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花生杂交F1代真假杂种SSR标记鉴定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更好地在花生杂交育种中判别真杂种,以汕油71、洲仔三仁、粤油7号、万里红、协抗青、隆安保湾、印尼花生、W9701-1、ICGV 95440.全州府壳以及汕油71与全州俯壳的杂交F1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亲本的多态性,进而利用多态性标记对杂交F1代进行真假鉴定,结果表明.10个亲本间都能找到多态性SSR标记,利用多态性SSR标记可以鉴定出的真假杂种,因此SSR标记能够有效应用于花生杂交F1代的真假杂种鉴定.  相似文献   

2.
SSR分子标记在花生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份花生材料为亲本,配制22个杂交组合,并利用40对SSR引物对24份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运用多态性引物鉴定92个F1代杂种的真伪.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亲本间多态性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两亲本(GT-C20-D和Tamrun OL07)的多态性引物比例为65%.SSR标记法鉴定出49个单株为真杂种;而田间表型鉴定出62个单株为真杂种,与标记鉴定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证实利用分子标记鉴定真假杂种非常必要,且准确可行.同时,本试验证明40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直接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杂种鉴定以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SSR标记鉴定绿豆F_1杂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冀绿9号、中绿10号、晋绿豆3号等6个绿豆品种作为亲本,配制6个杂交组合。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亲本进行初筛,结果得到了5个条带清晰、差异明显的SSR标记引物;然后利用这5个标记对杂种F1进行鉴定,从43个F_1杂种中鉴定出26个真杂种,17个假杂种,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说明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绿豆真假杂种可行,而且所需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对斑茅蔗BCI和BC2两个群体的397个无性系进行SSR和Alu-like分子标记分析,发现其中23个品系疑为假杂种,5个品系不具有斑茅血缘.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是鉴定杂交后代真实性的较好的方法,而引物SC597CS、SMC1527cl、SSCIR36鉴定出疑似假杂种总个数较多且互补性好,是鉴定斑茅蔗后代杂种真假的一组较好的引物.与Alu-like标记结合使用能较好地检测杂交后代是否含有斑茅血缘.  相似文献   

5.
小金海棠(Malusxiaojinensis)具有多种抗逆特性,是苹果属植物中一种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由于小金海棠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早期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其F1代杂种实生苗对于研究利用其众多抗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APD技术是现有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最为简单、快速和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但RAPD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笔者对小金海棠和山荆子(M.baccata)F1代杂交实生苗79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SSR标记对RAPD标记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RAPD标记鉴定出的杂种实生苗有72.2%得到SSR标记的证实。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叠加”和“新带”两种RAPD带型,结合RAPD标记特异位点数可以为小金海棠F1代杂种实生苗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研究为利用RAPD技术早期快速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 SSR 分子标记对 12 份非洲菊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及部分种质杂交 F1 后代真假杂种鉴定,以期为非洲菊种质资源鉴评及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收集 12 个非洲菊种质资源,提取其基因组 DNA 后,利用 50 对 SSR 引物进行 PCR 扩增,通过检测相关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以及部分品种杂交 F1 后代鉴定。【结果】18 对引物在 12 份非洲菊材料中共扩增出 74 个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 4.1 个。利用 74 个等位位点,构建了 12 份非洲菊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树,UPGMA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系数为 0.75 时,可将受测的 12 份种质分为 5 组,Ⅰ组为‘云南红’‘大088’‘情人’,Ⅱ组为‘粉佳人’‘粉球’‘真爱’和‘福娃’,Ⅲ组为‘绣色’‘淑女’和‘黄球’, Ⅳ组和Ⅴ组均只包含 1 个品种,分别是‘紫水晶’和‘深圳 5 号’。筛选出 GHSSR-1、GHSSR-18、GHSSR-20和 GHSSR-21 等 4 对引物,可完全区分 12 份种质;其中,后 3 对引物鉴定出兼具双亲特异位点的单株分别是Gh-5、Gh-4 和 Gh-1,单独 1 对引物的鉴定率为 33%。且受检的 3 个单株均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 100%。【结论】成功构建 12 份非洲菊品种的指纹图谱,综合 3 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鉴定出 3 株非洲菊杂交 F1 后代实生苗为真杂种,为非洲菊资源鉴评和创新利用提供可靠的 SSR 标记引物。  相似文献   

7.
SSR分子标记鉴定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的正反交后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铁皮石斛与霍山石斛的正、反交F1代共63株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鉴定杂种真实性。结果表明,在21对石斛基因组引物中,筛选出双亲多态性引物3对,多态性引物占比为14.3%。用此3对引物可鉴定出铁皮石斛×霍山石斛杂交苗中25株真杂种,比例为78.1%,可鉴定出霍山石斛×铁皮石斛杂交苗中28株真杂种,比例为90.3%。  相似文献   

8.
小豆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骆晚侠  张李  杨凯  李奕松  赵波  李明  万平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7):3534-3544
【目的】以小豆SSR为锚定标记,将公开发表的豇豆SSR、普通菜豆SSR和EST-SSR标记定位整合到小豆遗传连锁群中,构建中国小豆遗传图谱,为小豆基因定位、图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更多可用的分子标记。【方法】用1 473对SSR和EST-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包括906对豇豆SSR、123对普通菜豆和196对小豆SSR引物及248对普通菜豆EST-SSR引物,筛选亲本间多态性标记,验证栽培小豆HB801×AG109及GM892×AG110的F2分离群体。【结果】整合和构建了含有145个SSR和EST-SSR标记小豆遗传连锁图谱,包括59个小豆SSR标记,新增63个豇豆SSR、9个普通菜豆SSR、14个普通菜豆EST-SSR标记和1个茎色标记。紫茎色性状被定位在第9连锁群,离CEDG022和cbess058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9 cM和0.1 cM。图谱全长823 cM,覆盖11个连锁群,每个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64 cM。每个连锁群长度为49.1—125.6 cM,平均长度74.82 cM;每条染色体上的标记数7—26个,平均13.27个。【结论】率先把小豆近缘物种分子标记引入小豆,加密了小豆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9.
SSR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杂交品种鉴定技术,已经在玉米、黄瓜等多种作物杂种鉴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然而,目前尚未见SSR标记在秦优10号杂交油菜品种鉴定方面的报导。研究首先利用SSR引物在秦优10号的亲本之间进行扩增,从中筛选到2对扩增效果好、条带清晰且差异片断在亲本间能够重复出现的引物,然后利用其对秦优10号杂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实验和统计学结果表明,真正的杂种F1同时表现出父母本的特征条带,而假杂种只表现出母本的带型,SSR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说明采用SSR标记可以对秦优10号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铁皮石斛与金钗石斛杂交及回交后代的SSR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鉴定铁皮石斛与金钗石斛杂交F_1代和回交后代的真假性。[方法]以14株铁皮石斛与金钗石斛杂交F_1后代及18株以铁皮石斛为母本回交后代为试验材料,从24对特异性SSR引物中筛选引物用以鉴定。[结果]从24对SSR基因组引物中,筛选出4对双亲多态性引物。用该4对石斛特异性引物可从14株杂交F_1群体中鉴定出11株真杂交种,占杂交群体的78.6%;18株回交群体中,被4对引物同时鉴定出真杂种率达38.9%。[结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石斛种间杂交与回交是可行的,对提高石斛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年限和石斛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高效的茄子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为其制种过程中除伪存真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挑选已公布的48对SSR引物对2个茄子杂交种15-16和1-7的亲本进行多态性标记筛选,选取有效引物对茄子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并结合田间植株纯度鉴定,验证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的有效性.[结果]在48对SSR引物中,有12对引物在杂交种15-16亲本材料中存在多态性,其多态性引物带型呈互补带型的有8对(SM14、SM15、SM17、SM20、SM29、SM30、SM34和SM45);有5对引物在杂交种1-7亲本材料中存在多态性,其多态性引物带型呈互补带型的有4对(SM15、SM20、SM24和SM29).分别选取2对呈互补带型的SSR引物进行杂交种纯度鉴定,结果显示杂交种15-16和1-7的纯度分别为99%和100%,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一致.[结论]采用SSR分子标记检测茄子杂交种纯度具有准确、高效的特点,可为茄子杂交制种过程中真假杂种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陆地棉品种T582和T586两个多标记基因系及其杂交后代F1进行了SSR分析。结果表明,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总引物数的12%。SSR序列位点多数呈共显性标记,少数为显性标记。SSR序列的扩增与两端设计引物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种子纯度是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的核心指标。微卫星技术(SSR分子标记技术)因其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可靠、易于操作等优点在种子纯度鉴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采用48个SSR分子标记对杂交水稻组合齐两优918的双亲及F1之间的多态性进行筛选和纯度检测技术研究,为种子生产以及种子上市销售做好质量监督,杜绝质量风险。经过筛选得到如下结果:在对48对引物进行筛选后,发现有5对引物在双亲间显示稳定多态性,在杂种F1上表现为父母本共显性条带,表明该5对引物适宜于齐两优918杂交种子纯度鉴定,可用于种子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4.
以抗青枯病花生品种日花1号、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花育662和高产大花生品种花育9610为亲本正、反交获得的F_1代种子为材料,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技术鉴定真杂种;从候选的50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在亲本中有稳定、清晰多态性位点的引物5对,对杂种F_1代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四个杂交组合共鉴定出30粒真杂种,并得到形态学鉴定结果的确认。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及时、准确鉴别杂种F1代的真伪,本试验以欧洲丁香杂种F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欧洲丁香8个杂交组合18个F1代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18个F1代中,共有16个F1代可以确定为真杂种;(2)8个杂交组合的酯酶、莽草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分析中,父本相较于母本存在特征性条带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2,3,4,5,6,7,8;(3)组合1与2,3与4,5与6分别为正反交关系,并未发现子代有偏向于父本或母本的特异性遗传。由此可以说明同工酶标记可以作为鉴定丁香杂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同工酶鉴定欧洲丁香F1代杂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及时、准确鉴别杂种F1代的真伪,本试验以欧洲丁香杂种F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欧洲丁香8个杂交组合18个F1代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18个F1代中,共有16个F1代可以确定为真杂种;(2)8个杂交组合的酯酶、莽草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分析中,父本相较于母本存在特征性条带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2,3,4,5,6,7,8;(3)组合1与2,3与4,5与6分别为正反交关系,并未发现子代有偏向于父本或母本的特异性遗传。由此可以说明同工酶标记可以作为鉴定丁香杂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高小豆遗传育种选择效率提供新方法。【方法】将9个杂交组合的35个F_2群体分别构建混池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真实性鉴定,并以表型性状分离作为佐证。【结果】从35个群体中鉴定出10个真杂种群体,其中17FMY2007-7群体出现叶形分离,佐证了SSR分子标记的可靠性。【结论】混池法可以有效鉴定F_2群体真实性、降低工作量、节约成本,为作图群体及其后代真实性鉴定提供新方法,以提高遗传育种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8.
4个栽培棉种间四元杂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亚洲棉×草棉)F1进行染色体加倍,再与(陆地棉×海岛棉)F1进行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四元杂种.四元杂种形态特征综合有亚洲棉、草棉、陆地棉和海岛棉的一些性状,总体植株形态似陆地棉.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45对SSR引物中,具多态性的引物共30对,共检测到99条清晰的多态性带,平均每个SSR座位可检测到3.3个.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特征谱带,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四元杂种具有4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其中亚洲棉特征带占20.8%,草棉特征带占22.2%,陆地棉特征带占15.3%,海岛棉特征带占13.9%,而四元杂种特有带占27.8%.四元杂种与4个亲本(亚洲棉、草棉、海岛棉和陆地棉)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00、0.444、0.389和0.444.研究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适用于棉花遗传亲缘关系和远缘杂种的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四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棉花新种质.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油菜-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为母本,甘蓝为父本对其进行种间有性杂交,通过子房培养克服杂交障碍,获得F1杂交后代.对F1植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RAPD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F1植株为具有萝卜d染色体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油菜-萝卜d染色体附加系为母本,甘蓝为父本对其进行种间有性杂交,通过子房培养克服杂交障碍,获得F1杂交后代.对F1植株进行形态学、细胞学、RAPD及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F1植株为具有萝卜d染色体的真杂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