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
为科学构建森林公园景观视觉评价技术体系,合理开展森林公园景观视觉保护与建设活动。以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按主客观评价加权的方式,对15个主要景点进行景观视觉评价,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评价,客观层面以地理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视点、视线、视域及视觉敏感性4个方面多个评价因子定量评价,最后,将主观与客观评价进行等比例加权分析。结果表明,景点9的景观视觉条件最优,景点15的景观视觉条件最差。该评价体系在景观视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具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森林公园视觉景观资源的管理与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学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20(5):55-60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现有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是一种适宜的新兴的测量技术,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非接触、高速度和三维测量等优点并与触针式轮廓法具有明显的数据相关性。进一步完善后该方法可用于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分类和在线实时测量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公路视觉影响评价的特点分析了公路视觉影响评价的主客体,其中主体是指"人"这一观察者,客体是指景观视觉资源、景观视觉特征和景观视觉质量。基于这两者笔者提出高速公路视觉影像评价的内容、评估模型,并进一步介绍了公路视觉相融性评价和预测视觉质量变化的方法,最后从避免、减少、修复、补偿4个角度提出公路视觉影响的缓和措施,旨在将公路建设中对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量化评价广州市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景观,将木质藤本景观分成附壁、立柱和悬蔓式,篱垣和栅栏式,棚架式,屋顶和廊架式等4类作为评价样本,拍摄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对评判值做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各类型木质藤本景观的美景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附壁、立柱和悬蔓式(0.043 9)、屋顶和廊架式(0.015 1)、棚架式(-0.019 7)、篱垣和栅栏式(-0.036 0);从色彩、层次、绿视率、植物配置、生长状况等方面对4类木质藤本景观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不同园林应用形式的木质藤本,为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遥感影像图、地形图以及DEM数据,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视距、视觉机率和醒目程度4个分量,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洪田村森林景观进行了视觉敏感度定量评价,敏感度分为高、较高、中和低4个等级。结果表明:1)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的面积总和比为66.07%,中敏感区面积占比为25.15%,低敏感区域面积占比为8.78%;2)景观视觉敏感度与相对视距和坡度有较强的相关性;3)醒目程度为一级敏感区的特殊景观的敏感度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根据评价结果建议:高敏感区与较高敏感区的森林景观应以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不宜进行视觉上明显的森林经营活动;中敏感区在不影响整体风貌和视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低敏感区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活动。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乡村森林景观保护和未来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秦岭山系视觉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景观评价是景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础。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对秦岭山系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方法,从景观视觉质量和视觉敏感度两方面综合评价了秦岭山系视觉景观资源。结果表明:阔叶林和草甸景观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美景度较高,针叶林、混交林和水体景观次之,而草丛和城镇景观视觉质量较差;视觉景观最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距道路500 m内,视觉景观敏感度与道路、观赏视距有较强的相关性;秦岭山系视觉景观资源总体较好,很好级和较好级视觉景观资源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7.83%,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地区。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简述了城市夜景照明的概念及城市主要绿化植物的种植和分布,依据城市空间分布将夜间照明和城市植物进行了简单划分,以光源为出发点,归纳了光照(光质、光时和光强)在植物光合作用、生长代谢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城市夜景照明和城市绿化植物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相对欠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具体化研究想法:采用实地调查及试验方法统计分析夜景照明对城市绿化植物的现状,并以新型光源LED为入手点将两者结合研究。最后,对合理安排规划城市夜景照明和保护绿地植物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城西居住小区视觉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韦伯-费希纳定律综合评价方法对杭州市城西居住小区视觉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并划分了质量等级.结果表明,杭州市城西居住小区的视觉景观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分析探讨了目前杭州市城西居住小区在视觉景现设计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集中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公众审美角度,采用心理物理学评价法,选取滨海路43张夏季景观照片为研究对象,评价滨海观光道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和各要素指标等级,对评价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研究表明:轮廓线、水体、色彩种类对滨海路景观视觉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针对评价结果,从提高景区视觉环境质量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滨海观光道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森林多功能经营背景下,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可以帮助林场确定视觉景观高质量区域,以保护视觉景观,避免其与森林经营之间的冲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对象,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等数据,基于GIS的空间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视性、风景质量和视觉吸收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视觉几率、距离区、独特性、自然性、多样性、坡度、坡向、高程、植被丰富度、与水体的距离10个二级指标,并对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制图。结果表明,塞罕坝森林视觉景观质量(FVLQ)高、中、低区域所占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1%、36.5%、59.4%;高FVLQ区域在坝上高原不仅集中分布在景点及其周边、游憩道路两侧,还包括一些远离道路和景点的区域,如头道沟至七道沟区域;在坝下山地则分散分布;总体上高FVLQ区域的面积随着与景点和游憩道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少。研究建立了景观尺度上的森林视觉景观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为塞罕坝机械林场确定以视觉景观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多功能经营区域边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法和景观可视敏感度法评价棋盘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采用坡度、距离水库的远近、土地利用、水库景观可视敏感度和河流景观可视敏感度作为单因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将适宜性分为很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和很不适宜5类。结果表明,最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和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占研究区的42.79%,说明本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较不适宜区占研究区的比重最大(30.76%),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潜在旅游开发区,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将会转变为可利用资源,否则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现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提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校园夜间照明在高校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功能和景观双重特性。基于此,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教学区为例,通过对该区域功能及景观性照明现状及师生主体使用评价调查,找出现存问题,提出相关提升建议,为改善校园夜间照明情况,完善后续照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金牛山主要景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ASG综合法,按照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主观层面基于SBE法进行评价得到90名评价者的主观偏好,客观层面以金牛山地理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选取视点、视域、视线、坡度、相对距离和视觉机率6个方面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将主观偏好评价与基于GIS的AHP评价相结合,构建AHP评价-主观偏好矩阵,将金牛山视觉景观划分为视觉景观关键区、自然发展区、次优先改进区和优先改进区,并根据其区域的本质区别,对各个景观点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建议。结果表明,山中茶室、环湖步道、风铃塔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双高的视觉景观关键区;AHP评价偏低而主观评价相对偏高的自然发展区仅有景观台1个景点;梁厝亭、樱花园、817纪念园和双拥雕塑位于AHP评价和主观偏好评价都偏低的次优先改进区;环形坡道、杜鹃谷和月牙桥位于优先改进区。通过构建矩阵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结果,可以极大地提高景观视觉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为当下景观视觉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调研国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整合我国已有的成果和国情,从明确与规范景观视觉环境与景观视觉环境评价(LVEA)的概念内涵入手,探讨了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的缘起与发展,深入剖析了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研究进展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VR全景图技术的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偏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乡村景观评价是乡村景观规划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乡村景观视觉环境的影响因素,本文首次将VR全景图技术应用于景观评价的研究中,进行了新技术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的实践尝试。利用VR全景图技术对空间、场景高度还原仿真的特点,改进传统的SBE法,以城市青年人群为例,通过观测实验并进行打分,从而得出原始数据,对乡村景观视觉评价及景观要素偏好进行研究。首先,使用改进后的SBE法与SD法构建了乡村景观视觉评价模型,并确定了4个显著影响指标(建筑肌理感、植物种类、道路形态和卫生状况)。其次,根据VR全景图场景中偏好视域截图,进而从截图中归纳提取出9个景观偏好指标。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这9个景观偏好指标的偏好概率与该指标价值分数、所在场景SBE得分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并得出三者之间互相作用的模型。得出建筑特色指标与水环境指标的偏好概率与其自身的价值分数有显著关系;建筑肌理感、农田肌理感的偏好概率受其价值分数与场景SBE值共同影响;自然视野与其他视觉焦点的偏好概率受到场景SBE值影响更为显著;道路形态、道路材料和植物种类偏好概率与其自身价值分数、场景SBE值并无明显关系。最后,分析出城市青年人群会产生此种偏好的原因,并希望能够对未来乡村景观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