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凤玲  郭敏  张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734-2737,2740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金融与农业科技的结合将极大地促进农业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期农科城内科技型农业企业服务,而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就是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的重要支撑和抓手。笔者通过对公司功能定位、业务范围等内容的界定,提出了由组织结构、筹投资服务模式、风险防范模式以及退出等组成的北京农科城投资有限公司运作模式,并提出了公司有效运作的配套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北京农科城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运行现状的调研,归纳分析其发展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联盟的创建目标、创新任务、农业科技服务联盟的特殊性、联盟的公信力、文化氛围、与行业协会关系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是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正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产业构成视角分析"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新业态,在旅游空间、对象、形式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新内涵以及产业构成和旅游活动组合。在明晰乡村旅游内涵和产业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改革2个方面探讨产业融合驱动机制,并提出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其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定位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资源超载利用,经营要素配置单一,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市场营销地步晚,经营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杨凌农科城在全国及陕西的地位和作用出发,根据杨凌社会经济及人文资源禀赋特征、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原理和城市化阶段性发展规律,结合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要求,提出杨凌农科城必须发挥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并必将成为关中高新产业带城市群中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杨凌作为全国唯一农业示范区,肩负着农耕历史来杨凌的历史使命,然而在开发建设的主要景区(点)中品质有待提升,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各个景区(点)的不足,针对景区(点)品质提升给出相应策略,列表说明各策略的具体情况,以帮助景区(点)修整完善。  相似文献   

7.
依据杨凌农科城在全国及陕西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杨凌农科城在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要求,提出杨凌农科城必须发挥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成为关中高新产业带城市群中新的增长极,为推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尤其是西北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杨凌农科城的经济辐射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凌农科城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开展农业高新技术 示范的同时,用10~20a时间,把杨凌农科城建设成为一 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中心。作为一定范围的区域经济中 心,其经济辐射能力如何,其经济辐射能力究竟能波及多 大的范围,是很多人都在关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科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科研素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产业园区必须科学规划指导产城融合,通过产业集聚铸就竞争优势,以人为本促进城市发展,生态优化提升环境质量,机制创新推动改革深入,实现由单一的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或创新型新城转型。  相似文献   

11.
生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近乎革命的变化,生物产业的概念遥渐扩大,它已经跟农业、IT、食品、医药、卫生、化工、环保、能源、军事等领域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孕育一批新兴产业群。生物产业融合的速度正在加快,融合领域正在扩大。为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应走产业融合的道路。必须重视技术融合、业务与产品融合、市场融合,重视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加强专利保护。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融合水平进行评价有助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引导未来发展。以北京市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农业产业融合概念的基础上,依据农业产业融合的关键要素筛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尝试性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农业产业融合水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依据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阶段的划分,"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处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成长阶段并逐年推进,已经进入成长阶段的后期,产业融合行为表现优于产业融合效果表现。农业在与加工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且在壮大农业、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方面成效明显,但在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增效、农业新业态培育等具体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今后应该加强对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引导,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生产率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籽种农业及其他农业新业态。研究表明,该农业产业融合评价体系可作为考量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成效的重要工具,对有关部门制定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种业下的产业融合与产业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产业链育种、繁种和推广的链式结构和利益主体博弈关系,提出互联网与种业产业融合点及双向交互式发展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种业产业将逐步向育种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精准化、服务综合化和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针对我国种质资源建设落后、质量监管困难和商业化育种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从完善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快种业产业链一体化体系建设和全程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现代种业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3家国家级示范社为例,从利益产生、利益分配、激励制度与风险防控4个方面分析其在推进三产融合中的利益联结机制,探讨各利益联结关系的共性和差异性。结果表明:合作社推进三产融合必须考虑与内部社员、与外部资本建立不同的利益关系,相应设立“一社两制”;应建立基础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层级递进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社员利益;引入外部主体需注意盈利项目的吸引力和外部资本利益诉求,但也要确保合作社自身的主导地位。建议合作社在推进三产融合时:一是推进“一社两制”利益联结新思路的推广;二是精准推进社员利益的稳定和升级;三是与外部主体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产业融合的实质就是拓展农业多功能,从多功能视角来研究农村产业融合的绩效与障碍因子,可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从过程与结果2个维度构建农村产业融合的多功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以湖北省4个典型案例村为代表,分别表征4种农村产业融合经营模式(模式Ⅰ,农户...  相似文献   

16.
为给环北京经济圈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对环北京14个县(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北京14个县(市)产业结构雷同现象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从建立环北京经济圈产业分工合作机制;发展产业集群,推动环北京经济圈分工的实现;错位发展各县(市)主导产业,凸显地区特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熵是系统整体有序性的衡量尺度。运用结构熵评价理论,建立评价产业结构有序度的联系熵和运行熵模型,对沟域产业结构运行效率、质量和高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山区沟域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经济增长驱动力不足。未来应打破单一、稳定的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实现沟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房山区作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休闲农园产业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全面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休闲农园发展取得的成效、典型模式及存在的障碍.谋划房山区休闲农园 "多点开花""串珠成线"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提出以生活生态型、产业协同型、科技依托型及民俗参与型等四个类型为主,包括"休闲菜园、四季花园、葡萄酒庄园"等十种休闲产品形态的休闲农园旅游模式类型及建设重点.最后,从完善土地制度、基础保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培育新型主体等四方面提出休闲农园发展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了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市场因素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式、依靠科技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乡村旅游的"软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从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结合北京乡村旅游的实践案例,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提出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