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宽条跳甲是内蒙古西部地区春油菜苗期最重要的害虫。本研究测定了2个抗虫油菜品种‘太空蒙Ⅳ’和‘大黄油菜’及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的叶片性状、次生代谢物质及取食不同品种油菜后黄宽条跳甲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油菜叶片含水量高的抗虫性强。叶片茸毛短、密度低与‘太空蒙Ⅳ’抗虫性高度相关,蜡质含量高可能是‘大黄油菜’抗黄宽条跳甲的原因之一。油菜叶片总黄酮、总酚和总生物碱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取食抗虫性高的油菜品种的黄宽条跳甲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极显著高于感虫品种。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临夏州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受多种害虫危害,尤其是苗期(子叶~7叶)。本实验在2012年设在甘肃临夏州和政县,选用2种药剂(毒死蜱与辛硫磷)来防治春油菜苗期主要害虫油菜跳蚤甲(Psylliodes punctifrons Baly)。比较了2种农药及2种施药方法对害虫防效的差异,分析防效与产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并从中选择出适宜保苗、保产的农药。对春油菜苗期害虫防治提出了建议,为临夏州春油菜区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黄曲条跳甲危害及综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学俭 《植物医生》2001,14(6):30-30
1分布与类别为害黄曲条跳甲(英文名StripedfleaBeettle)又名地蹦子 ,是菜区较难防治的害虫。危害蔬菜的黄曲条跳甲有4种 ,即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alataFabr、直条跳甲P.rectilineataChen、狭条跳甲PuittulaRede和宽条跳甲P.humilisWeise,其中曲条跳甲为主要种类 ,分布广 ,为害重。狭条跳甲和宽条跳甲在东北、华北等地较为普遍 ,而直条跳甲仅分布于华东及华南地区。各种跳甲均以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为主 ,受害较重的有白菜、油菜、萝卜、芥菜、…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持续大发生特点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菌核病是江汉平原地区油菜重要病害,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大,一般以长势好、植株高大、田间郁闭的油菜田有利发病,雨水较多的年份,极有利于该病害的蔓延扩展,常年产量损失10%~20%,重发年份减产40%~50%,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2009年油菜菌核病在潜江市连续两年大发生,发生面积均达到种植面积的100%,发病程度之重、发生范围之广为历史少有,两年实际产量损失平均达到4638t,是历年实际损失的11倍。  相似文献   

5.
黄曲条跳甲的发生与防治韦泽平(广西农科院植保所)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Vittata(Fabricius)又称黄条跳甲,俗称狗蚤虫、跳蚤虫等。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跳甲亚科,黄曲条跳甲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我国各省几乎都有发生。主要为害...  相似文献   

6.
温盛俭 《植物保护》1980,6(3):17-18
贵州省冬油菜在播种后,不少地方的幼苗成片死亡,给油菜生产造成极大损失。除与雨水、低温和病害等相关外,油菜跳甲危害嫩苗生长点,行毁灭性的致命打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就油菜跳甲发生为害等情况作了初步的探讨,为防治油菜跳甲,促进油菜生产,获得高产丰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颖  杨全保 《植物保护》1997,23(3):44-44
油菜蓝跳甲近年在天水危害严重油菜是我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病虫害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油菜蓝跳甲(PsyliodeschrysocephalaL.)自1994年以来,在我市已连续3a普遍发生,危害严重。1994年为0.33万hm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市郊油菜种植面积的增大,油菜病虫害越来越重。如春油菜苗期跳甲、茎象甲,3叶期以后的蚜虫、露尾甲等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害直接影响着油菜产量和油料品质。为了降低虫害对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2005年我们选用新药剂农地乐、功夫、乐斯本进行了药效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选在城北区大堡子镇吧浪村春油菜田。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一致,播前每667m2施有机肥2m3、尿素12.5kg、磷酸二铵15kg。春油菜品种为青杂2号(青油303)。1.2供试药剂及处理①2.5%功夫EC(有效成分高效氯氟氰菊酯,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150…  相似文献   

9.
油菜花露尾甲的为害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6年室内和田间调查研究表明,油苛花露甲以成虫取食花器和产卵于花蕾内为害,形成典型的“秃梗”症状;以幼虫在花内食害,使角果的瘪粒数增加,产量下降基田间自然条件下,雌成虫多选择2~3mm长的蕾产卵,但在不同种油菜上有差异;在大黄芥上,80%卵产在2~3mm长的蕾上,在门源油菜上,80%的卵产出2.01~3.60mm长的蕾上,蕾长在2.4mm以下时易被产卵致死,在门源油菜的蕾期笼罩接虫试  相似文献   

10.
白僵菌防治盐肤木害虫黑角直缘跳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来源于黑角直缘跳甲、榆蓝叶甲、泥蜂、竹象、松毛虫上的6株球孢白僵菌,于室内对黑角直缘跳甲2龄幼虫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来源于黑角直缘跳甲上的白僵菌B3.1对该虫的致病性最强,室内试验死亡率达91.31%,校正死亡率90.88%,高于其它寄主上分离生产的白僵菌;用于林间防治试验,虫口减退率为70.3%,可明显提高盐肤木倍林结倍率和五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1.
洋县是蔬菜大县.近年来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害生物优势种群也发生了变化.黄曲条跳甲在蔬菜田发生较为普遍.个别田块发生严重。据2010年9月中下旬在菜花、萝卜、包菜、豆角等菜田调查,虫田率达64.7%。平均每株菜有黄曲条跳甲成虫3.86头.个别田块的白菜苗、菜花苗被黄曲条跳甲为害后仅留下叶脉.给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红胫花椒跳甲(Podayricomela zanthoxylum)是1986年在陇南山区的礼县首次发现危害花椒的一种新害虫。经鉴定属于鞘翅目,叶甲科,桔潜跳甲属。关于本属跳甲我国记述7种,均与本种不同,本种虽与枸杞跳甲(P.Weisei Heiker.)背面体色接近,然而在构造与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该虫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4月中旬出蛰活动。以幼虫于4月底5月上旬蛀食椒树花序梗和羽状复对柄,造成花椒减产。应用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1000—1500倍液,于4月中旬(花椒萌芽时)和椒芽长到1.5cm左右时各喷1次,保花、保叶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防除野燕麦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剂型的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青海春油菜田野燕麦效果基本一致。10.8%高效氟吡甲禾灵ME375ml/hm^2,在油菜2~4叶期,野燕麦2叶1心~4叶期兑水300kg/hm^2作茎叶喷雾,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春油菜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黄宽条跳甲Phyllotreta humilis Weise是春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实验室通过前期研究筛选了2个抗虫品种(‘大黄油菜’和‘太空蒙Ⅳ’)和1个感虫品种(‘青油14’),研究了不同品种油菜营养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与其对黄宽条跳甲抗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抗虫性品种油菜苗期受黄宽条跳甲为害程度为:‘青油14’‘大黄油菜’‘太空蒙Ⅳ’,为害最高峰时为害指数分别为0.600.460.35。3个品种油菜可溶性糖含量为‘青油14’(5.24 mg/g)‘大黄油菜’(5.10 mg/g)‘太空蒙Ⅳ’(3.87 mg/g),可溶性糖含量越低,抗虫性越强;叶绿素则与之相反,含量越高抗虫性越强,3个品种油菜叶绿素含量分别为‘青油14’(0.49 mg/g)‘大黄油菜’(0.78 mg/g)‘太空蒙Ⅳ’(0.95 mg/g),且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与抗虫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防御酶方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与抗虫性密切相关,抗虫品种酶活性显著大于感虫品种;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抗虫性关系不明显。抗虫品种‘太空蒙Ⅳ’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是‘青油14’的1.85倍,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活性不同品种间没有差异。油菜对黄宽条跳甲的抗虫性与油菜叶片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有关,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对抗虫性影响大,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越高,油菜抗虫性越强。  相似文献   

15.
十字花科蔬菜上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96~1997年在深圳对黄曲条跳甲种群动态调查的结果表明 :该虫在一年中有两个发生高峰 ,即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秋季发生高峰的虫口数量是春季的2.4~2.5倍。旬降雨量 (X1)、旬平均气温 (X2)与黄曲条跳甲种群数量 (Y)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 :Y=27.1537-0.004 128X1+0.004727X2。黄曲条跳甲在一季菜生长期内的发生动态与寄主植物生长发育期密切相关。本文还讨论了黄曲条跳甲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6.
油菜蚤跳甲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种药剂,采用拌种、拌种+喷雾、喷雾3种施药方法,在甘肃省康乐县进行了双低春油菜田间油菜蚤跳甲防效比较试验,以油菜被害指数表示药剂的防治效果,选出适宜药剂与施药方法。结果表明:拌种处理中,毒死蜱被害指数最低(2~3叶期4.15%、4~5叶期20.38%、5~6叶期32.08%),氰戊•马拉松、甲维盐次之;拌种+喷雾处理中,氰戊•马拉松(1.83%、15.84%、25.16%)、甲维盐(6.20%、29.25%、29.24%)防效最佳,吡虫啉次之;喷雾处理中,氰戊•马拉松(5.24%、18.79%、29.17%)最佳,甲维盐、吡虫啉次之。氰戊•马拉松、辛硫磷、毒死蜱、甲维盐拌种、拌种+喷雾,甲维盐喷雾将最终死苗率控制在5%以内,大田示范试验中被害指数控制在40%以内,有效控制了对油菜的为害。由此,可以用毒死蜱、氰戊•马拉松、甲维盐、吡虫啉替代高毒农药甲拌磷防治油菜蚤跳甲。其中吡虫啉、甲维盐适宜喷雾,毒死蜱适宜拌种,氰戊•马拉松拌种或喷雾均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蓝、黄板2种色板对油菜露尾甲的诱集效果,本试验在油菜显蕾前期至终花期结束,使用蓝、黄两种色板设置不同悬挂高度对油菜露尾甲进行诱集。结果表明,蓝板下端高于油菜顶部10 cm悬挂时,对油菜露尾甲诱集效果最好,悬挂期间总诱虫量为2 162头/板;同一悬挂高度,蓝板诱集油菜露尾甲效果极显著优于黄板;色板下端距离油菜顶部10 cm挂板高度的蓝、黄色板对油菜露尾甲的诱虫量极显著高于距油菜顶部20 cm和30 cm挂板高度时的诱虫量。  相似文献   

18.
张万红 《江西植保》2007,30(1):39-39,38
近两年,随着油菜在我县种植面积的扩大,年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油菜黄条跳甲危害也在趋重,笔者对近年黄条跳甲发生为害趋重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其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油菜露尾甲发生规律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露尾甲(Meligethes aeneus Fabricius)近年在西宁地区对油菜为害加重,成为浅脑山地区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2003年该虫大发生,中度至重度发生面积13 400 hm2,占油菜种植面积的30%,造成产量损失690万kg,经济损失总计1 380万元。2004~2006年笔者在西宁地区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油菜花露尾甲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春贵 《植物保护》2001,27(1):15-17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表明 :油菜花露尾甲在甘肃临夏春油菜上 1年发生 1代。越冬代成虫春季先侵害早熟的门源油菜 ,之后再危害中熟的甘蓝型油菜和晚熟的芥菜型油菜。侵入的高峰期与油菜蕾盛期 (初花 )相吻合 ,花后虫量锐减。在室温 16.9~17.9℃下饲养 ,卵期3~4d ;幼虫 2龄 ,1龄 2~3d ,2龄 2d ;预蛹期3~5d ,蛹期5~ 9d。幼虫在田间化蛹深度0~6cm ,80%集中在0~3cm的表土中。成虫对黄色有趋性 ,蕾 (花 )期用药是控制该虫危害的关键时期。 2.5%敌杀死3.12mg/kg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