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职学校钳工专业的学生而言,若想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稳定发展,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优秀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中职钳工课堂,或者过分注重考试成绩,或者只关注职业发展,在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偏科性。为了弥补这个教育弊病,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钳工专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深入研究一体化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意在促使钳工专业课程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内化成一个整体,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育优势淋漓尽致的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2.
赵云 《南方农机》2019,(3):192-192
钳工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种,很多理工类院校针对相关专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钳工实践教学工作,可见钳工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钳工作业是学生基础性的实践环节,它不仅能培养学生钳工操作技能,让学生了解加工工艺相关知识,而且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但钳工作业环境的艰苦,又是一项需要消耗体力的工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技能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钳工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而钳工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科素养的基础。针对影响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负面因素,提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钳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实训教学内容之一。长期以来,钳工实习教学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加之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所以学生对钳工实习望而却步。对实习计划、工艺分析、教师示范以及巡回指导、课后总结等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使得实习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5.
钳工是一门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提升自身的操作技巧,才能达到钳工要求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却有所分离,导致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有效提升。因此在钳工教学中,应该利用有效的方式,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的新式教学手段,其应用于钳工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钳工实习是机电专业重要的实习内容,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生产掌握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钳工实习教学经验,通过实例分享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极为重要的工种,但是现阶段的钳工实训教学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学生对钳工的不正确认识和学校的教学方法的不完善都是导致钳工实训教学质量不达标的原因,所以为了提高钳工实训教学的质量,使钳工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该有的作用,需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找到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人才。现代机械的功能和复杂程度对钳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钳工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钳工技能的有效方法。钳工实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让学生在操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到一起,从而提高操作技能。本文通过分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钳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学生的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程,为了实现钳工教学满足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文章立足当前钳工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之处,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钳工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使这门内容枯燥无味并且极耗体力的课程更容易被中职学生接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钳工实训是钳工技能训练重要且必修的课程,而钳工技能实训是技校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指出了钳工实训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改进的相应对策,以期能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部分融合在一起,提升理论的高度,让理论真正成为实践的指导,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学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过程中去验证结论,得出新的结论。一体化教学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基于此,围绕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工种,传统钳工主要从事简单手工具的制作,现代钳工则发展成机器工件与装配机器的制造工种,钳工成为独立且重要的一个工业生产工种。近年来,机械工业快速发展,扩大了钳工的作业范围,专业分工愈发细致。目前,对钳工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只有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才能解决常见的装配技术问题,以提高机械装配的效率。在分析钳工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探寻钳工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需要围绕更好提升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探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提升教学效果。【方法】课题组结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特点,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转变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相互支撑”的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剖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程教学三个阶段。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结构完整性,实践教学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工程教学注重问题分析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以工程案例教学和工程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展示其教学要点。同时,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在总结创新能力培养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以科研项目为支撑开拓学生视野并锻炼学生良好思维的方法。【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结论】在机电一体化理论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提升“机电一体...  相似文献   

13.
掌握锉削的技能是钳工实习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锉削水平的高低可以评判钳工技能的高低。学生对平面锉削的操作顺序、技巧、姿势等缺乏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如基本功不扎实,平面锉削效果差,所以,需要学生认识钳工的职业性质与任务。锉削只是钳工众多技能之一,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其特点是灵活性较强、工作范围较广、技艺独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加工质量及工件价值。钳工操作中,平面锉削运用比较广泛,而且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简述平面锉削入门教学、平面锉削姿势动作的训练、锉刀更换技巧、平面锉削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学生的机械拆装和实践动手能力,将机床拆装项目教学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机床拆装课程教学中,融入"教、学、做"为一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项目教学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开展积极地推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的有效落实,本文结合该学科课程实习的实际情况,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金贵 《湖南农机》2016,(4):113+115
理实一体化是当前高职教学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五年制高职数控专业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研究了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正>金工实习是机械类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实际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金工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知识,为学习专业课以及其他后续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铸工、锻工(包括冲压工)、焊工、热处理工、机械加工和钳工等工种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获得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工作准备条件。同时也能加强劳动和纪律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精  相似文献   

18.
钳工实习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实习让学生感到动作机械单调,内容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积极性.通过基础训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实习操作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9.
钳工实习是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实习让学生感到动作机械单调,内容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积极性。通过基础训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实习操作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一体化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方法,倡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