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就黑河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及水库优化运行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系统地对黑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联合调度运行模式、水库优化运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上游不同来水量,对龙首一、二级电站库水位进行联合控制,尤其在拦洪蓄尾,减少弃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两级电站发电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加强水库的运行管理及调度,不但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和功能,更能够增强水库的防洪蓄洪能力,使水库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运转工作,保证城市水库下游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科学的运行管理及调度方法能够提高水库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保障运行安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水库运行管理及调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库安全运行事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和加强水库管理运行十分重要。对水库运行调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水库运行管理中相关的水库调度岗位职责、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制度、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效率开展水库运行管理与调度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库的使用寿命,完善各项使用功能,另一方面则能够增强水库的防洪与蓄洪能力,打造出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由于水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务必要积极地探索传统运行与调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为此,文章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大伙房水库防洪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伙房水库的特点,建立了大伙房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模型,模型适应了水库错峰调度的需要。调度模型采用离散微分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不但缩短了求解时间,而且计算得到的最优泄量过程较均匀,减小了下游的洪灾风险。此外,通过采用模糊优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多目标方案的优选问题,为实时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库的防洪效益。 相似文献
6.
7.
在汛期如何控制好小水库的水位,做到既满足防汛、又不浪费发电水头,实现科学、合理的水库优化调度。要实现这一目的,应当充分考虑各电站的水文、气象因素,机组效率,龙头电站的水库工程特性等。文章通过实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利用千河千阳水文站 195 7~ 1993年的水沙资料 ,依据冯家山水库的运用模式 ,建立了冯家山水库淤积数学模型。在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水位 -库容关系的基础上 ,对不同频率的洪水进行了不同淤积年限库容的调洪计算 ,得到了 2 0 30年各需水部门的供水调度结果。结果表明 ,每年向宝鸡市供水 6 0 0 0万 m3,向宝鸡第二发电厂供水 4 0 0 0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97.3% ,满足设计标准 97%的要求 ;多年平均供农业灌溉用水 14 910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5 9.5 % ,超过设计要求的 5 0 % ;向羊毛湾水库供水 30 0 0万 m3,供水保证率为 6 2 .2 %。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传统优化算法的不足,将微分进化算法应用到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中,建立新的优化算法模型。【方法】建立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并给出具体求解步骤。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具体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计算中,最后将该方法与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微分进化算法收敛速度快,可调参数少,计算精度高,稳定性好,且该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结论】微分进化算法在解决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求解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江梯级水库群优化调度节能减排贡献,为乌江梯级电站开发中补偿政策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乌江的洪家渡、东风、索风营、乌江渡、构皮滩、思林、沙沱7座水库(以下简称"乌江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乌江梯级水库优化调度节能减排模型,研究了乌江梯级水库中长期的节能减排贡献。【结果】中长期优化调度研究表明,乌江梯级水库多年平均节约标准煤1.71亿t,CO2减排量为3.42亿t。【结论】梯级水电工程具有重大的节能与减排作用,其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可为我国水电定价与乌江梯级水库补偿政策的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库(群)水资源系统实时优化调度中水库余留库容的决策问题,讨论了来水预报信息与水库余留库容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并应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云模型给予综合描述;通过挖掘历史沉积的知识(不确定推理规则),构建并给出了基于预报期和余留期预报来水量的水库余留库容云模型决策模型及云模型决策方法。将该决策模型和方法应用于龙羊峡水库2000年水库余留库容的决策,结果表明,应以77.3亿m3的余留库容来确定2000年该水库实时优化调度的经济蓄水线,将多产生1.48亿m3的发电效益,优于实际调度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量化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传统粒子群算法在求解水库优化调度问题中存在的早熟、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方法】基于抗体克隆选择学说理论,提出了一种量化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OICPSO/Q)。采用正交交叉策略来增强子代个体解分布的均匀性;通过接种疫苗和计算亲合度等操作,对算法的进化过程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指导,使得算法快速收敛,同时保持一定的多样性,抑制了早熟现象。提出一种自学习算子,避免个体邻域内最优解的丢失。建立了基于量化正交免疫克隆粒子群算法的水库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给出其具体的求解步骤。最后应用该方法与标准粒子群算法(SPSO)及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与SPSO算法和动态规划方法计算结果相比,OICPSO/Q算法计算时间明显降低,但发电量明显增加,说明OICPSO/Q算法可提高解的精度,加快其收敛速度,其性能优于标准粒子群算法和动态规划方法。【结论】OICPSO/Q算法为求解水库优化调度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提出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地处霍林河下游半干旱区域的科尔沁与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带来的负面效应。水资源的拦截会减少上游来水,使沿河湿地得不到充足的地表水补充,水位下降,乃至干涸,进而会影响到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对半干旱地区的水边植物群落影响较大,湿生植被会逐渐演变为旱生植被,洪水泛滥次数减少也使珍稀水禽孵化的次数和规模降低,导致数量减少;该区域高生物产量的洪泛湿地会逐渐萎缩、破碎,直至大面积丧失,本已脆弱的生态平衡会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提出了在霍林河全流域实施统一管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综合利用水库的兴利调度提出动态规划和模糊算法两种非线性计算方法。以 陕西石头河水库为对象,分别应用上述两种算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公明水库的蓄水、供水、生态交换水量、损失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其储备效益、供水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法】考虑深圳北线引水的不同选择,设置2种城市供水情景,其中情景1为近期北线引水固定不变,以供定需;情景2为远期北线引水有丰枯变化,以需定供满足城市供水要求。通过建立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用45年长序列月径流资料采用决策动态优选的自适应算法求解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采用水量平衡中的等流量常规调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种情景的优化调度结果表明,公明水库的多年平均蓄水量有很大的差异,由情景1的10 715万m3/年增加到情景2的12 545万m3/年,平均每年增加1 830万m3,情景2的蓄水量已经超过了12 141万m3的储备库容;城市供水保证率由情景1下的0.70%~6.70%提高到情景2下的98.00%,最大连续缺水破坏时间由情景1的45年锐减到情景2的0年,满足了该地区的城市供水要求。【结论】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深圳公明供水调蓄工程能够实现对深圳市中西部城区供水和储备水源等目标,并能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DPSA和大系统分解协调在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梯级水电站短期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逐次逼近(DPSA)和大系统分解协调2种降“维”算法的主要思想和实现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认为2种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都将收敛于满意优化解。决策者可根据计算精度和时间等的需要从不同优化方法中选择,以寻求满意解。最后给出了2种优化算法在工程中的算例,其结果可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把数学规划论和现代最优控制论引入了轴流涡轮级的优化设计。采用非线性数学规划条件极值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了轴流涡轮级子午面几何通道形状及叶片几何参数的最优化设计,再在优化了的子午面几何通道内建立包括涡轮级内所有性能参量的最优流型命题的物理模型及其数学表达式,并归化为一个在给定初始状态、自变量终端固定、部分状态变量终端受有约束的条件下使级的输出功率最大的最优控制问题,应用“代价函数法”及“共轭梯度法”计算得到符合给定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取极值的最优环量分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由于观间阁水库建成后,该水库与参窝水库联合运用,使参窝水库水位处于堰顶以下的时间减少,溢流坝弧型工作闸门某些项目的检修无法进行。本研究通过计算水库检修期水位低于堰顶运行损失的电量及水量,从满足下游农田灌溉用水要求及保证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对水位在检修期低于堰顶运行,满足弧形工作门检修要求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安置模式对于土地资源少、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达且移民专业技能较强的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介绍社会保障安置模式的基础上,结合XL水库的实践,总结和讨论了相关经验,以期为水利水电项目生产安置方式提供新的探索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