紫斑牡丹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玫瑰红的抗寒性最强,玉瓣绣球次之,青春最弱。 相似文献
2.
基于早实核桃不同品种叶片组织结构的抗寒性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早实核桃品种的抗寒性,以14个早实核桃品种为试材,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了10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组织结构指标进行了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气孔密度和栅/海比是影响抗寒性的主要叶片组织结构指标;14个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西林2号>契可>温185>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辽核4号>西扶2号>中林5号>辽核1号>香玲>西林3号。抗寒性类型划分为5类:西林2号为高抗寒类型;契可和温185为抗寒类型;强特勒、维纳、鲁光、吐来尔、辽核3号和辽核4号为中抗寒类型;西扶2号、中林5号和辽核1号为低抗寒类型;香玲和西林3号为不抗寒类型。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在前期引种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生理生化、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基础上,以"紫冠玉珠""青春""紫楼闪金""雪里藏金""玉瓣绣球""实生苗"6个品种紫斑牡丹为试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间茎的表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外壁、厚角组织、皮层、木质部、韧皮部、导管直径、髓半径、茎半径的差异,探究紫斑牡丹茎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斑牡丹茎厚角组织、角质层、皮层厚度与抗寒性无关联;表皮细胞外壁厚度、导管直径和茎半径与抗寒性无明显关联;表皮细胞厚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及髓半径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联,可作为引种栽培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核桃(Juglans regia L.)、核桃楸(J. mandshurica Maxim.)、河北核桃(J. hopeiensis Hu)和黑核桃(J. nigra L.)4种核桃属植物的20份种质展叶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并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了LT50与叶片解剖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核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REC)均呈上升趋势;供试核桃种质间的抗寒性差异较大,低温半致死温度在–8 ~ 2 ℃之间,在黑核桃、核桃楸及普通核桃中均有抗寒性强的种质资源。利用略高于大部分核桃种质LT50的温度(0 ℃或–3 ℃)处理叶片,其相对电导率与低温半致死温度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高,此温度下处理12 h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以及叶片的LT50均可作为鉴定展叶期核桃种质抗寒性强弱的物理指标。核桃属不同种间的叶片结构类似,但各有特点。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总厚度与其LT50之间均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可作为核桃叶片抗寒性鉴定的形态结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和田与阿克苏当地核桃种质的实生幼苗为试材,采用直播建园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0、7、14、21、28 g·株-1)2个种源地核桃实生幼苗的生长量、叶片组织解剖结构和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核桃幼苗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核桃的生长量及叶片解剖结构状况来看,和田核桃种质在磷水平为14 g·株-1的生长量达到最大,阿克苏核桃种质在7 g·株-1的生长量达到峰值。土壤磷水平的上升能明显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但超过核桃磷素最佳适应点后,对核桃的生长起明显的抑制作用。和田与阿克苏核桃种质分别在磷水平为14 g·株-1和7 g·株-1达到最适点,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总根尖数等指标均最大。磷水平为14 g·株-1和7 g·株-1的条件下分别有利于和田与阿克苏核桃实生幼苗种质的生长、叶片组织解剖结构及根系的生长发育。磷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核桃实生幼苗的生长和发育,其中低磷胁迫条件下比高磷胁迫条件下的抑... 相似文献
11.
主要气象因子对核桃花芽抗寒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宁1号"和"礼品1号"核桃品种为试材,通过自然环境观察与人工冷冻试验,力图明确影响核桃花芽抗寒力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花芽冻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同时找出早实品种"辽宁1号"和晚实品种"礼品1号"的雌、雄花芽间抗寒力差异。结果表明:冬季极端低温、早春突然降温、连续阴霾等异常自然环境变化,都将降低核桃花芽的抗寒力;12月与3月是核桃花芽冻害发生的关键时期;各品种雌、雄花芽抗寒力间均存在明显差异,雄花芽抗寒力低于雌花芽,其中晚实品种"礼品1号"雄花芽的抗寒能力高于早实品种"辽宁1号",在温度≤-25℃时各品种雄花芽均发生严重伤害;"礼品1号"雌花芽-20℃低温时期雌花芽抗寒力高于"辽宁1号",低于此温度时抗寒力则明显下降;早实品种"辽宁1号"雌花芽的抗极限低温能力高于晚实品种"辽宁1号"。因此生产中在极端低温(-25~-30℃)发生的异常年份,更应该注意对核桃雄花芽及晚实品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以8个核桃品种叶片为材料,利用ISSR技术,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条对8份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位点34个,其中多态位点24个(比例达70.58%),构建出8个核桃品种的数字化指纹图谱。以NTSYSpc2.1软件计算品种指纹图谱的相似系数(GS)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样品间的GS在0.54~0.94之间,在GS=0.64处将8个核桃品种分成2组:第一组母本为‘扎343’(1号),矮化品种有‘新温724’(4号)和‘新温908’(5号);第二组母本为‘新早丰’(2号),矮化品种有‘新温609’(3号)、‘新温915’(6号)、‘新温916’(7号)和‘新温917’(8号),与田间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朱顶红品种‘孔雀花’、‘凤蝶’和孤挺花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的外部形态变化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规律,并配合Logistic方程计算出各自的半致死低温,比较这些品种相对抗寒性的强弱。结果表明:朱顶红和孤挺花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而且形态上观察受冻情况与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孔雀花’的半致死低温为-1.99492℃,抗寒性明显偏低;而‘凤蝶’和孤挺花的抗寒性明显强于‘孔雀花’,孤挺花的半致死低温为-6.17733℃,‘凤蝶’的半致死低温为-7.69215℃,二者半致死温度相接近,属于耐寒力较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核桃杂交后代叶片与果实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核桃杂交组合的374个后代为试材,调查与测定了叶片和果实的10个性状,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核桃育种和早期选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坚果横径、纵径和壳厚与单果质量在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中均达显著水平;叶片各性状和单果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坚果纵径、横径、壳厚和比叶重对单果质量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160 4、0.626 3、0.290 8、-0.163 9,这4个因素对坚果单果质量的贡献达极显著效应,是影响核桃单果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沟灌条件下的香梨为研究对象,使用HemiView数字植物冠层分析仪器,探讨梨树在不同生长时段,冠层截获的太阳辐射能、LAI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冠层截获的散射能、直射能、总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均不大,且差异性不显著;同一天,梨树冠层截获的总辐射能直射能散射能;随着梨树生育期的进行,LAI呈下降趋势;在整个试验阶段,晴天条件下,梨树冠层截获的散射能、直射能与LAI多呈显著性正相关,阴天条件下,各类型辐射能与LAI相关性均不显著。试验表明,截获散射能对LAI变化的影响最大,截获直射能对LAI的影响最小,截获总辐射能对LAI的作用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苹果粗皮病与锰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胶东半岛部分发生苹果粗皮病(IBN)的果园的土壤和植株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发生苹果粗皮病的果园土壤有效锰含量较高,而且粗皮病严重果园高于粗皮病较轻果园。发生粗皮病的苹果树花器官中锰含量较高,粗皮病最严重的姜格庄果园苹果树花器官中锰平均含量比观水镇高出139.28mg/kg,比季家埠重病园和轻病园分别高122.34和182.19mg/kg。从4月到10月,苹果粗皮病逐渐加重,叶片中锰含量逐步增高。10月份姜格庄果园最高锰含量达1717.85mg/kg,平均锰含量达1119.69mg/kg,而粗皮病较轻的季家埠果园则仅306.03mg/kg,前者比后者高265.88%。对不同部位锰含量测定表明,锰含量在叶片中最高,其次是韧皮部,木质部最低。表明胶东半岛苹果粗皮病的发生是因为锰过量。可能是土壤锰含量高,pH值低,降雨多,施肥不合理等,造成土壤锰有效性增加.导致树体吸收过量而出现粗皮病害。 相似文献
19.
以设施冷棚二年生"突尼斯"软籽石榴为试材,采用3种不同防寒措施处理软籽石榴植株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防寒措施下软籽石榴根系附近土壤温度、植株生长情况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期筛选出较好的防寒措施.结果 表明:在地温最低阶段,3个处理软籽石榴根系附近10 cm土层温度均高于对照;秸秆+棉被和秸秆+黑膜处理下的植株死亡率最低,覆土和秸秆+棉被处理后枝条有一定霉烂,秸秆+棉被和秸秆+黑膜处理的新梢抽干率最低;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变化与综合评价的结果一致,可作为有效评价软籽石榴抗寒性的标准.综合分析几种防寒措施的防护效果优劣依次为秸秆+黑膜>秸秆+棉被>覆土>对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