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凉城县的造林由依靠社队集体为主,逐渐实行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造林方针,有效地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从1979年起,我们落实了以承包到户为主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给社员划拨“三荒”地五十万亩,大部分成、幼林承包到户抚育管护。1982年造林21万亩,其中社员个人造林11万亩。我们总结了去年的经验,今春林业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和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及典型户的造林上,全  相似文献   

2.
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旗委和人民政府,遵循党的十二大精神,以改革为中心,积极清除“左”的思想在林业战线的影响,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贯彻执行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的造林方针和集体林木承包到户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大力发展社员个人造林。在全区旗县委书记会议后,旗委、政府决定采取以下三项措施搞好林业工作。一是为社员个人增划造林的“三荒”地。根据本旗现有宜林荒山荒地的情况,在去年已划拨二十万亩的基础上,增划到五十万亩,每户平均达到十亩。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地多多划、地少少划,不搞平均主义。个人造林地划拨后,要求分期造林,限期绿化,并且发给自留林地使用证。二是大力发展和扶持造林重点户。计划在  相似文献   

3.
合股集资造林利国利民于超然实行股份制造林,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广筹资金多造林的一种有效措施。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今年在开展合股集资造林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成功的经验表明,这是一条符合克旗旗情,顺应民心,发展林业的新路子。克旗为了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  相似文献   

4.
工程造林有林业的专业队伍,集体造林有义务工加补贴的造林方式,个体造林如何呢?请看记者对河北省个体私营造林机制的调查。 在共和国的造绿事业进程中,国有统管的工程造林方式一直是绿化建设工程的主体。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的经济形式的转换,多元化的造林形式正逐渐形成,从机制上说,工程造林有林业的专业队,集体造林有义务工加补贴的用工方式,而个体私营造林以其明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盟农村牧区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地调动了集体和个人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一大批林业生产重点户、专业户不断涌现,并正在逐渐扩大。1984年全盟林业生产重点户、专业户发展到八千九百八十三户,占全盟总农户的百分之四点三,比1983年增长了两培多,造林八万九千四百亩,占全盟造林总数的百分之十七点四。育苗和零星植树分別占全盟的百分之十六和百分之二十三,充分显示出它在林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许多林业“两户”把发展林业看作是长远致富和为子孙后代造福之路,造林舍得投劳力、下资本,进行开发性承包,并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据全盟二百六十个造林、育苗大户的调查,去年共造林8827亩、育  相似文献   

6.
1半山区林业发展的特殊性乡镇是造林绿化的主体,同时集体山林是我省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集体林业得到迅猛发展。而半山区集体林业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程施工上,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归纳多年来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1 1地理环境有其特殊性半山区,特别是浅山丘陵区,其地理环境与东部山区和西部平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气候上的差别;二是林地与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耕地相互交叉,环境复杂;三是因为采伐限额管理所限,在采伐迹地更新造林中(包括主伐、低改),大面积集中连片更新所占比重小;四是林地立地条…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祁县通过一系列有利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政策的出台,变官办林业为民办林业,变单纯由国家、集体投入为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变单一的行政护林为全民护林,群众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显著提高,全县林业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我们就贯彻执行“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这个绿化方针政策问题,先后到部分地、市、县作过一些了解,看到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忽视集体林业,削弱乡、村集体林业的倾向,有的地方甚至处于被取消状态。现根据调查情况谈谈我们的看法。一、集体林业的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中央林业部提出“坚持依靠社队集体造林,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的方针以后,我省各地的集体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984年乌盟认真贯彻中央(84)一号文件和自治区放宽林业政策的十条决定精神。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清除“左”的影响,把四百九十万亩宜林“三荒”地划拨到户,把二百一十万亩集体林木作价和无偿归户后,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个体造林出现了十个好势头。 1、个体造林成倍增长。全盟造林二百一十五万亩。其中个体造林就有一百六十四万亩,占百分之七十七,第一次突破了百万亩大关,与1983年相比增加一倍,而且造林质量好于往年。 2、林业专业户迅速发展。林业专业户在1983年一万八千五百户的基础上,发展到三万一千户,其中千亩造林大户就有一百二十五户。 3、林业专业户大胆投资,进行荒山造林,向开发性生产发展。兴和县农民自  相似文献   

10.
发展林业,首先是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加快“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的步伐,提高造林质量;其次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建立监测体系,控制资源消耗;第三是健全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完善集体林区的林政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2.造林密度试验与方差分析:造林密度是林业栽培技术措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确定造林密度,除考虑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自然条件,还要根据经营目的来确定。造林密度试验,采用四种密度3×3米、4×4米、5×5米以及6×3米。在选择树种  相似文献   

12.
奈曼旗在开展林业“三定”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各项林业政策法令,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起到促进和保证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全旗林业生产呈现出蓬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林业“三定”,落实了农村林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村林业生产由以集体经营为主,转向以千家万户经营为主。从1981年以来,林业又经历了由“各自为战”到联营的转变过程。武宁、修水两县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发展国营、集体和农民个人造林的同时,实行了一种国乡联营造林的新形式。实践证明,在林区县,实  相似文献   

14.
华宁县青龙区大黑山村有49户人家,263人。这个小山村从1952年起就开始造林护林,并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林业“三定”“两山”工作中,这个村遵照广大群众的意见,没有将集体山林划分到户,而仍坚持由集体统一经营。在经营中,他们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林业生产责任制,使集体山林的经营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基本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林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如今全村已有成材的华山松人工林1025亩,活立木蓄积量达4397立方米;有中幼林和新造林4629亩;户均有林100多亩,其中成材林20.9亩,户均有活立木蓄积89.7立方米。全村的森林覆盖率从解放初的0.2%上升到现在的60%。大黑山村建立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做法是: ——建立和完善造林投工和参加林木分配挂钩的生产责任制。1981年以前,大黑山村造林、护林  相似文献   

15.
今春以来,凉城县委认真总结了三中全会以来开展造林的经验。检查了贯彻党的林业政策情况。一致认为,要加快林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在坚持集体造林为主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社员个人造林。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力地调动了林农造林绿化的积极性。通过对和顺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了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山东省新泰市被确定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探索以集体林地"三权分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益林经营管理机制为试验内容的配套改革,目前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探索推行的"5+5"造林和经营模式在山东全省推广,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1%,林业总产值达到82.5亿元。一、"三权分置",放活经营权新泰市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将集体林地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8.
全国有集体林地25亿多亩,占林业的大半壁江山,但由于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明确,集体林业发展出现了"三难":一是造林难,资源总量增长缓慢。二是育林难,比较效益低。三是护林难,资源保护面临困境。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体制不  相似文献   

19.
正镶白旗学堂地乡小红山村党支部,认真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将集体林地和造林任务承包给八户农民,改变了长期以来“有人造、无人管”的局面。短短两年,这个村林木保存率完好,造林面积增加,林业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小红山村原有林地一千四百亩。在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时,由于村党支部思想不够解放,林业生产仍然吃着“大锅饭”,使集体  相似文献   

20.
电白县大路街、大角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近两年来,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大力试验、推广窿缘桉“三营养”(即营养砖、营养杯、营养篮)育苗造林,收到良好的效果。大路街大队1971年“三营养”育苗50万株,造林2,100亩,相当于前十年造林的总和。大角大队去冬以来,培育“三营养”苗60万株,造林3,000亩,占宜林荒山的80%。采用“三营养”苗造林,幼林生长迅速,生势壮旺。植后当年普遍增高1.0-1.5米,好的增高2米以上;两年幼林开始郁闭。这两个大队窿缘桉“三营养”育苗造林经验,已在全县推广。现将其育苗、造林技术及其意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