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牛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舌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特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山羊、牛等也能感染本病。蓝舌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 相似文献
2.
3.
4.
5.
从青海省玉树、共和、格尔木、果洛、大通、祁连、德令哈、同德8个地区采集牛羊血清样品413份,应用琼脂免疫扩散法对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在被检的209份羊血清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4份,平均阳性率为1.91%;而在被检的204份牛血清中则未检测到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6.
7.
朱沛;肖雷;苗海生;杨振兴;谢佳芮;朱建波;李华春 《中国兽医杂志》2020,(7):10-14
为了解蓝舌病(BT)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试验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C-ELISA)对我国重庆、新疆、西藏、湖北、河北、广西、贵州、内蒙古、吉林、辽宁、四川、云南共12个省区的19 237份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被调查地区均存在蓝舌病病毒(BTV)的流行,平均阳性率为4.33%~38.14%,且血清阳性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低纬度地区的血清阳性率普遍高于高纬度地区(4.33%~38.14%),以第3季度(7~9月)阳性率最高(23.3%~46.7%),第1季度(1~3月)阳性率最低(0~13.3%),说明BTV的流行与虫媒的活动密切相关。本试验开展的BTV血清学调查,明确了蓝舌病在被调查地区的流行情况,也为蓝舌病的监测和预防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广西牛羊赤羽病和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羽病病毒(AKAV)和蓝舌病病毒(BTV)2种虫媒病毒(Arbovirus)在广西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2010年~2011年广西11市的70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AKAV抗体阳性样品382份,总阳性率为54.11%.其中山羊血清82份,阳性率为28.37%(82/289);牛血清300份,阳性率为71.94%(300/417).BTV抗体阳性样品279份,总阳性率为39.52%.其中山羊血清95份,阳性率为32.87%(95/289),牛血清样品184份,阳性率44.12%(184/417).同时检测出2种虫媒病毒抗体185份,占样品总数的26.20%.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虫媒病毒在广西广泛流行,并首次证明广西存在AKA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蓝舌病为OIE规定的需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已经给全球大部分流行地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于1979年首次证明该病存在,且在我国流行初期即造成大量易感动物死亡,给我国畜牧业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但蓝舌病在我国仍属冷门研究方向,我国到底分离鉴定出多少个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该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到底有多广?许多畜牧兽医工作者对这些问题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在近年来鲜有蓝舌病引起动物发病死亡报道的前提下,人们对蓝舌病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本文对蓝舌病在全球的流行概况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对蓝舌病在我国40年的流行情况进行回顾,希望该病在我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杨泽兰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5):77-78
随着产业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养殖业生产中,特别是适度规模化的养殖黑山羊成为山区农户主要产业之一,给人们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大部分养殖户还是存在传统思想,不懂得科学养殖,导致疾病频频发生,也给养殖户带来不少的经济损失。该文结合称杆乡农村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黑山羊疾病防控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水平,测定该地区的禽流感流行率,分析流行的风险因素。[方法]在全市家禽养殖场(户)、农贸市场、屠宰场和野鸟栖息地随机抽样,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测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禽流感病原,同时开展禽流感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利用GIS、EXCEL软件,分析青岛市禽流感检测样品的空间分布、免疫抗体水平、病原流行率及分布。[结果]青岛市家禽H5N1禽流感(Re-6)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6.3%,个体合格率为74.8%;H5N1禽流感(Re-7)免疫抗体场户合格率为72.5%,个体合格率为71.4%;H5亚型禽流感病原学检测全部阴性;H9亚型禽流感个体流行率为1.18%,全部来源于农贸市场和屠宰场。[结论]青岛市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状况良好,在所有家禽和野禽活动场点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表明青岛市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