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州某羊场羔羊突然发生急性腹泻和死亡,从病死羊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病原菌,经对该病原菌进行病原形态、培养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鉴定,结果该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该病确诊为羔羊产气荚膜梭菌病.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省太原市、阳泉市、昔阳县、绛县、太谷、榆次等地的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病死鹿体内分离到21株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均为A型。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厌氧肉肝胃酶消化汤,最佳产毒条件为35℃7h。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中药抗鸡源产气荚膜梭菌的药效.从初步诊断为坏死性肠炎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产气荚膜梭菌,选用6种中药水提取物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表明,在6种中药水提取物中,黄芩、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值均为3.9 mg/mL,而穿心莲和板蓝根仅在高浓度时具有抑菌作用,具体的抑菌...  相似文献   

4.
兔产气荚膜梭菌病又称兔产气荚膜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以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带血的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5.
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出血性肠炎,严重时可导致死亡。α毒素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该毒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α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结构和致病机理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介绍了国内外对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致病机理以及预防和治疗动物气性坏疽、肠道出血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软件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蛋白结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综合ε毒素蛋白亲水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指数、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肽链13-19、44-47、59-63、79-82、94-97、151-153、200-204、211-221、245-250、257-260位可能存在B细胞抗原表位,三级结构预测的94、151结合位点位于94-97、151-153抗原表位区内。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STAR、I-Tasser软件对C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的蛋白结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与分析.综合β毒素蛋白亲水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指数、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B细胞抗原表位可能位于肽链2~4、7~16、23~26、36~40、55~58、72~75、172~179、190~193、196~203、211~214、246~249位氨基酸区域;结合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190~193、211~214成为表位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拮抗产气荚膜梭菌S87的功能性芽孢杆菌,采集健康鸡的新鲜鸡粪进行80℃水浴处理和琼脂打孔扩散法等方法进行筛选,选取抑菌圈直径最大的菌株进行斜面保藏,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拮抗产气荚膜梭菌S87的芽孢杆菌B-20-81,经过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2.4 mm,可为无抗防治家禽坏死性肠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临床健康肉羊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概况,于2018年4-6月选择江苏地区肉羊养殖场30个,采集3~5月龄肉羊肛拭子样品892份.所有样品接种至梭菌增菌液,于厌氧条件下增菌培养后,以PCR进行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并对部分检测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结果表明:175份(19.62%)肛拭子样品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提示临床健康肉羊的消化道可携带产气荚膜梭菌.数据分析表明,3、4、5月龄羊差异不显著,免疫羊与未免疫羊差异不显著.通过对分离的68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α、β、ε和ι毒素基因检测,确定了其中43株(63.24%)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25株(36.76%)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提示A、D型是江苏地区肉羊感染的主要产气荚膜梭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黑龙江省3个地区牛场疫牛进行临床诊断,剖检结果为小肠出血性肠炎和心内外膜严重出血等症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涂片镜检、生化试验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粗短杆菌,严格厌氧,在血平板上具有双溶血环,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暴酵牛乳,肠毒素检测试验阳性,厌气肉肝汤培养物0.2mL小白鼠尾静脉注射,2~10h可使其致死。试验结果表明3个分离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11.
以长双歧杆菌NCC2705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使用Signal P 4.0、Lipo P、TMHMM 2.0软件分析该基因组中的分泌蛋白及其信号肽的类型,同时采用COG(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功能数据库对预测的分泌蛋白进行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双岐杆菌NCC2705中共有37个Sec途径分泌蛋白,其中Sec途径分泌蛋白包括27个被I型(SPaseⅠ)信号肽酶和10个Ⅱ型信号肽酶(Spase II)识别的蛋白,Sec途径分泌蛋白信号肽长度最多的有52个氨基酸,最少的有10个氨基酸。分泌蛋白的功能分析表明,该菌株分泌蛋白中含有大部分的假定蛋白,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与转运、碳水化合物代谢转运,无机盐离子代谢转运,细胞壁和细胞膜生物合成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选择可能影响α毒素生物活性的氨基酸相关碱基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构建α毒素基因的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进行第68位组氨酸→亮氨酸的定点突变,构建含α毒素突变基因表达质粒的重组菌株BL21(DE3)pLys(pXMCPA02)。结果表明,α毒素突变基因第287位核苷酸由A→T,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重组质粒pXMCPA02含有α毒素突变基因,且基因序列和阅读框架正确;重组菌株BL21(DE3)pLys(pXMCPA02)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相对含量的33.82%。因此,已成功构建了α毒素基因突变体,并实现了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从山西各鹿场采集鹿出血性肠炎急性病死鹿病料39例,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血清型鉴定,初步表明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主要是A型,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表明经过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α毒素基因片段,因而A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山西鹿场发生鹿出血性肠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疾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新型保护剂海藻糖在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rerium lngum)冻干菌粉制备和保藏中的生物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种双糖保护剂中,涨藻糖的细胞冻干存活率分别是蔗糖的6倍和麦芽的4.5倍(P〈0.01),而且显著高于乳糖(P〈0.05);4种复合保护剂中添加海藻糖后,细胞冻干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1);海藻糖还可明显改善冻干菌粉的细胞贮藏稳定性,延长活菌保藏期。  相似文献   

15.
冶贵生  张龙刚  康耀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681-19683
[目的]研究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核苷酸序列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设计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与NCBI登录的参考序列通过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比对。[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所测菌株α毒素基因核苷酸组成中腺苷酸含量较高,胞苷酸含量较低。所测菌株与13、C57-1、CER 89L43、S01、S08、T01以及T16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98.7%、98.6%、98.8%、98.7%、97.0%、98.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6%、98.6%、98.9%、98.9%、98.9%、98.6%、98.6%。[结论]所测C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用PCR技术,从一株田间分离的产气荚膜梭菌基因组中扩增出了1 194 bp的α毒素基因,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Ⅰ和Nco Ⅰ双酶切处理后将其连接在经同样内切酶处理的载体pET\|28a(+)中的相应位点上,最后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PCR、双酶切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重组质粒pET\|28a\|CPA含有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再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目的基因获得了良好表达。以羊抗α毒素多克隆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抗血清可与该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目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产气荚膜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产气荚膜杆菌A,B,C,D4个型均可扩增出约430bp的条带,B,C型还扩增出约210bp条带,B,D型还扩增出约1210bp条带,A型还扩增出约240bp和690bp条带,各型之间的条带差别明显,从而为产气荚膜杆菌的基因分型、PCR快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含C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CP2)肠毒素基因的克隆载体pMD18-T-cpe为材料,根据产气荚膜梭菌开放阅读框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经BamHI和EcoRI双酶切后,从胶上回收目的基因,与经过相同两种内切酶处理的原核表达栽体pET32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进行PCR和BamHI/EcoRI双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肠毒素基因已成功地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上(重组质粒命名为pET32a-cpe),从而构建了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利用 D 型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CP02株),根据 GenBank 中登记的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 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与 NCBI 登录的参考毒株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D 型产气荚膜梭菌 CP02株基因片段大小为456 bp,与 CWD_CN_409、NCTC_8533、NCTN_6121、ETX21512、KurCpD1、CtrCpD2、IVRI_Vac1和 IVRI_49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8.5%~10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8.4%~100%。碱基突变以 A-G、C-T 间的转换为主,也发生低频率的 A-C、G-T 间颠换,但突变均为点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