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紫胶片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我国以前使用的紫胶片靠印度进口,自一九五六年建立昆明虫胶厂后,国产虫胶片逐渐代替印度片的使用。但有些部门使用时反映昆明虫胶厂的胶片不如印度胶片好用。有“稠而不粘”、“易变色结块”、“耐腐蚀性差”等问题。为寻找差异,我们对国产胶片和印度胶片的一些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紫胶的分子量由300至3000不等,但迄今为止国内对紫胶片的分子量大小尚未测定。而确定分子量至关重要,因为紫胶很多性质均与分子量大小紧密相关,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而分子量大小与粘度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先测定了紫胶溶液的相对粘度。(见表1)  相似文献   

2.
薇菜又名紫萁,为紫美科紫其属多年生该类植物。在我国分布很广,生长于海拔500-1600米森林地带,是一种无污染的蔬菜。激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蛋白质、糖分,还含有单宁、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清香适口,风味异殊,质素玉洁,没有污染等特点,被人们誉为“林海山珍”。像菜是一种“弃之为草,采之为宝”的野生山荣。早在《尔雅》、《诗经》中就有了关于该案的记载。《史记·伯夷列传》中还有‘怕夷、叔齐,不食周粟,避居首阳山,来浇而食”的故事。激菜用于菜食,质脆而少纤维,味美适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营养食品。加工好的…  相似文献   

3.
虫胶的用途     
虫胶在未加工前称为紫胶,又叫紫梗。成品虫胶具有绝缘、粘合、防水、防潮、防锈、耐油、耐酸、热塑、固色等优良特性。在工业上用途很广,特别是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价值开发系列产品前景广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黑木耳的营养保健价值我国人民对黑木耳的营养价值及医疗保健价值,早有认识,利用历史悠久。在西汉《礼记》中记载,木耳是皇帝不可缺少的菜肴。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家本草经》中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汁,血病症(疒段)积聚”。并将桑、楮、榆、柳、槐树上生长的木耳,统称为五木耳,指五木有“益气补饥轻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利用木本粮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天七千余年的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中,就有成堆出土的橡子、酸枣。半坡村的遗址有残存的核桃。见之于文字记载的《诗经》有“树之榛栗”,“八月剥枣”。在《战国策》中记有苏秦游说到燕国时,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我国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山海经》记有:“员木(油茶)、南方油实也。”《礼记》记载:“子事父母,妇事舅  相似文献   

6.
《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害虫防治剂,以其使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枣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部将其列入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无毒、无刺激气味、无残留。在自然条件下使用,有效时间在6个月以上。其它性能如粘度、抗紫外线与日晒、抗风化、抗水浸、抗酸碱腐蚀性及价格比等综合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处于领先水平。无公害粘虫胶在生产、科研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将无公害粘虫胶涂于树干上,可有效防治所有具…  相似文献   

7.
金银花初开为白色,2~3天后即变为黄色,花开满藤,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相传民间有这样一首情歌:“山地氤氲夏日长,金银二宝结鸳鸯。山盟不似风霜改,处处同心岁岁香。”金银花开总是成双成对,因此,在民间也被戏称鸳鸯花。金银花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也被称为忍冬花、忍冬藤、鸳鸯藤。在中国有文字记载不下2200年。本性野生,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就提到忍冬“处处有之。”《神农本草经》有“茎、叶、花、根功能皆同”的记载,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通经活络的功效。明代著名古…  相似文献   

8.
《河北林业科技》2005,(3):F002-F002
《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害虫防治剂,以其使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枣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部将其列入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无毒、无刺激气味、无残留。在自然条件下使用,有效时间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9.
金秋时节 ,板栗飘香。漫步街头 ,到处可见油光闪亮 ,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 ,使人留连忘返。板栗 ,俗称栗子 ,又名栗果、毛栗、凤栗 ,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类果品中 ,栗子的栽培历史最为久远。陕西半坡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里就出土有栗子 ,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 ,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对栗子写了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棒栗”、“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 :“山家菜栗暖”的诗句 ,把吃蒸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大成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 ,总输易栗十分甜”的佳句 ,把栗子奉为群…  相似文献   

10.
秋季食莲藕     
莲藕不仅是佳蔬,还是一种良药。早在《申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藕: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中医认为,藕性寒味甘,入心、肝、脾、胃四经,分生熟,且生熟药性有别。生藕性寒,甘凉入胃,可生津解渴,散瘀清热,凉血,止呕,所以妇女产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林业产业》2014,(1):58-59
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上。甲骨得来颇费事,刻字更是桩苦差事。在商代,人们开始把文字刻在石头和青铜器上:同时大量使用竹木,《尚书》有云:“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相似文献   

12.
《河北林业科技》2005,(5):F0002-F0002
《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是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害虫防治剂,以其使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枣树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国家科技部将其列入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冀林》牌无公害粘虫胶无毒、无刺激气味、无残留。  相似文献   

13.
《广州植物志》是一本记载地方植物的工具书。该书命名为“宝巾”的花木,因其有刺,当地俗称“簕杜鹃”。但在华东及华北,则因它的苞片呈三角形或像叶片,故有“三角花”、“叶子花”之称。华东众所周知的“大丽花”,华北称为“西番莲”、“天竺牡丹”等,广东花农则称它为“芍药”,  相似文献   

14.
沙棘的药用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的药用及经济效益文\徐凤民我国医学上对沙棘的利用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五世纪西藏达赖援政五德西、桑吉嘉错成书的《兰毗琉璃》,是《四部医典》的标准注解本,对沙棘的营养药用就有记载。古代中医曾把沙棘作为止咳、生津、清热、健胃、活血提神的一种良...  相似文献   

15.
楸树干形通直圆满,树势雄伟,材质优良,花繁而美丽,是我国特有的速生用材和观尝树种.楸树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关于楸树的记载,如《埤雅》载曰“楸,美木也”.又曰“楸有行列,茎干乔耸凌云,华高可爱”.公元400年前的《齐民要术》还记载了楸树“于大树周围掘坑取栽移”的培育方法.目前,我省云台山区尚有几株较大的楸树,生长仍很好.其中北固山一株高14米,胸径52厘米;宿城黄毛顶一株,高18米,胸径42厘米;中云云门寺一株,高20厘米,胸径35厘米;南云台延福观一株,高20米,胸径38厘米.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又称为奇异果、杨桃、毛梨桃,为中国原产的珍贵果树,其果肉绿似翡翠,清香诱人,吃起来甜中带酸,口味清香,回味绵长。很多人以为猕猴桃是新西兰特产,其实它的祖籍是中国,一个世纪以前才引入新西兰。它的栽培史起于1200年前的陕西。早在公元前的《诗经》中就有了关于猕猴桃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对猕猴桃的描绘:其形如梨,其色如  相似文献   

17.
木槿、扶桑和木芙蓉是三姊妹花,同是锦葵科木槿属,落叶小灌木或小乔木. 木槿花高2~6米,褐灰色的小枝,柔韧难折,内皮多纤维,是制造绳索、和人造棉的好材料.叶互生作卵形,有明显的主脉,像桑叶而较小.花单生,有短梗,有单瓣,也有复瓣,分红、白、紫、浅紫等色,鲜艳可爱.花期很长,5~10月,花开不绝.花朵朝开暮落,只有一天寿命.《本草纲目》中的“日及”、“朝开暮落花”,就是它的别名.《诗经》中“有女同画,颜如舜华”,把木槿花比作美女来赞颂了.  相似文献   

18.
丽丽 《湖南林业》2002,(1):34-34
香花疗法,主要是指利用正在生长、开放的鲜花,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品种,或种植于庭院,或盆栽于室内,让病人密切接触,而发挥其康复作用。在我国,有关香花疗法的记载甚多,应用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嵇康(公元224~263年)的《养生论》中,就有“合欢蠲忿,萱草忘忧”的说法,可见那时人们已认识到不同的香花作用于人的神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康复大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以兰除其陈气”。还用桃花使病人“神日昌,气血日和”。清代刘灏《广群芳谱》集《种兰》诗云:“知有芳香能解秽”。说明已认识到香花不仅能调节神情,…  相似文献   

19.
正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已有关于生态学知识的记载,但没有形成系统、成文的科学。生物一出现就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注意到了这种关系,积累了有关生物习性和生态特征的生态学知识。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一书中有草、木两章,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环境。公元前200年的《管子·地员》中叙述了植物分布的生态现象: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性质有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板栗飘香。漫步街头,到处可见油光闪亮、香气诱人的糖炒栗子,使人馋涎欲滴。 板栗,俗称票子,又名栗果、毛栗、凤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我国各类果品中,栗子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陕西半坡村发现新石器时期遗址里就出立有栗子。这说明在五六千年以前,栗子就曾经是人们的食品之一。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曾对栗子写下赞美的诗篇。《诗经》中有“树之榛栗”、“东门之栗”的记载。唐朝杜甫写有“山家菜栗暖”的诗句,把吃蒸栗子的情景写得极有生气。宋代范成大写有“紫烂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的佳句,把栗子奉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