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测定饲料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V)、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对氨基苯胂酸(p-ASA)、硝羟苯胂酸(ROX)和卡巴胂(Carbarsone)7种砷形态化合物。本实验采用甲醇-水溶液(1∶1,V/V)作为提取剂超声水浴提取样品,以Dionex Ion Pac AS7作为分析柱,(NH4)2CO3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饲料中的砷形态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7种砷形态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3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2~0.6μg/L,方法的重现性(RSD)均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82.3%~104.7%。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检测,饲料中砷形态主要以含量极低的亚砷酸盐As(III)、砷酸盐As(V)和二甲基砷(DMA)存在,生猪饲料中存在添加高含量对氨基苯胂酸(p-ASA)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法测定生猪粪便中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对氨基苯胂酸(p-ASA)、硝羟苯胂酸(ROX)和卡巴胂(carbarsone)7种砷形态,采用1 mmol/L K_2CO_3溶液:甲醇(90∶10,V/V)作为提取剂超声水浴提取样品,以DionexIonPac AS7作为分析柱,(NH_4)_2CO_3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生猪粪便中的砷形态化合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7种砷形态化合物在19 min以内达到基线分离,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0.014 mg/kg,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81.6%~107.0%。通过对实际样品的分析,生猪粪便中砷主要以As(Ⅲ)、As(Ⅴ)和DMA等形态存在,常用的有机砷制剂检测出了p-ASA。  相似文献   

3.
对氨基苯胂酸(Arsanilic)是一种芳香族氨基化合物,对畜禽具有抗菌、抑菌及显著的促生长作用,且低毒,无残留。欧美国家早在60年代初就已经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我国1993年初也批准了对氨基苯胂酸作为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使用。根据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规定,饲料产品的总砷含量应不超过2—10毫克/千克,而对氨基苯胂酸在饲料中的用量为45—90毫克/千克(相当于砷15.5—31.1毫克/千克),这就势必造成总砷的超标。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把有机胂和无机砷区分开来,选用无机砷作为限制卫生指标。由于无机砷在饲料中含量很低,测定方法复杂且误差较大,本文作者参考美国AACC方法,对饲料中对氨基苯胂酸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一些摸索,认为饲料中无机砷含量可按GB13079测得的总砷量减去对氨基苯胂酸中有机胂含量计算得到。现将饲料中对氨基苯胂酸的测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砷(As)是一种剧毒物质,直到1975年Nielsen等通过大鼠试验证实砷是动物营养的必需微量元素之后,才引起动物营养界的关注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将有机砷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且已形成规范技术。我国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起初主要研究无机砷如氧化物、硫化物、砷酸、砷酸盐、亚砷酸盐等,由于无机肿属于高毒类化合物,毒性大,易残留,安全性低,不宜作饲料添加剂应用,继而转向有机砷的应用研究,于1993年研制出一种有机砷饲料添加剂对氨基苯砷酸,并由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由浙江省黄岩市荣耀化工厂定点生产,随后又相继研制出对氨基苯砷酸钠、3-硝基-4-羟基苯砷酸等系列产品,几年来推广应用于养猪生产,取得厂较好的饲养效果,而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处于探索阶段。笔者根据几年来生产实践中的体会,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就目前应用于肉鸡生产的有机砷饲料添加剂产品种类、作用机理与缺乏症、应用效果、毒性与安全剂量、应用安全性与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综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饲料卫生标准中砷的允许量标准是以测定总砷计算,总砷是指三价、五价的无机砷及有机砷的总量。但各种价态与形态的砷化物的毒性相差悬殊,其毒性依次为砷化氢> 三价无机砷> 五价无机砷> 有机砷。元素砷的毒性极低,有机砷的毒性也显著低于无机砷。因此,目前许多预混料都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砷制剂作为促生长剂,主要有对氨基苯胂酸(阿散酸)和3- 硝基- 4- 羟基苯胂酸(洛克沙生)等,检测中常常发现总砷含量超标。因此,检测饲料中的砷含量、应除去有机砷含量,以毒性强的无机砷评价饲料中的砷含量,更具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氨基苯胂酸是1994年农业部批准使用的一种抑菌促生长饲料药物添加剂。测定对—氨基苯胂酸含量的方法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砷含量的方法有砷斑法,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等。砷斑法为半定量法,不能准确测定砷含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则需要预先进行硝化,为间接法,操作复杂,污染环境,时间长,速度慢,因此,研究一种简单快速,直接测定对—氨基苯胂酸的分析方法,已成为生产、使用和监测该产品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报道对用对—N,N—二甲氨基苯甲醛为显色剂,不经硝化直接测定对—氨基苯胂酸的分光光…  相似文献   

7.
李薇雅  金阳  金玫 《饲料工业》2000,21(4):32-33
目前 ,定量测定元素砷常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 (简称DDTC—Ag 比色法 ) ,但是 ,该方法测定得到的是总砷量。当饲料中引入对氨基苯胂酸(阿散酸 )、对硝基苯胂酸以及3—硝基—4—羟基苯胂酸 (洛克沙生 )等砷制剂的添加剂后 ,由于有机砷的直接干扰 ,以致无法测定微量无机砷的含量。为此 ,本文提出了采用活性炭吸附使有机砷和无机砷分离 ,然后测定无机砷 ,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可以测量10 -6级的无机砷。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和仪器1.1.1主要原料对氨基苯胂酸 (阿散酸 )溶液浓度为200μg/ml;活性炭为2…  相似文献   

8.
<正>1砷的简介1.1砷元素砷是一种非金属类型元素,英文名称:Arsenic,元素符号:As,相对原子质量:74.92。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三氧化二砷的形态存在,此外还以硫化物矿石形式存在,有雄黄(As4S4)、雌黄(As2S3)和砷黄铁矿(FeAsS)等。最常见的化合物为砷的氢化物(AsH3)或称胂,砷以三价和五价状态存在于生物体中,三价砷在体内可转化为甲基砷化合物。1.2砷的代谢吸收  相似文献   

9.
随着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已获肯定。将胂制剂作为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一抗菌制剂,早在50年代就已被美国、加拿大等国所广泛应用。我国对胂制剂的应用研究较晚,近年来始逐渐增多。1胂制剂的生物学功能砷属于第四周期的类金属,在第五主族的位置与P、Se、S相邻,因而胂化物的生物学功能及毒害作用常常涉及P、Se、S的化合物。砷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据推测,动物体内胂酸和亚胂酸可以互相转化(AS~(3 )AS~(5 )),起着还原剂和氧化剂的作用,从而影响物质代谢。根据砷与硫化氢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来推测,…  相似文献   

10.
砷(As)是一种有毒元素,尤以三价砷(As~(3+))毒性最强;但砷对动物也具有促生长的作用,故也被列为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过去主要注意其毒性,近几年将其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养殖生产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现就砷制剂在猪日粮中的添加效果做一综述讨论。1 砷制剂及其作用机理1.1 砷制剂 砷直到1975年才由Nielson等证实,它很少以元素状态存在,多以各种砷化物的形式出现。常见的无机砷化合物有As_2O_3(俗称砒霜,信石)、砷酸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