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寻求快速简便的检测沙门氏杆菌及其他病原生物新方法,以沙门氏杆菌invA基因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沙门氏杆菌的HDA法,用4株沙门氏杆菌和6种其他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考核特异性,用稀释法测定灵敏度.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HDA法可在恒温水浴锅中进行,扩增时程75 min;阳性检测率为100%,无假阳性;用HAD法检测12份饲料样品,结果检出沙门氏杆菌呈阳性的3份,阳性率为25%.HDA法极适合基层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天山南麓地区绵羊沙门菌(Salmonella)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流行现状,本试验从天山南麓地区选择10个采样点采集绵羊粪样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通过PCR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出67株沙门菌,分离株对青霉素、磺胺异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8.51%、68.66%,其次为氨苄西林、链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49.25%、47.76%、46.27%和43.28%,分离株多重耐药率为55.22%。分离株耐药基因中KN和sul1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00.00%和98.51%,aadA1、aph(3’)-IIa、TEM、ant(3’’)-Ia和CTX-M的检出率均在50%以上,分别为82.09%、71.64%、62.69%、58.21%和50.75%。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天山南麓地区沙门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状况较为严重,呈区域性流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某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引起腹泻死亡羔羊的沙门菌流行情况。采集2022~2023年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等腹泻死亡羔羊的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等病料组织123份,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及生化鉴定试验对采集的123份病料组织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菌株的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从2022~2023年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腹泻死亡羔羊的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等123份病料组织中分离得到78株沙门菌,其分离率为63.4%(78/123)。分离的78株沙门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新霉素、庆大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0.0%、97.4%、94.9%、83.3%、79.5%、66.7%;78株沙门菌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大观霉素、林可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为7.7%~29.5%之间,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某规模化猪场人、动物和环境来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本研究从该场采集养殖人员粪便和鞋底拭子、猪肛拭子和环境样品共855份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沙门菌采用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进行11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通过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表明:1)共分离到沙门菌288株,3种来源样品中沙门菌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殖人员样品(47.2%),猪肛拭子(33.9%)及环境样品(32.3%)。2)3种来源沙门菌对四环素、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在75.0%以上;环境源沙门菌耐药情况最严重,人源与猪源沙门菌耐药情况相近。该场沙门菌对头孢噻呋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未检出对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分离株共有30种耐药谱型,3耐及以上菌株占81.3%,以7耐菌株为主,环境源沙门菌7耐菌株检出率(65.4%)高于猪源和人源沙门菌。3)分离株中检出11种相关耐药基因,blaTEM基因的检出率为100.0%,ant(3″)-Ia、aac(6′)-Ib和floR基因的携带率均高于50.0%。猪源沙门菌中四...  相似文献   

5.
蹇慧  刘芳  覃永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112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现状及致病力情况。[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11个规模猪场采集99份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菌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对分离菌进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99份病料里分离到21株沙门菌,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表明9株分离菌株可导致小白鼠死亡,致死率为43%。[结论]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及较强的致病性。该研究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沙门菌病的发生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徽省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的耐药性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的流行情况,对从合肥地区多个规模化养鸡场病鸡病料中分离保存的37株疑似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编码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4种FQs的耐药性,设计并合成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菌液PCR法对所分离细菌进行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扩增。结果显示,所检测的37份疑似病料均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37株大肠埃希菌中对FQs呈3耐以上(包括3耐)菌株占67.57%(25/37);37株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到qnrA基因,检出率为56.77%(21/37),而qnrB、qnrS、qepA基因均未检出。提示合肥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FQs耐药性严重,PMQR基因以qnrA基因为主,且qnrA基因的流行与FQs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甘肃地区导致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细菌性病原。采集甘肃省部分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病料104份,采用16SrDNA扩增技术对细菌性病原进行鉴定,经标准诊断血清确定其血清型,并用药敏纸片法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5份病料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4份病料中分离得到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混合感染的沙门菌;肠道产毒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主要以O78:K80(B)为主;该地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表明:甘肃地区新生仔猪腹泻的细菌性病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且多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新疆焉耆地区4种动物(牛、鸡、猪、羊)源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和管家基因invA的PCR检测,分离、鉴定沙门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在分离株中用PCR的方法检测1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共分离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191株,分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牛源(62.0%)、鸡源(28.3%)、猪源(9.0%)和羊源(8.5%);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鸡源、羊源、猪源、牛源的耐药严重程度依次降低,鸡源沙门菌耐药谱宽,多药耐药在0~3、5~7耐有分布,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在70.0%以上,羊源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8.2%)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7耐(23.5%)为主,牛源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66.1%)高于其他动物源的,多药耐药以4耐(38.7%)为主,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对磷霉素、亚胺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耐药谱型多样化;不同动物源沙门菌中除qnrS和mcr–1基因未检出外,其余被检耐药基因均有检出,blaCMY–2和tetA基因仅在猪源沙门菌中被检出,不同动物源沙门菌均以同时携带blaTEM、blaOXA、tetB、oqxA、oqxB、aadA2、ant(3")–Ia、aac(6'')–Ib–cr、floR耐药基因为主,牛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在35%以上,羊源与猪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在20%左右,鸡源沙门菌对以上耐药基因检出率不到10%。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机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8株临床分离的沙门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然后选取其中对恩诺沙星耐药的菌株,利用PCR扩增其gyrA和gyrB基因,并将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最后用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NCBI上公布的沙门菌标准野生型菌株(LT2)的gyrA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8株临床分离的沙门菌中有4株为耐药菌株,耐药率22.2%。对4株耐药菌株的gyrA和gyrB基因比对分析发现,gyrB基因未见突变,而gyrA基因有3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分别是Ser83→Phe或Leu(突变率100%)、Asp87→Asn(突变率75%)、Asn200→Asp(突变率25%);其中恩诺沙星最小抑菌浓度(MIC)≥16.000μg/mL的3株菌均是在83、87位出现双突变,而恩诺沙星MIC为4.000μg/mL的1株菌则是在83、200位出现双突变。结果表明,沙门菌对恩诺沙星产生耐药性与gyrA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区(QRDR)的双突变可使沙门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性增强,提示Asp87的突变可能增强了Ser83位点突变所介导的耐药性,但非QRDR区的Asn200不能发挥增强耐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甘肃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新生羔羊腹泻的致病性及其耐药性,从甘肃省8个养殖场采集新生腹泻羔羊粪便92份。采用16S rDNA扩增结合微生物鉴别培养技术对病料中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随机选取分离的6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2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选取的6株菌均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的大肠埃希菌对羊场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耐药。表明大肠埃希菌仍是引起甘肃地区新生羔羊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而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禽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的关系,对临床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通过多重PCR方法和序列分析测定其血清型,结晶紫染色定量法测定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其对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6株禽沙门菌,其中鸡白痢沙门菌7株、鼠伤寒沙门菌6株、肠炎沙门菌2株、纽波特沙门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6株禽沙门菌对新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氧氟沙星、氯霉素、诺氟沙星有较强的敏感性;87.5%的禽沙门菌能形成生物被膜,相对于浮游状态,沙门菌形成生物被膜后MIC值至少提高16倍,最高超过1 024倍。因此,处于生物被膜状态下的沙门菌可显著提高其对抗生素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2.
为对藏鸡致病性沙门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对其质粒耐药基因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利用琼脂纸片扩散及PCR扩散技术等方式对14株藏鸡进行检测。通过结果得出,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耐药性较为严重,对于头孢、丁胺卡那较为敏感,并且在菌株方面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河南省某父母代种鸡场死胚中沙门菌的携带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采集孵化后期死胚120份,通过常规分离、PCR鉴定及血清学鉴定,并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0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获得了55株沙门菌,包括6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25)、爱丁堡沙门菌(17)、汤卜逊沙门菌(10)、塞罗沙门菌(1)、加瓦尼沙门菌(1)、坦密尔纳德沙门菌(1);毒力基因sopB、usherP检出率为100%,毒力基因spvC(34.55%)、sodC1(45.45%)检出率较低。结果表明:该种鸡场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毒力基因普遍存在于沙门菌分离株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诱导耐药沙门菌成簇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比对分析,以及cas(CRISPR associated)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RISPR/Cas与沙门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鼠伤寒沙门菌ATCC13311进行耐药诱导分别获得3株体外诱导耐药(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菌和1株体内诱导耐药(环丙沙星)菌,设计引物对CRISPR,进行PCR扩增并检测,应用CRISPR Finder分析CRISPR序列,对5株沙门菌的CRISPR序列进行比对;利用RT-q PCR检测耐药前后沙门菌cas1、cas6、casA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扩增出2段CRISPR序列(CRISPR1、CRISPR2),耐药菌碱基的突变均发生在前导区和序列末端;CRISPR1序列的突变发生在前导区的1~4 bp和序列末端的1 136~1 144 bp区域内;CRISPR2序列的突变发生在前导区的1~14 bp和序列末端的780~796 bp区域内;重复间隔序列保守且发现有重复序列的退化现象(degeneration repeats,DRs),同时耐药菌cas1、cas6、casA mRNA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提示:沙门菌CRISPR序列突变和cas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医院菌血症、败血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血液标本选用标准需氧瓶或厌氧瓶增菌培养,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后用VITEK-32仪器及鉴定卡分析鉴定.结果:633份血液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8株,总阳性率为15.5%.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结论:血培养中所分离的葡萄球菌、埃希菌、沙门菌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提示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为做好畜禽疾病防控及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根据空肠弯曲菌的16S rDNA基因和马尿酸酶基因(hipO)分别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用于空肠弯曲菌的检测。通过对参考菌株的测定,确定了其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最小检出的DNA浓度达1 pg·μL~(-1)。在采集的540份临床健康羔羊肛拭子样品和92份患病畜禽肠道样品中,共检出10份样品为空肠弯曲菌阳性,其中羊、鸡、鹅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0.74%、10.5%和12.5%。通过细菌分离纯化,获得了10株空肠弯曲菌。体外培养试验发现羊源分离株生长速度低于鸡源和鹅源分离株。药敏试验表明所有分离株对磺胺类药物完全耐药;对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且所有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7.
蜂花既是蜂粮,同时也被人们当保健品食用。为了解蜂花粉产品中可能污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在浙江部分地区采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蜂花粉107份,对其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参考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结果显示,在107份蜂花粉样品中共分离出38株细菌,分属于10个属20个种,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埃希菌属(Escherich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勒克氏菌属(Leclercia)、泛菌属(Pantoe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包括多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致病菌。对分离到的克雷伯氏菌进行30种药物敏感性检测,其中6株对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另有1株对头孢唑林具有耐药性,1株对头孢西丁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绍兴市售酸奶中分离并鉴定乳酸菌,研究乳酸菌分离株对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利用MRS培养基迎过稀释法分离酸奶样品中的乳酸菌并进行菌落计数,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15种绍兴市售酸奶样品中共分离出31株菌,生化反应鉴定为嗜酸乳杆菌(6株)、保加利亚乳杆菌(7株)、嗜热链球菌(11株)和双歧杆菌(7株);活菌计数结果显示,4份样品(26.7%)中乳酸菌计数低于国家标准,11份样品(73.3%)中活菌计数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31株乳酸菌对4种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且90.3%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能耐受2~3种抗生素。[结论]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对酸奶产品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安全评价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江苏某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药敏性及其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采用K-B法测定96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9类2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6类药物的10种耐药基因,并对分离株的药敏性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所有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其中对萘啶酸(95.83%...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动物源食品中山夫登堡沙门菌Salmonella Senftenberg的流行情况、耐药性和分子分型情况.【方法】于2008—2012年在上海分离鉴定得到15株动物食品源山夫登堡沙门菌,通过琼脂稀释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和结论】15株山夫登堡沙门菌有7株对磺胺异恶唑具有耐药性(46.7%),除1株对链霉素耐药外(6.67%),对其他抗生素均较为敏感.PFGE分型分为10个基因型.部分不同来源的基因型(X3,X4,X5)具有高度的相似性(88.2%),表明这些不同来源的菌株可能存在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