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农业机械已经全方位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角,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进度、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农业生产的效益。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品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78%以上,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只有45%,其中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多数不到20%。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双季稻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价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找准着力点补齐种植机械化短板在日前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相似文献   

2.
亟待破解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迟缓的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双季稻地区的水稻种植将近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但种植机械化水平很低,严重制约该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文章通过分析双季稻区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缓慢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发展双季稻区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水平,需要确定以机械化育插秧为主流技术、有针对性地攻克双季稻育插秧技术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加强育插秧技术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加速研发推出双季稻区适用的插秧机机型。  相似文献   

3.
水稻栽植机械化区域型实现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势头喜人,但是水稻栽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很低,成为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最突出和最薄弱的环节,这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分布广,包括三大稻区(南方一季稻区、南方双季稻区和北方稻区)与5种类型(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西南稻区、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华南双季稻区和北方稻区),基于我国水稻种植的区域化特点,坚持区域性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水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原则之一.根据初步的调查分析结果和各区域的实际生产,我国各个主要水稻产区现阶段应以水稻机械化插秧为基础,结合各自区域内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适合本区域的水稻栽植机械化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4.
<正>机插水平低仍是影响我国水稻机械化水平的短板。2016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主要考核耕作、种植、收获这3个环节,南方双季稻区在水稻耕作、收获两个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由于多种特殊因素影响,种植机械化率仅在20%左右。在国内农机行业,插秧机是一个不太受重视的细分领域。一是因为技术含量较高,国内企业能干好的极少。多年来,虽然进入的企业不少,但到目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机械化是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保障之一,其中种植机械化又是水稻机械化的难点,因此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点.分析研究十一五这五年水稻种植机械化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及十二五期间要面临的问题,认为要实现201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5%,必需依靠行政推动,充分发挥农业部水稻专家组的作用,解决双季稻区的机械化种植农艺与农机结合的问题,加快农业装备的研制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最薄弱环节。为加速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步伐,农业部于今年3月开始,有针对性地在北方稻区、南方双季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和西南稻区4个水稻产区组织开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对象是2008年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县、实行水稻插秧机购置补贴项目县的技术负责人,培训规模300人,培训委托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承办。  相似文献   

7.
<正>4月7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全能农机专业合作社内机声隆隆,呈现一片繁忙景象,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办的全国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活动启动仪式在此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全面推进我国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进程,以种植机械化的突破带动双季稻区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李伟国、副巡视员王家忠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站  相似文献   

8.
深入分析双季稻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水平低、插秧机保有量少、手工直播趋势蔓延等栽植机械化发展现状,从茬口衔接、生育期、比较效益、技术难易、生产规模五个方面梳理制约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发展的因素,通过综合测评和试验示范深入比较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水稻机械化有序抛秧、水稻钵苗摆栽技术三种机械化栽植技术在缓解茬口矛盾、抵御自然灾害、农药减施、水稻增产等方面的优势,遴选出适宜南方双季稻机械化栽植技术模式。从技术推广、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通过因地制宜选定适用主推技术、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提高水稻栽植机具保有量、完善育秧中心布局、提高育插秧作业服务能力等发展路径加快提升高南方双季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促进双季稻面积恢复。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双季稻区收获农艺及市场需求 我国稻作区可分为3类。第一类是单季稻区,第二类为稻麦两熟区,第三类为双季稻区。双季稻区的种植面积近2200万hm~2,总产量约1.6亿t,约占全国的2/3以上,覆盖浙、闽、粤、琼、赣、鄂、湘、桂、川、渝、云、贵等省、市、区。其中湘、赣、粤、鄂、桂五省区的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名。而其收获机械化程度最低,至2000年,湖南省、江西省水稻机收率仅约3%;广西约1.4%;广东省是经济强省,但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也仅3 200台,机收率仅约5.6%,全国水稻机收率已达15%。水稻主产区远远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水稻收获机械产品  相似文献   

10.
我省水稻种植大致可分为两类地区,一类是稻麦连作区(也称单季稻区),另一类是双季稻区.单季稻收获前一般放水凉田,地表干硬,可承受的接地压力在26~30kPa之间.单季稻稻谷品种品质好,产量高,不易脱落.无论轮式、履带式还是背负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都适合在该地区作业,而我省大部分地区是双季稻产区,相比较而言,双季稻地区机械化收割要困难得多.主要原因是水田泥脚深收割机容易下陷,早稻收割期雨水多、作物含水量大、脱粒困难,清选不干净.因此,双季稻地区也是水稻收获机械化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4.5亿亩(1hm~2=15亩),且分布面积广,从消费群体和实际需求量来看,可以说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70%,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由于自然禀赋等原因,我国南北方水稻种植有很大差异,水稻品种多,如北方就有常规稻、杂交稻之分,南方还有粳稻、籼稻、杂交稻;种植模式有单季稻、双季稻、稻(麦)油轮作等,使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形式有直播和移栽两种形式,直播可分为旱直播(或旱作)和水直播;移栽又可分为插秧、抛秧和摆秧。若大面积地种植水稻,各地应结合当地农作制度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机械化发展的水稻生产工艺和生产经营规模,采取插秧、抛秧和直播等技术并举的栽培方式。我国在双季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育秧、栽植的“两段”栽培工艺;在单季稻和麦稻产区,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我国水稻栽培机械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机械化栽培水稻一直没有广泛推广,主要原…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水稻种植的主要形式有直播和移栽两种形式,直播可分为旱作播(或旱作)和水直播;移栽又可分为插秧、抛秧和摆秧。若大面积地种植水稻,各地应结合当地农作制度和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机械化发展的水稻生产工艺和生产经营规模,采取插秧、抛秧和直播等技术并举的栽培方式。我国在双季稻产区重点推广水稻育秧、栽植的"两段"栽培工艺;在单季稻和麦稻产区,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我国水稻栽培机械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机械化栽培水稻一直没有广泛推广,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各地·动态     
<正>全国水稻钵苗机插现场会召开近期,农业部在江苏省扬州市组织召开了全国水稻钵苗机插现场会。会议认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技术解决季节矛盾、实现周年高产;体现绿色理念、实现增产增效;推进规模化种植、实现机械化生产。近年来,在南方单季稻区的江苏、安徽、四川、湖北等地,双季稻区的江西、湖南等地,以及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开展水稻钵苗机插试验示范,年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15.
<正>据2018年统计,安徽省水稻种植面积3817.2万亩,居全国第四位;平均亩产440.4公斤,居全国22位;总产336.2亿斤,居全国第6位。水稻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四类地区,即:沿淮北平原单季稻区,占比8.5%;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占比37%;沿江圩丘双季稻区,占比40.1%;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占比4.8%;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133万hm2(4.7亿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谷物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4%和45%,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可见,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在我国农机化工作中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实却是:由于水稻比小麦对收割机的要求更为苛刻,水稻的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最低的。2001年,全国小麦机收面积达1533万hm2(23亿亩),占收获面积的74%;而水稻机收水平仅为15.4%,南方双季稻地区的水稻机收水平更是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主。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长年维持在4亿亩以上。水稻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大稻区:华东稻区、北方稻区、中南稻区、西南稻区。近年来,四大稻区都在推广全程机械化,据农业部权威数据,2014年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预计分别超过40%、73%,如果考虑到水稻机收地理条件和机收环境,从实际水平看,水稻机收率已经与小麦机相差无几,说明水稻机械化收获市场接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约占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插秧和收获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以上问题,该文系统论述了水稻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水稻施肥机械化技术和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基本技术特征与常见的机械类型。研究结果以期为提升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工作。发展思路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和适用技术,积极推进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稳步发展北方、大力推进南方(稻麦区和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力争到2010年在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早晚两季机插配套育秧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冢的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100%机械化插秧;我国的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机插秧苗,国外一般采用工厂化培育,我国大都采用硬盘育秧。而对于以双季稻种植和杂交稻品种为主的湖南稻区来说,育秧成了推广机械插秧的拦路虎。为了加快屈原区水稻栽插机械的推广步伐,我们以育秧为突破口。两年来摸索了一套适应本区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从而使机插秧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