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番茄感病品种1479和2300为材料,研究了苯并噻二唑(BTH)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并测定BTH处理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接种对番茄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0mmol/L BTH能有效诱导番茄产生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其中0.5 mmol/L BTH处理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可达42.7%。喷施BTH或接种TYLCV均可提高番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但诱导并接种处理的植株叶片上述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处理高。说明BTH处理可以诱导番茄增强防御酶活性,降低病情指数,增强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刘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10-1251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番茄条斑病毒病是西安地区蔬菜的重要病害,近郊露地栽培的春番茄,每年都程度不同地发病,轻病年分一般发病率在5%左右,局部地块达30—50%;流行年分发病率高达50—70%以上,致使番茄大幅度减产。近十几年来,国内北京、上海、西安、济南、南京、杭州等地对此病的发生危害、毒原类型以及有关发病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国外的报道中,除涉及了致病毒原和侵染途径外,还注意到了气候、根的损伤以及病毒本身变异等因素引起病变的可能性。七、八年来,我们对这一病害做了调查研究,在病区设基点试验示范,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有关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由烟粉虱传播的毁灭性的病害,2012年该病在武威市凉州区爆发,给凉州区的番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对该病的防治,除防治传毒媒介烟粉虱外,选用抗病品种是目前生产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明确凉州区番茄品种的抗病性,2018年引进6个番茄品种开展抗病性试验,以便为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011年在新疆首次发现,2013年在吐鲁番暴发危害,造成278座温室番茄绝收,占当季番茄种植面积的45%。感病番茄品种在育苗棚内就开始发病,移栽后1个月内发病率可达100%,发病早的不能正常开花结果,造成产量损失达100%。目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尚无特别好的方法,最有  相似文献   

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亲本P2(161-2-3-3-5-2-2-10)和感病亲本P1(9905-3-4-3-2-1-4-1-0) 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自交和回交,获得P1,P2,F1,F2,BC1P1和BC1P2等6个世代的番茄材料,并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为毒源, 进行苗期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鉴定,以探讨抗源对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接种20 d左右,感病植株开始发病,接种30 d后感病植株已充分发病;田间植株在开花结果期时,感病植株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各世代抗感植株均表现出规律性分布;卡方测验结果表明, 抗源材料P2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表现为单基因显性。  相似文献   

8.
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灰霉病的诱导抗性.[方法]采用生化测定方法研究内生细菌TF28对番茄叶片6种防御酶活性和2种抗病信号分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内生细菌处理后番茄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增强,6种防御酶最大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7、2.5、1.6、1.5、2.7和4.1倍.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含量明显上升,SA含量第7天最高,JA含量第3天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1和2.9倍.[结论]内生细菌TF28可诱导提高防御酶活性抵抗番茄灰霉病侵染,诱导抗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SA和JA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9.
茸毛、Tm-2nv重组基因型对病毒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间的病毒病抗性存在极显着差异,茸毛基因能极显着地降低病毒危害,而Tm-2nv各基因型间的病情指数却无显着差异.1993年秋季大田生态条件下,番茄病毒病危害潜力达63.48%,其中CMV、TMV分别约占67.7%和32.3%.CMV和TMV危害程度的相对大小是制订Tm-2nv和茸毛基因综合利用方案的重要依据,当CMV占主导地位时,主要以茸毛基因利用为宜.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水稻品种对黄叶病(RTYV)、矮缩病(RDV)、簇矮病(RBSV)和锯齿叶矮缩病(RRSV)的抗性鉴定研究结果。研究指出,水稻对各种病毒病的抗性依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从中发现赤块矮3号这一典型晚籼品种表现最好,能兼抗本文提到的四种病毒病。并且认为抗性表现较好的尚有抗黄叶病的691、广二矮5号,抗矮缩病的Tetep、古巴154,抗簇矮病的包胎矮、珍龙13号,抗锯齿叶矮缩病的赤块矮选和三农3号等,可供病区推广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乙醇、丙酮和蒸馏水3种浸提剂浸提番茄早疫病病组织,在番茄幼苗期(3叶1心)进行诱导处理,通过自然病原激发病害和人工病原激发病害试验,研究番茄早疫病病组织浸提液对番茄早疫病诱导抗性效果,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乙醇浸提液(乙醇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比对照植株(总CK)降低20.30%,病叶率降低28.66%,病情指数降低4.43%,诱导抗性效果达到39.84%;经过丙酮浸提液(丙酮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比总CK降低15.92%,病叶率降低8.7%,病情指数降低1.76%,诱导抗性效果达到20.22%;经过蒸馏水浸提液(蒸馏水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比总CK降低6.16%,病叶率降低8.08%,病情指数降低0.56%,诱导抗性效果达到5.26%,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总CK;在人工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过乙醇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比对照植株(总CK)降低22.76%,病叶率降低31.23%,病情指数降低12.65%,诱导抗性效果达到31.18%;经过丙酮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比总CK降低0.95%,病叶率降低7.67%,病情指数降低8.03%,诱导抗性效果达到17.65%;经过蒸馏水处理诱导后的病株率未降低,病叶率降低3.51%,病情指数降低2.39%,诱导抗性效果达到4.84%,病株率、病叶率及病情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总CK,诱导抗性强弱趋势为乙醇处理丙酮处理蒸馏水处理总CK。  相似文献   

12.
以15份自育的无限生长型番茄材料为试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品种‘齐达利’和感病品种‘Money Maker’(MM)为对照,采用苗期农杆菌接种法,研究接种黄化曲叶病毒后的病情指数,幼苗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变化,不同基因型番茄材料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853、857、867表现为免疫;817、842表现为高抗;805、818、819、820、841表现为中抗;801、802、803、822为感病。853、857、867的防御酶(PAL、PPO、POD)活性在发病初期均达到峰值,且整体高于其他接种材料,其他接种材料酶活性峰值则出现较晚。含抗性基因的接种材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含有纯合 Ty-1和 Ty-3基因的853、857、867对TYLCV抗性更高。经综合评价,853、857、867可作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优良番茄材料,817、842可作为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诱导番茄对早疫病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番茄四叶期用1 mg/mL的壳聚糖进行诱导接种,可诱导番茄植株产生对早疫病的抗病性.经壳聚糖诱导后,3个番茄品种:合作908(高抗)、合作903(中抗)、早丰(敏感)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接种对照,相对防效分别为39.8%、49.9%和56.4%;壳聚糖诱导番茄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诱导活性在不同抗性品种中表现不同,不同酶的时序变化也有所不同,并探讨了壳聚糖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家畜堆肥诱导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干式养殖模式生产的家畜粪便制作的有机堆肥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堆肥混土和堆肥浸渍液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控制效果和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堆肥使用方法及剂量对番茄青枯病均有一定控制效果,其中以1:1、1:3的浸渍液(V/V)和10%的堆肥混土处理(W/W)控病效果较好,在接菌后27 d分别比不加堆肥处理降低病情指数69.4%、31.5%和13.0%.堆肥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番茄叶片保护酶的活性,浓度较高的处理增加幅度较大,这与控病效果是一致的.混土处理以10%的效果最好,接菌后第3 d和第5 d对番茄叶片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分别达20.9%和11.4%,POD活性增加61.9%和267.0%,而对PAL活性影响不大.浸渍液处理则以1:1的增加幅度较大,在接菌后5 d对POD、SOD、PAL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09.5%、185.1%和48.2%;1:3的次之,SOD和POD活性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5.1%和31.67%.研究结果表明,堆肥的不同使用方法及剂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番茄的青枯病,提高番茄叶片的保护酶活性,从而在增强作物的抗病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但混土处理和浸渍液的不同使用方法存在浓度差别.  相似文献   

15.
番茄对番茄晚疫病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利用04957(感),04968(感),L3708(抗)和Wva700(抗)4个抗感不同的番茄品种,按Griffing(Ⅰ)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置组合,接种番茄晚疫病,调查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不同品种、不同组合间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②供试品种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Wva700,L3708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二者在配制抗性组合时是较为优良的杂交亲本。Wva700×04957,Wva700×04968组合特殊配合力最高,有进一步研究利用的价值;③抗性遗传中加性效应是主要的,同时存在部分显性,存在细胞质效应;④广义遗传力为90.64%,狭义遗传力为81.48%,均较高,说明亲代对后代的影响作用较大,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累加的方式在后代中表现出来,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分别用6株番茄晚疫病菌弱毒菌株(简称:PIAS)在番茄幼苗2叶1心期对番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叶片喷施),以研究弱毒菌株对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性效果及叶片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后9~21 d的调查中PIAS-TR-dw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接种后21 d的调查中,PIAS-TR-dw、PIAS-TR-e、PIAS-TR-a、PIAS-TS-dw、PIAS-TL-e和PIAS-TL-a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各处理植株的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57.79%、21.29%、31.29%、48.18%、41.82%和18.32%,与PIAS-TL-a处理相比,PIAS-TR-dw、PIAS-TS-dw和PIAS-TL-e处理植株的诱导抗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番茄晚疫病菌弱毒菌株诱导处理番茄叶片后12~132 h,各处理的PAL和POD活性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诱导处理后36~84 h,各处理的APX、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诱导处理后84~132 h,各处理的APX、SOD和β-1,3-glucanase活性均高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番茄叶片内的APX、SOD和β-1,3-glucanase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AL、POD和CAT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感病材料98TL-1(P1)、L-402母本自交系(P3)、高抗青枯病自交系LS89(P2)及抗、感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和回交世代为试材,进行番茄抗青枯病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LS89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的遗传是一个基因,或者一个基因起主导作用。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受核基因控制,细胞质基因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天津地区番茄主要种植区根结内生真菌的群落多样性并筛选具有杀线虫活性的菌株,笔者采集天津市各区番茄根结线虫病样,通过组织分离方法分离根结内生真菌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测定菌株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致死作用,以及菌株在番茄根结形成的抑制作用来分析其抗性机制。结果显示:内生真菌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占比58%。内生真菌的杀线虫活性测定显示:枝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A. sclerotigenum、毛壳菌Chaetomium sp.,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sp.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处理48 h后,死亡率70%以上。内生真菌诱导番茄抗性结果显示:枝孢霉A. implicatum诱导番茄产生对根结线虫入侵的抗性最强,入侵率降低48.96%;其次为A. sclerotigenum,入侵率降低34.48%;Chaetomium sp.和Purpureocillium sp.入侵率较低,分别为17.17%和25.10%。综上,内生真菌A. implicatum及A. sclerotigenum能够通过毒...  相似文献   

19.
在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番茄幼苗上用snef8菌液进行灌根处理,通过测定番茄根部PAL、PPO、POD的活性变化,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菌液处理后,植株体内PAL于第30天出现最大值;PPO活性在第20天出现最大值;POD活性于第30天出现最大值,这些酶活的变化一方面与植物自身的防御功能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菌液...  相似文献   

20.
扫毒对番茄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毒是由食用菌类菌丝体提炼出来的多糖与蛋白质复合体,对各种作物病毒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其在番茄上的防治效果,给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做此试验。结果表明:扫毒对番茄病毒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7.1%,总防效为68.8%,可增产达7.1%左右,为目前防治番茄病毒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