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为全面提高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首先,形成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分类定位理念;其次,构建了“政校企”积极参与的培养机制和基于产教融合的“2+4”联合培养模式;最后,首创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实践与完善,有效解决了分类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不统一、社会资源利用率不高、学生实践平台及实践经费不能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对江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现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建设情况,并对培养定位、能力建设、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全日制农业硕士课程建设的思路应是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建设和促进课程优化,力促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要求良性互动的循环改进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其培养质量关键在于知识体系的合理构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构建起系统的职业领域知识、职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知识三大知识体系,以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层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毕业考核方式等为着眼点,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讨,为完善全日制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
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改革方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改革阶段,更加突出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需、因人施教,构建适应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培养体系任重而道远。该文分析了目前农业硕士的培养现状,总结了自身指导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定位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灵活实施修学年限、加强课程建设、优化和加强师资队伍、改革培养模式、完善考核和激励措施、转变基地建设思路等改革措施,为提高农业硕士培养质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供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应突出以下几点:体现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目标,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结构,职业需求导向的课程设置,理实结合的课程内容。但从现实情况看,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内容选取不当等问题。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特定的生源环境、教育背景,建立适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教学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针对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特定的生源环境、教育背景,建立适应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教学创新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评述我国农科专业学位,主要是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原则,并进一步阐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的积极意义,以为农科专业学位培养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新型专业学位类型。本文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针对当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状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学位论文、师资5个方面,对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观察和比较福建省10个主栽橄榄品种果实形态及外果皮、中果皮的结构.结果表明,橄榄不同品种在果实形态、角质层、外果皮表皮细胞、中果皮外侧机械组织层细胞、果肉两型细胞(薄壁细胞和厚壁细胞)、细胞壁加厚特征、榄脂道腔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具品种特征.橄榄果实角质层厚,表皮细胞外壁厚,排列紧密,果肉外层机械组织层细胞型小而且细胞壁厚,层次多,果肉两型细胞差异不大,且小型厚壁细胞量多,细胞壁厚,榄脂道腔大,分布近果沿皮部且密集为橄榄果实耐贮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优无核等20个葡萄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增加湖南省的葡萄栽培品种,于1999年1月引进优无核、粉红亚都蜜、类人指、秦龙大穗、无核白鸡心、皇家秋天、奇妙无核、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京玉、夏黑无核、高妻、红地球、京秀、里扎马特、秋红、秋黑、金星无核、夕阳红、红双味等20个葡萄品种,以巨峰为对照,采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系列配套技术,定植在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观测其生长特性、物侯期及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优无核等15个欧亚品种于避雨栽培条件下,适应澧县的气候条件,定植后第二年优无核等品种平均株产超过7.5kg,品质较好,可在湖南及南方各省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平凉市水果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依据国家标准,对平凉市的水果蔬菜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18个样品水果亚硝酸盐检出率为72.7%,合格率为100%;污染指数0~0.65,平均为0.33,属安全农产品.8类24个品种46个样品蔬菜亚硝酸盐检出率为97.8%,合格率为87.0%,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叶菜类、薯芋类、白菜类、瓜类、葱蒜类、豆类...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茎叶柄显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试验于始花期叶面喷施SODM、CC和DTA-6,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茎叶柄显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善了大豆叶片的光合特性,DTA-6效果最佳;均明显增加了大豆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和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S),增加大豆叶片主脉的导管数目、输水横截面积和韧皮部横截面积;增加大豆叶柄维管束横截面积和叶柄导管数目;对茎部表皮厚度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均增加了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的厚度,且SODM主要促进了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CC主要促进初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DTA-6主要促进了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钾肥施用量对蕲春县蕲艾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0(K0)、60(K60)、120(K120)、180(K180)和240 kg·hm-2(K240)5个施钾处理,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蕲艾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叶片出绒率、叶片中总挥发油和7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总黄酮和9种黄酮、酚酸类成分含量以及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18.
果汁对亚硝酸盐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苹果、芦柑、菠萝、梨、樱桃蕃茄五种水果果汁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榨取新鲜果汁,在模拟人体胃液的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单一果汁和混合纯果汁对亚硝酸钠的清除能力。试验表明,果汁清除亚硝酸盐能力与浓度呈正相关。单一果汁中苹果汁的清除能力达94.4%,菠萝汁47%,樱桃蕃茄汁30%,芦柑汁28%,梨汁的清除效果较差,最高为17%。混合果汁的清除能力比单一果汁高,其中苹果与樱桃蕃茄可达97%,芦柑与菠萝96.3%,芦柑与樱桃蕃茄94.7%,苹果与菠萝93.9%,樱桃蕃茄与菠萝90.4%,芦柑与梨混合清除率最低,为44.2%。五种果汁混合清除率达78.8%。果汁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混合果汁的清除能力高于单一果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指导当前生产条件下江西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方法】2008—2009年在江西省设置12个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和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对施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氮磷钾硼肥配施处理(NPKB)平均产量为2 015 kg?hm-2,与不施肥相比,NPKB、缺B(NPK)、缺P(NKB)、缺K(NPB)和缺N(PKB)分别增产1 121、839、758、746和249 kg?hm-2;NPKB配施处理下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有利于对N、P、K、B素的吸收利用;效益分析表明,NPKB配施效益达到5 449.5元/hm2,比不施肥增收2 231.1元/hm2,其次是缺B(NPK)、缺P(NKB)、缺K(NPB),分别比不施肥增收1 298.4、1 280.7和1 541.1元/hm2,而不施氮肥的处理减收206.1元/hm2。【结论】NPKB配施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保证高效生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