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将亲本送到太空接受辐射,诱导遗传变异,然后在这里一代一代培育,历经9年终于培育出‘中芝13’这一新品种。"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女研究员张秀荣在试验基地里指着绿油油的芝麻向笔者介绍。"该品种长到2米多高,每株挂果180来个,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气候条件干旱,全县芝麻产量低而不稳,芝麻生产相对比较效益低,因此造成全县芝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芝麻播期试验,掌握芝麻生产的最佳播期,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朝阳县台子乡李杖子村,土壤类型为潮褐土  相似文献   

3.
芝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营养吸收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是河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合理施肥是其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摸清芝麻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吸收与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是对芝麻进行合理施肥的根据和前提,为此进行了该项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虞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试验地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为9.72g...  相似文献   

4.
<正>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秀荣主持完成的"芝麻种质基因库的构建、发掘与育种应用"项目,日前荣获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评审组认为,该成果实现了全基因组精准发掘和分子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使我国在芝麻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跃居国际领先行列。  相似文献   

5.
<正> 芝麻是一种优质油料作物。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芝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成为畅销的农产品之一。随着科研、生产的发展,芝麻文献量迅速增长。如何充分发挥这些文献资料的作用,是图书情报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统计分析的目的及资料来源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农科院情报所协作开展了芝麻科技文献的开发研究,搜集、编辑、并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了目前国内外较齐全的芝麻文献库。笔者根据其中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世界芝麻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87年世界总产比1974—1976年间增长36.56%。然而,与大宗作物相比,芝麻增产的幅度不大,主要是单产水平低,1987年世界芝麻平均亩产23.5公斤。产量低而不稳是世界芝麻生产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为提高芝麻产量各国均将品种改良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概述了世界主要芝麻生产国芝麻育种进展情况。一、种质资源的收集与研究美国伊利诺斯州大学从35个国家收集到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芝麻生产及其开拓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芝麻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是世界芝麻生产大国之一。据资料,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国芝麻年产量占世界总产的40%以上,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额的50%。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后期由于作物布局比例失调等原因,芝麻生产一度下降,但近年来已有所恢复。虽然国家在解决食油需求方面,比较注重油菜等其它油料作物,但由于我国芝麻品质优良,用途广泛,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仍深受欢迎。中国芝麻在世界芝麻生产中仍不失其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矮化调控对芝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芝麻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矮化调控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能有效降低芝麻株高、始蒴部位,缩短芝麻果轴长度;还能提高芝麻叶片叶绿素含量;但同时也会导致芝麻单株蒴果数、每蒴果粒数的减少,从而使芝麻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芝麻根系浅,稍耐旱但最忌渍害。农谚有芝麻"天旱收一半,雨涝不见面"的说法。说明芝麻不耐渍涝,但长期的干旱胁迫也能抑制其生长发育,引起减产。因此,只有适宜的水分,芝麻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正> 为探索夏播芝麻不同打顶期对产量的影响,找出夏播芝麻最佳打顶期,提高芝麻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90年在商丘县高辛乡张陈庄村进行了夏播芝麻打顶试验。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豫芝5号。2.试验方法:试验共设8个处理:两对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芝麻异交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正常年份下芝麻的天然异交率,以单花芝麻品种汾黑芝3号和三花芝麻品种晋芝3号为材料,以显性基因控制的单花芝麻为异源花粉,采用单花和三花芝麻混合播种、在三花芝麻中间单株播种三花芝麻、与单花芝麻不同距离播种3种试验设计,测定三花天然异交后代群体中的单花性状比率。结果表明,混合播种异交率较高,最高达到18.71%,是所有试验设计中最高的。单株播种设计异交率低于混合播种,但高于除第2行外所有不同行距离播种;三花芝麻种植在距离单花芝麻较近,且周边单花芝麻较多的环境下异交率较高,以第2行的异交率最高,达到11.56%;距离单花芝麻远且周边单花芝麻较少的环境下异交率较低,第42~69行的异交率仅有0~0.25%。  相似文献   

12.
夏芝麻打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芝麻成熟时,顶部都有空稍尖或黄稍尖。其长度一般5厘米左右,非正常情况下,可长达20厘米以上。其干重约占成熟期单株干物质总重的5.3%。为了减少这一无效消耗,近年来,结合芝麻高产生育规律研究,进行芝麻分期打顶试验,明确了芝麻盛花中期打顶的增产效果。一、增产效果1987与1989年,在河南省许昌市进行了芝麻分期打顶试验,二年5点次结果表明,以初花后20天(盛花中期)打顶处理的单株  相似文献   

13.
芝麻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芝麻市场销售价格逐渐上涨,种植芝麻的农民也在增多,但依然无法满足市场对芝麻的需求,因此,怎样促进芝麻一年内加代繁殖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因此,文章将对芝麻育种加代繁殖试验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技》1993,(5):11-11,14
<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市夏播芝麻面积越来越大。总结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现提出如下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芝麻对水分、土壤质地和酸碱度较为敏感。夏播芝麻要求地势高燥,土壤酸碱适中,质地轻松,特别是最忌连作。芝麻病害较多,同一块地种植芝麻必须间隔2—3年方可。二、精细整地,合理施肥。芝麻种子很小,发芽出土要求深厚的土层和疏松细平的表土层。因此必须精细整地,以确保全苗。尤其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芝麻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发掘出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材料及合理组配亲本,为培育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品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近红外光谱(NIR),对62份地理来源不同且表型变异明显的芝麻种质材料及18个杂交组合进行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测定分析,并评价其杂种优势,筛选出更多高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芝麻材料.[结果]62份芝麻材料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的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芝麻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51~8.85 mg/g,平均3.56 mg/g,77.42%以上芝麻材料的芝麻素含量分布在2.00~5.99 mg/g;芝麻林素含量变异范围在0.72~3.22 mg/g,平均2.02 mg/g,82.26%芝麻材料的芝麻林素含量分布在1.50~3.49 mg/g.芝麻籽粒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平均值排序均为褐色芝麻>白色芝麻>黑色芝麻,褐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素含量变异系数(CV),而黑色芝麻表现出较高的芝麻林素含量变异系数.芝麻育成品种的平均芝麻素含量(3.90 mg/g)高于地方品种(3.44 mg/g),但芝麻林素含量稍低于地方品种.层次聚类分析可将62份材料分为七大类,其中第VII类包含5个褐色芝麻,其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均较高,芝麻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58.74%,芝麻林素含量高出总体平均值22.13%.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芝麻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69.63%~31.62%,平均-20.07%;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变化在-36.48%~25.84%,平均-5.44%.在18个组合仅有5个组合表现出超高亲优势.[结论]芝麻籽粒中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变异;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的杂种优势主要表现为中亲优势,且以负向优势为主.因此,育种上若要提高目标材料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应发掘和应用高含量供体亲本以提高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6.
<正>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但是,它的耐渍性弱,常因涝害影响产量,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选育耐渍抗病芝麻品种和改善生态条件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前者已成为从事芝麻品种改良的主攻目标,而对后者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项研究着眼于水渍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试图确立评价耐渍性的指标,为进一步聚类分析芝麻品种的耐渍等级奠定基础。选用芝麻品种豫芝一号。1989年6月初播  相似文献   

17.
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芝麻(Sesamum indicum L)产量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低产作物,因而种植面积受到一定限制。研究资料表明,芝麻产量同单株蒴果数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合理群体结构条件下,提高单株蒴果数,增加千粒重是芝麻高产的关键所在。芝麻是单茎(少数品种分枝)无限花序作物,由于单茎,限制了单株蒴果数;由于无限花序,使后期花叶生长变得无益,造成养分消耗、粒重降低。河北粮油所的研究证实了”芝麻苗期打顶双茎栽培”可明显提高单产。芝麻生长后期打顶提高产量的做法在生产中也时有应用。我们把芝麻苗期打顶和后期打顶结合起来,于1988—1989年对芝麻两次打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性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18.
<正> 长期以来,我省芝麻单产一直徘徊在26公斤左右。1990年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在许昌市农场进行高产示范,4.27亩平均亩产171.7公斤,其中1.08亩单产达232.4公斤。分析这一高产的成因,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杂交种8805。芝麻杂交种8805  相似文献   

19.
红壤旱地芝麻防早衰叶面调控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速效肥料、生长调节剂及抗病药剂对保持芝麻生长中后期的正常生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铵+腐植酸+赤霉素"配制能有效防控红壤旱地芝麻早衰,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代森锰锌能对防控芝麻叶部及茎部病害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红壤旱地上芝麻的抗早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 芝麻是河南省的优势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80—400万亩,总产1.0—1.2亿公斤,出口量近2.0万吨,是全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省份。但是芝麻生产长期存在着单产低而不稳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芝麻育种工作者从70年代起,相继开展了芝麻品种改良,先后培育出一批耐渍、抗病、高产、稳产、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