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机械化生产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之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全面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而同期广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只有66.98%,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农业生产效益下降,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徐海霞 《南方农机》2023,(24):81-83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农业生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经过机械化处理,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农业生产的饲料、肥料、能源等,还可以用作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发展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从焚烧秸秆的危害出发,分析了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方向,分别为秸秆还田、饲料化应用以及能源化应用,并据此提出了推进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的可行性策略,以期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9.13%,比"十五"期末提高13.2%,年均提高3.3%,高于"十五"期间3.1%。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4.
耕种机械化是指以机械为生产技术手段,完成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苗床准备(耕整地)和实现播种的过程。耕种机械化对农业生产耕种技术的推广和规模化起促进和保证作用,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基础内容,农业生产中耕种机械化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且对能源消耗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耕种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核心。本文构建了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阶段划分指标体系,提出将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了相应的判断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研究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与传统生产方式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力量对比变化,揭示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进程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进入了转型阶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到了大规模的农业经济生产。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地区的农作物可以规模发展,山区地区的农作物相对薄弱,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山区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文章以此为着力点,对农业机械化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探究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于人民日常生活、社会正常运作、经济创新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农用机械设备作业时,效率较高,产量较多,质量较好,非常有利于农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提升整体农业发展的效率有着显著意义,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因此,增加农用机械设备的投入数量,确保农业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产都开始广泛实行机械化的生产,能否面实行农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是今后我国农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文章就针对我国农业实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有效地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全面实行我国主要农作物走向现代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农业产地全过程自动机械化的精准管理,建立了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系统。利用多路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建立了基于嵌入式计算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硫化氢、一氧化碳、臭氧、环氧乙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空气质量信息和p H值、溶氧量、余氯、ORP、电导率水质信息的实时监测;建立了农产地环境记录管理数据库,开发了基于嵌入式计算的农业产地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农业产地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最近沂水县政府就推进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制订了实施方案。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要求,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小麦、玉米、花生、林果、黄烟等作物为主要内容,着力从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等重点环节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装备,加快推进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田间机械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田间农作物机械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装备,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增加农产品供给、保证农业稳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农业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获机械化、包装机械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基于此,论述了国内外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现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化在农业的种植、植保、收获、包装方面的研发与应用现状,阐述了田间农作物机械化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分析了田间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当前推广田间机械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探讨了我国田间机械研发思路和今后中国现代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对推广田间农作物机械化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田间农作物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省农牧厅提出,2015年在全省建立45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7个,市州级示范点38个。全程机械化是针对农业生产的环节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过去的主攻主要农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转向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二是由过去的推进农作物生产的产中机械化向产前、产后机械化延伸。  相似文献   

13.
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内蒙古自治区优势农作物之一。随着农区畜牧业的大力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相对滞后,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示范园区,扩大引进玉米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优化玉米机械化生产模式,对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生产的劳动力强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免耕播种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通过对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应用情况的分析,以促进玉米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迅速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普及与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农机的使用,不仅能有效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农业生产模式。但是在农机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农机工作量也随之增多,难以避免会出现农机故障及维修等问题。基于此,分析了农机维修的重要性,并为安全修理制定相应的维修策略,希望能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翼城县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大、范围广。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也日益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热点。根据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继2019年贵港市港北区获得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实现了广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零的突破之后,2020年12月,贵港市平南县、港南区,南宁市宾阳县等3个县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称号。目前广西实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达4个,标志着广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组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花生专业组,在河南省正阳县举办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此次活动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系列推进活动之一,旨在通过集中展示生产机具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升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花生是我国优质优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机械化施药技术及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控贯穿于作物生长全过程,防控的好坏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与质量,防控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农业现代化物质装备水平。因此,机械化施药技术及装备是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研究先进的施药技术与装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草害的有效防控,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