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小麦品种淮麦28为材料,研究了新型增产抗倒剂"劲丰谷德"对其株高、节间长度、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劲丰谷德"在破口期使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抗倒效果,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提高产量,增产幅度达8.13%;通过缩短小麦穗颈节长度、降低植株重心,同时增加小麦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提高根系活力,从而提高抗倒性。  相似文献   

2.
以漯麦18为材料,研究了增产抗倒化控剂劲丰谷德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同时选用多效唑、烯世宝作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几种抗倒伏化控剂无论是在拔节期使用还是在破口期使用,都能够有效防止小麦倒伏的发生;在破口期使用劲丰谷德,无论是与烯世宝(拔节期)叠加使用,还是单独使用,都能够显著减少小麦不孕小穗形成,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1 500 mL/hm~2较对照减少13.6%;小麦穗粒数增加显著,烯世宝1 500 mL/hm~2+劲丰谷德1 500 mL/hm~2、劲丰谷德1 500 mL/hm~2分别较对照增加2.2粒/穗、2.3粒/穗,小麦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1 g、1.2 g,增粒增重,增产显著,分别较对照增产8.4%和9.0%。  相似文献   

3.
以水稻品种淮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增产抗倒剂劲丰谷德对其株高、节间长度、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缩短淮稻18倒1节和倒2节长度,可降低植株重心,增加植株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从而使得在破口期劲丰谷德具有显著的抗倒效果。2)通过增加穗实粒数与千粒重,可提高产量,增产达226.5kg·hm-2,增产率为2.37%。由此说明在淮稻18上喷施劲丰谷德不仅能增强抗倒性,还能提高水稻产量,达到增产与抗倒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劲丰谷德在水稻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以淮稻11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进行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研究其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壁厚和抗折力,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水稻产量增加2.63%以上;在水稻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可以降低水稻株高,缩短水稻倒1节、倒2节、倒3节的节间长度,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和壁厚,水稻产量增加6.25%以上。  相似文献   

5.
"劲丰"是利用B族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选用淮麦22和富玉2008两个小麦品种,在抽穗期喷施"劲丰",研究在小麦后期应用"劲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抽穗喷施"劲丰"后,小麦株高降幅达15%~20%,植株茎秆变粗,各节间缩短,各节间壁厚增加,抗折力与充实度提高,小穗数、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增...  相似文献   

6.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10年来江苏省淮北地区主要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3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连麦6号、淮麦20、济麦22,较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33、徐麦30;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淮麦22、连麦6号、淮麦20、烟农1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33;穗粒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淮麦33、连麦6号、济麦22、烟农19、烟农5158,最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99;千粒质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20、徐麦9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淮麦33、保麦1号、烟农515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510。通径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产量3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春季冻害下防冻剂处理对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等的影响。[方法]以‘淮麦30’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对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生理特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春季冻害下,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处理能显著提高‘淮麦30’和‘济麦22’的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品种的抗寒能力。处理间,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无显著差异。同时,‘淮麦30’和‘济麦22’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进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收获指数。[结论]在春季冻害下,喷施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均能提高小麦抗寒性并能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化学调控剂"麦巨金"对小麦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要素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麦巨金"的小麦平均株高比对照矮8.8cm,第1、第2、第3、第4及穗下节间分别减少3.2cm、2.3cm、1.6cm、1.3cm与0.4cm,显著提高了小麦茎秆抗倒能力;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万穗/667m2、1.6粒与1.7g,产量比对照增加66.3kg/667m2,增产11.2%,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麦巨金对德抗961小麦产量和株高的影响。[方法]以小麦耐盐品种德抗961为材料,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喷施麦巨金,对小麦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穗下各个茎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随着喷施麦巨金次数的增加,穗下各个茎节长度缩短越大,尤其是倒二节间和穗下茎,最终显著降低株高;能够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越大,最终小麦产量增幅越大。[结论]在小麦起身期间隔14 d连续喷施2次麦巨金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小麦株高,还能够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给在小麦生产上小麦专用调节剂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喷施小麦专用调节剂对济麦22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初期喷施小麦专用调节剂可降低小麦株高和基部第1~2节间的长度,有效降低小麦发生倒伏的几率;提高小麦总小穗数,并降低不孕小穗的个数,为穗粒数的提高提供保证;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对籽粒的贡献率,降低开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及转运率,产量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小麦-玉米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中小麦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选择大面积种植的济麦22(J)和藁优5766(G)为材料,以当地传统播期和播量为对照,设置晚播10天、15天和20天共4个播期处理,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匹配各播期处理的适宜播量,研究其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晚播降低两个品种小麦的出苗率、单株分蘖数和次生根数;晚播并合理增加播量能够不显著影响有效穗数,两品种与对照比其波动幅度分别在-4.63%~10.49%和-4.71%~4.51%之间。两品种晚播处理千粒重表现不同,3个晚播处理济麦22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藁优5766晚播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的差异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匹配适宜播量可缓解晚播对有效穗数的影响,晚播15天匹配适宜的播量(济麦22和藁优5766分别为142.5、172.5 kg/hm~2)能够获得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的产量。晚播15天处理增加两个品种的株高和植株重心高,同时降低第二节间长,增加其厚度和干物质重,表现出高于其它处理的机械强度。综之,适宜晚播并根据品种特性匹配合理的播量能够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增强抗倒伏性,以晚播15天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33为试验材料,通过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拌种,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晚播稻套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使出苗率分别增加4.78、3.64百分点,使基本苗数分别增加9.31%、4.59%;至拔节期,拌种剂1号、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处理使小麦带蘖数分别增加2.17个、2.13个,使小麦单穗粒数分别增加3.12、2.55粒,使穗数分别增加39.6万株/hm~2,使千粒质量分别增加2.23、0.84 g,从而使小麦产量分别增加6.50%、5.76%。说明,通过使用合理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可以提高小麦出苗率,促进晚播稻套麦的生长发育,改善小麦穗粒结构和产量性状,增加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快速筛选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品种。[方法]以黄淮麦区1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正常磷和低磷2个磷处理,通过大田池栽试验,对小麦成株期19个与产量及磷效率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并以济麦22为对照,筛选磷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优异的磷高效基因型。[结果]与正常磷处理相比,低磷条件下,小麦的8个产量性状(单株穗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可育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地上单株总重)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单株籽粒、单株秸秆和单株地上总磷积累量)均显著下降,而3个磷利用效率性状(籽粒、秸秆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说明低磷胁迫会使小麦成株期的产量和磷积累量大大降低,但明显提高磷利用效率;相关性分析发现,株高、可育小穗数和单株粒重与秸秆和地上单株含磷量和3个磷积累量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与2个磷利用效率性状呈显著负相关(P≤0.01),可以作为磷效率的初步快评指标。正常磷处理下筛选出17个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旱选H28、2010品4891和周麦28的单株粒重比济麦22分别高出36.07%、31.96%和37.44%,地上总磷利用效率比济麦22分别高出49.34%、49.42%和33.05%;低磷处理下筛选出10份磷高效基因型,其中河农826的单株粒重和地上总磷利用效率分别比济麦22高出37.69%和20.42%;另外,旱选H23、旱选H28和徐麦856在正常磷和低磷处理下均被鉴定为磷高效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结论]该研究为培育磷高效品种提供了原始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下施用劲丰谷德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3种耕作方式(免耕套播、旋耕播种和深翻旋耕播种,分别用A1~A3表示)和劲丰谷德化控(设置0、750、1500、2250 mL/hm24个水平,分别用B0~B3表示)对稻茬小麦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破口期施用劲丰谷德后,节间长度缩短,小麦株高降低,节间线密度和抗折力均有所增大,以B2处理的抗倒伏效果最好.小麦收获后,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深翻旋耕播种>旋耕播种>免耕套播,劲丰谷德不同施用量为B2>B 1>B0>B3.深翻旋耕模式下小麦破口期配施劲丰谷德,可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始穗期应用穗伴侣调理剂对小麦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44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用量的穗伴侣对小麦株高、节长、节粗、壁厚、穗长、抗折力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始穗期喷施穗伴侣750~1 500 mL/hm2可以使小麦株高下降1.7~3.3 cm、相对重心高度下降0.3~0.9 cm;穗茎节缩短0.5~1.8 cm,倒二节缩短0.1~0.3 cm;小麦穗茎节的茎粗增加0.29%~0.42%,倒二节和倒四节茎粗增加0.02%~0.09%;穗茎节壁厚增加0.87%,其他节间的壁厚也都有增加;小麦倒四节、倒五节的抗折力分别增加7.4%~19.4%、2.4%~14.5%;产量增加5.43%~7.95%。从抗倒增产的效果来看,建议在小麦始穗期喷施穗伴侣1 500 mL/hm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机械镇压对控制旺长、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小麦增产的机理,采用对比试验设计,在小麦返青期采用自走式镇压机对济麦22旺长麦田进行镇压处理,以不镇压处理为对照,研究了机械镇压对小麦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压后,起身期单株鲜重、干重、次生根条数和分蘖数分别降低11.54%、17.45%、7.48%和12.41%;拔节期叶片长度、宽度分别降低1.36%和5.76%,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条数、鲜重、干重分别降低19.36%、10.37%、21.92%和19.91%;挑旗期旗叶及其以下三叶叶片宽度均减小,旗叶和倒二叶叶片长度增加,但倒三叶和倒四叶长度减小,最终,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四叶叶面积分别增加8.99%、14.04%、-3.94%和-8.35%,鲜重分别增加5.03%、6.21%、1.33%和-47.21%,干重分别增加3.17%、1.65%、3.26%、-50.00%。镇压对小麦生长总体表现为先抑后促,抑制低位叶片生长,而对旗叶和倒二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镇压后,小麦株高降低4.76 cm,降幅为5.61%,主要是镇压缩短了基部3节的节间长度,基部第一、第二、第三节节间长度分别缩短了4.95%、10.42%和14.34%,而对穗下第一和第二节的节间长度影响较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增加2.00%、2.25%和0.80%;产量为11 883.90 kg/hm~2,增产率5.05%。旺长麦田返青期机械镇压可以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增强丰产稳产性,是一项非常必要的防倒增产增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山农29氮营养特性和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国审小麦新品种山农29的氮营养特性和产量特性,本试验以济麦22和山农29为供试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和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在正常氮处理和低氮处理条件下苗期和成熟期的氮效率及相关农艺性状。结果显示,山农29和济麦22对低氮环境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低氮处理下苗期生物量和成熟期籽粒产量均无显著下降,但两品种产量及氮效率相关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苗期低氮处理下,山农29的根长、根干重和干重根冠比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4.14%、4.48%和13.46%。山农29苗期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速率均高于济麦22。成熟期正常氮处理下,山农29的千粒重、籽粒产量、氮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1.07%、12.00%、3.90%和11.76%;低氮处理下,山农29的千粒重、穗数、籽粒产量、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氮收获指数和籽粒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7.58%、11.62%、18.67%、10.29%、31.09%、6.33%和7.89%。在正常和低氮处理下,山农29灌浆后期旗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济麦22,分别比济麦22高11.67%和38.05%,这有利于山农29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可见,与济麦22相比,山农29对低氮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收获期有更高的氮效率和产量,具备氮高效品种的营养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潜力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特性与产量的差异,本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烟农1212、济麦22和济麦229为材料,研究3个品种群体动态变化和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以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越冬期至拔节期小麦群体总茎数表现为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开花期和成熟期群体总茎数3个品种间无显著差异;分蘖成穗率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②越冬期至拔节期烟农1212和济麦22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济麦229;开花期和成熟期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③开花后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④品种间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穗粒数表现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千粒重为烟农1212、济麦22济麦229;烟农1212的籽粒产量最高,达到10 893.44 kg·hm~(-2)。烟农1212品种无效分蘖少,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强,收获指数高,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淮麦31为材料,研究了乙烯利和劲丰对小麦各营养器官花后干物质积累动态、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再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和劲丰处理能增强小麦灌浆中后期上部功能叶片和节间的干物质积累,并促进其灌浆后期干物质转运。与对照相比,乙烯利降低了花前花后暂贮干物质的总输出量,增加了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减少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降低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劲丰则能促进花前和花后两个时期暂贮干物质的输出,降低成熟期干物质在各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和比例,促进干物质向籽粒分配,提高了籽粒产量、总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此外,乙烯利处理降低了花前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较对照降低1.7%和6.4%;劲丰则分别增加0.8%和1.0%。乙烯利处理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降低6.75%和1.52%,减产11.74%;劲丰则分别增加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3.25%和6.85%,增产3.47%。因此,提高小麦花前和花后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增强作物花后光合同化能力,改善穗部库容,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机械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在济麦22旺长麦田进行了机械镇压处理,研究镇压对株高及其相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对旺长麦苗镇压可以较对照(未镇压)降低株高4.76 cm,降幅5.61%。镇压对基部3个节间长影响较大,对穗长和穗下第一、第二节间长度影响较小;与未镇压相比,基部3个节间干重降低,降幅与相应节间缩短幅度相当,其直径和壁厚较对照减少;基部第一节间抗折力提高13.51%,第二、第三节间和对照相当。机械镇压处理单产达10 234.5 kg/hm~2,较对照增加5.78%;穗数增加13.65万/hm~2,穗粒数增加0.79粒,千粒重增加0.34 g,分别较对照增加2.00%、2.25%和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