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期和播种量对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晚播稻茬麦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了播期和播种量对当地晚播稻茬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播种量均对洪泽区晚播稻茬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晚播稻茬麦的产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稻茬麦在11月1日播种的,每667 m~2播种量以15 kg为宜;以后每晚播1 d,每667 m~2播种量应增加0.35kg,但每667 m~2播种量不宜超过35 kg。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出白城地区藜麦的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方法]以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系选品系编号2013-BL113藜麦为材料,在白城地区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播量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播量对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无效分枝、单株重和小区产量受播期影响显著,有效分枝和第一次有效分枝部位受播种密度影响显著;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56 700株/hm2,产量最高达到2 359.60 kg/hm2。[结论]该研究对白城地区藜麦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播量对保麦10号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播期和播量对保麦10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群体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但播期对产量影响更大,生产中应适期播种。在北部冬麦区保麦10号适宜播期为9月30日至10月10日;适宜播种量以亩基本苗20万~25万为宜,并依播期调播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播量、施肥等因素对菏麦17、菏麦20等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的影响,探讨影响菏泽市及周边地区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及最优栽培配套措施。表明品种与播期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播量、施肥时期、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次效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播期、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极显著差异;播量、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选择小麦品种菏麦20,在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 kg/亩,返青期追施尿素25 kg/亩。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麦50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皖麦50主要经济性状差异显著变化,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播期*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10月18日播种240~330万株/hm2和10月22日播种330万株/hm2苗产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还对小麦越冬及返青期的分蘖生长至关重要。本试验以镇麦12和镇麦15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播期、播量和施肥策略协调栽培方式对苏南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高产小麦的茎蘖动态、单茎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早播能提高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成穗数,但降低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产量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推迟播期会降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产量显著低于适期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综合分析,2个品种“11月8日播种+12 kg/亩播种量+对应氮肥运筹”,是苏南沿江地区镇麦品种量质效协调栽培的适宜组合。试验还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镇麦12比镇麦15容易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最佳播期条件下的最佳播种量,以期为制定有利于发展冬小麦生产的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泰农18及济麦22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播量播种来研究不同播期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泰农18子粒产量降低,即小播量(R1)子粒产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济麦22子粒产量先升高后降低,中播量(R2)达到子粒产量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泰农18及济麦22小麦穗数逐渐增加,大播量(R3)达到穗数最大值。随着播种量增加,泰农18及济麦22小麦穗粒数及及子粒千粒重逐渐减小,小播量(R1)达到穗粒数及子粒千粒重最大值。[结论]随着播种量增加,2个品种小麦穗粒数及子粒千粒重逐渐减小,即小播种量达到穗粒数及千粒重的最大值;随播种量增加,2个品种小麦穗数逐渐增加,大播量达到穗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强筋小麦扬麦29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栽培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筋小麦扬麦29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间裂区试验,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等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的影响,探究扬麦29的最优高产优质栽培措施.结果表明,播期、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对扬麦29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对播期均有显著响应,对播种密度和施氮量均无显著响应;千粒质量是其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扬...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直播油菜大地95的适宜播期、播种量和施氮量,为其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调查不同播期、播种量及施氮量下大地95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表现。【结果】油菜生育进程主要受播期影响,同播期不同播种量、施氮量对油菜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目、主序长度、主序角果数、角果间距、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在不同播期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分枝部位和分枝数目在不同播种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早播可以提高油菜产量。小区产量和主序长度、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角果间距呈显著负相关。【结论】4月12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0.75 kg、尿素用量15 kg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较平均值高38.64%。油菜早播,适当提高播种量和施氮量,可以有效增加油菜产量;油菜晚播,低密度高施氮水平虽然可使植株生长旺盛,但不利于群体产量发挥,适当增加密度可以保证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陕麦159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个重复5×5播期播量设计,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5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在10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15.5 kg/hm2时,陕麦159产量可以达到7 500 kg/hm2。播期播量对陕麦15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结论]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该品种在生产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探索浙东沿海地区淡涂泥田种植扬麦20小麦,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其产量的综合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播种早,气温高,则出苗时间短,反之则长;基本苗、株高随播量增加而递增;基本苗、株高、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递减,全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有效穗随播期提早而递增,各处理产量随播期提早而增加;麦赤霉病发病程度随播种量增加而加重。故扬麦20播种期应适当提早,以11月中旬为宜。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每亩用种量应在10.0~12.5 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适合江苏省盐城市海丰地区宽幅条播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播期和播种量,特以"扬麦13"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播种量下宽幅条播小麦的生育进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扬麦13"采用宽幅条播,晚播小麦的田间出苗率、高峰苗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产量均低于早播小麦;在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高峰苗数、有效穗数均有所上升,每穗实粒数有所下降;播期、播种量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根据播期和播种量组合的产量分析,早播小麦每667 m2的最适播种量为8.5 kg,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以确保最终成穗数。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机播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对小麦品种泛麦5号的越冬茎蘖数、最高茎蘖数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67m^2播种6kg、9kg、12kg、15kg、18kg的不同处理在基本苗及越冬蘖数上差异显著,但拔节前的最高茎蘖数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667m^2播6-12kg的产量最高,播量超过15kg不但增加成本,而且产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新麦系列各个品种的适宜播期,本研究对各个品种的冬前冻害情况、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新麦21、新麦23、新麦28、新麦29,10月2日播种的冻害级数明显高于13日和29日播种的,13日与29日播种的冻害级数没有区别;新麦26,10月2日、13日和29日播种的冻害区别不大,且冻害较轻;(2)5个小麦品种中,新麦23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新麦28、新麦29和新麦26,与新麦21产量差异不显著;3个播期中,10月13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10月2日和29日播种的;(3)新麦21、新麦23、新麦28、新麦29的最适播期为10月13日;新麦26,10月13日和29日播种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新麦26的适宜播期为10月13日和29日;(4)小麦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253,与成穗数呈负相关;成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都呈负相关,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且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播期及播种量对稻茬小麦扬麦16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与拔节期小麦株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迟逐渐降低;各时期小麦株高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播种量(基本苗)增加,株高均呈降低趋势。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面积降低。同一播期处理下,拔节期至抽穗期,小麦单茎干物质量逐渐增加。不同播期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播期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产量形成。11月8日播期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在同一用种量(基本苗)处理下,11月8日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播期推迟,有效穗数降低。扬麦16在苏南太湖地区11月8—15日播种最佳,基本苗225万~300万/hm2为最适。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5,(4):76-79
为黔麦18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对黔麦18在不同播期下影响产量形成的要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播期较早,分化前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穗粒数较高。晚播导致了分蘖达最高峰值时间推迟,且经历时间更久,但群体却更大,分蘖成穗率则在下降。从不同播期黔麦18粒重形成来看,粒重是由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决定的,适当早播(10月15日、10月25日播种)形成的粒重较高。产量分析表明,10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且与11月14日播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在贵州黔中地区生态条件下,黔麦18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11月中旬及以后播种,会对黔麦18幼穗分化及灌浆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黔麦18的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小麦秋播季节矛盾和稻草秸秆综合利用,该文开展了稻套麦秸秆切碎覆盖不同共生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稻套麦共生期过长、播种过迟、播种量过大影响麦苗生长和产量形成。稻麦共生期为7d,播量为14kg/667m2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洞庭湖区域榨菜直播的合理播期和播种量,研究了4个播期和5个播种量对直播榨菜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随着播期推迟,榨菜瘤茎产量增加;在相同播期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榨菜叶产量有增加趋势;试验条件下,播种期和播种量存在互作效应,直播榨菜在8月26日至9月6日播种,播种量3.00~3.75 kg/hm~2为宜,产量可达到4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