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于2008年至2009年对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的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罗山膜翅目昆虫已定名标本12科33属50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种类。罗山膜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中以古北区占优势,达66%,跨区分布的“古北区+东洋区”区系型次之,达20%。罗山膜翅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以蒙新区(16%)种类为主体。蒙新区、华北区、东北区膜翅目昆虫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有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内蒙古雏蝗属(Chorthippus Fieber)29种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内蒙古雏蝗属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主要归属于蒙新区、华北区、东北区3个区,而华南区没有分布,其中蒙新区特有种有8种,占27.59%,其次为"蒙新区-东北区"所占比重最大,为17.24%。说明内蒙古雏蝗属昆虫在中国地理区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证大量文献资料和定名标本基础上整理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名录,共计12目70科236属382种。采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SI=C/(A+B-C)对该区昆虫的区系特征及其相互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以下初步结论:六盘山不全变态类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突出古北区成分,共计219种,占已知总数的57.33%,古北界+东洋界混合成分次之,共计122种,占31.94%;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华北动物区成分113种,占29.58%,其他成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蒙新区〉东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表明该区昆虫在区系组成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内蒙古地区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地理分布特点,于2006—2012年,采用网捕法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野外调查,根据已有标本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已定名标本5属21种,其中草盲蝽属、后丽盲蝽属为优势类群。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古北界分布占优势(52.38%),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分布的次之(28.58%)。内蒙古草盲蝽复合组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组成上以蒙新区种类为主体(23.82%),且蒙新区、华北区和东北区的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在内蒙古植被带中,草盲蝽复合组分布于典型草原带的物种最多,有19种,占总种数的90.48%,其中,仅分布在草原带的物种有9种,占物种总数的42.86%,由此可看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是对草原生境较为适应的类群。  相似文献   

5.
2006~2009年,作者对内蒙古地区的跳蝽科(Saldidae)昆虫进行了整理分类,共整理出内蒙古地区跳蝽23种,隶属于2亚科2族7属,并对其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分布中,内蒙古跳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古北界特性,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显示出蒙新区特性。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的昆虫区系研究对当地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和起源进化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对当地农林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及资源昆虫的保护利用产生重要价值.查阅文献发现,卢氏地区的半翅目昆虫区系研究比较薄弱,为此,采用实地野外考察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西部卢氏地区的半翅目(狭义)昆虫区系进行了研究.调查后,卢氏地区的半翅目昆虫种类数量提升至12科33种.从世界动物区系属性上看,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25种,占调查总数的75.8%,完全东洋区种类有5种,占调查总数的15.2%,其他类型极少发现,表明卢氏地区半翅目昆虫带有强烈的东洋区与古北区过渡属性.从中国动物区系属性看,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四区共有种为7种,占调查总数的21.2%;有3个分布类型都包含4种,分别是西南和华中区共同分布型,西南区、东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共同分布型,西南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共同分布型,各占调查总数的12.1%.国内昆虫七大区系亚区对卢氏地区半翅目昆虫区系结构的影响作用大小依次是华中区、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东北区、蒙新区、青藏区.  相似文献   

7.
记录河北坝上地区蝗虫种类共55种及亚种,隶属于2总科8科29属.发现河北坝上1新纪录属及新记录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坝上蝗虫区系成分以古北种为主,占所有种类的74.55%(其中包括蒙新种2种);广布种次之,占25.45%.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该区域含蒙新区的种类达55种,占此次调查所获蝗虫种数的100%,以后依次是与华北区、东北区、青藏区、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的共同分布种,由此得出河北省坝上地区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生态环境相似性最高的是蒙新区.调查区蝗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上组成较为复杂,存在许多不同区系间的共有种,该研究结果说明河北坝上地区应属华北和东北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6,(3):51-56
对内蒙古草盲蝽属昆虫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内蒙古草盲蝽属昆虫共记录12种。从世界区系分布看,古北界成分占主体,仅分布在古北界的有7种,占总数的58.33%。在中国区系分布中,以蒙新区成分为主体,单独分布蒙新区的特有种有2种,占16.67%。在内蒙古各亚区分布中,该属昆虫以广布种居多。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贵州省猎蝽科昆虫的区系研究,记述了贵州省真猎蝽亚科昆虫29属52种,提供了各种在贵州省的详细分布.种级阶元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东洋种47种,占90.4%;东洋古北共有种5种,占9.6 %.说明,贵州真猎蝽亚科昆虫的东洋区系性质显著.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水平上,贵州真猎蝽共有9个区系类型,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代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2589-2591
宁夏已知有金龟子昆虫9科36属55种,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该类昆虫在宁夏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特点。在区系特征上,蒙新区成分有47种(占85.4%),华北成分有42种(占76.3%),青藏成分有18种(占32.7%),东北成分有37种(占67.3%),西南和华南成分分别为17种(各占30.9%),华中成分20种(占36.4%)。结果表明,宁夏金龟子在区系组成上以蒙新区、华北区为主,东北区略次之。在区域地理分布上,六盘山区34种(占61.8%),荒漠半荒漠区有38种(占69.1%),黄土高原区有27种(占49.1%)。  相似文献   

11.
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宁夏罗山进行了系统的蝶类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出45种,隶属6科32属,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计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8.13%,灰蝶科和眼蝶科次之,分别计9属10种和8属9种,各占总种数的25%.从世界动物区系的构成来看,组成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及典型古北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46.67%,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北+东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华南型居多,占22.22%.罗山和贺兰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高,为0.46,罗山和六盘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19,3个地区蝶类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符合宁夏昆虫地理区划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塔山禾本科植物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的采集和鉴定,对新疆北塔山禾本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禾本科植物有28属,46种,4亚种,2变种,分别占新疆禾本科植物属、种总数的39.44%、14.60%;早熟禾属Poa(6种1亚种)为该地区禾本科植物第一大属;单种属共19属19种,为该地区禾本科植物属的主要组成部分;属的分化强烈,种的丰富度较低。区系特点是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的温带性质。优良牧草共47种(含亚种和变种),占总种数(含亚种和变种共52种)的90.38%,是该地区野生动物和放牧牲畜的重要食物来源。适合用作草坪草的植物资源有6属6种。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参考资料,通过比较成虫外部形态与外生殖器结构,对镜泊湖地区大蛾类昆虫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镜泊湖有大蛾类13科、54属、63种,其中以夜蛾科(14属17科)最多,尺蛾科(7属10科)与苔蛾科(6属10科)次之,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分布于古北区种类占47.6%,东洋区与古北区兼有种占44.4%。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蚂蚁区系与分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深圳市的蚂蚁区系特点,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其6个行政区海拔3~944 m范围11类生境9种植被类型中采集蚂蚁标本32 255头。经分类鉴定,有4亚科,18属,35种,发现14个广东省新记录种,暗首姬猛蚁(Hypoponera opaciceps(Mayr))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列出了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分析了蚂蚁物种的分布类型和区系成分。深圳市的蚂蚁区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特征,具有入侵能力的物种有13个。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最危险的入侵物种,其繁殖和扩散能力强,防治难度大,在未来的预防和防治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科昆虫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陇东子午岭林区天牛区系的研究,共编天牛标本870号,经鉴定为49种,隶属38属,天牛科的5个亚科,其中甘肃省新记录11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的种类4种,占总种数的8.2%;古北界的种类29种,占总种数的59.2%;跨古北、东洋两界的共有16种,占总种数的32.7%。显然古北界种类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河北菊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北省菊科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共有42属97种。其区系成分多样,分布于11个类型区和6个变形区,其中,温带成分21属,占50.0%;热带成分11属,占26.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有6属,占14.3%;世界分布和东亚分布各有2属,各占4.8%,说明河北省菊科观赏植物区系具有以温带成分为主、多类成分共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