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家蚕虎斑易位系ZW·Ze⌒的卵巢为材料,仿今井(1980)涂片法制片,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粗线期染色体,发现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形二价染色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色体,其分离较其它二价体显著提前,推测其为性(ZW)染色体,组型分析该特异性二价染色体位于第13号。这对于利用家蚕丰富的突变材料,进行染色体研究,进而绘制细胞学染色体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家蚕突变系统嵌合体MO的染色体进行研究,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分叉,一个细胞中含有明显异形二价体,推测为性染色体;并在第1、9、18、28号染色体上观察到次缢痕;由多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推测其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3.
野桑蚕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和日本野桑蚕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研究 ,比较了中国野桑蚕卵母细胞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染色体的形态行为 ,发现这些差异与雌雄蚕染色体是否发生交叉是一致的 ;同时在两个地区的雌蚕粗线期均发现了末端分开呈不对称的“Y”字二价体或提前分离的二价染色体 ,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家蚕有丝分裂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蚕品种Y1000、Y2000的早期胚胎(蚕卵)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得到具一定长度和缢痕为特征的胚胎体细胞早中期染色体,并对其进行相对长度计算和核型分析。经对23个分散好、完整的分裂相的分析表明:家蚕早期胚胎(蚕卵)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中有异型性染色体存在,Z染色体是核型中最长的,通常具有亚端和亚中部次缢痕,W染色体很短,约相当干Z染色体的1/3长。  相似文献   

5.
1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 家蚕中肠型脓病,又叫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其病原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BmCPV)。该病原属于呼肠弧病毒科(Reoviridae)质型多角体病毒属(Cy.povirus),主要寄生于家蚕中肠上皮圆筒状细胞的细胞核内(图1)。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以游离态病毒粒子和多角体2种形式存在于病变细胞中:  相似文献   

6.
云南四个地方鸡种染色体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云南版纳斗鸡,尼西鸡两地方品种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与已报道的茶花鸡,武定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省四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鸡是核型差异不大,其染色体众数均为2n=78,有8对大型染色体和30对微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Z(雄)和ZW(雌)型,总臂数(FN)为90。测量并计算了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相地长度,第1、2染色体,除尼西鸡,茶花鸡2号为的中着丝粒染色体外,其余品种中着丝染色体。第3、5号染色体可  相似文献   

7.
生殖细胞经过成熟期减数分裂,染色体保持单倍体(N),受精卵于两性核合并时二倍化—2N.蓖麻蚕的N14(系二价体),樗蚕N13(二价体).(蓖×樗)杂种F_1N=13(12枚二价体 1枚三价体),自二级卵母细胞起分离出13和14两类型.至于三价体(Trivalent)的产生则因部分因源染色体的“重复”或“转座”异常情况下所致,种间杂交虽能引起物种的变异,然而,染色体的身材、形状以及行动方式等具有相对稳定性.朱洗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往年在杂种子代选育过程中,密切注意晚秋季越冬一代蚕儿(壮蚕期)饲养在中心室温18℃低温环境,并选择老嫩适中的叶质:再者,对种蚕的保护生态条件,使“蓖×樗”杂种得以发挥休眠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家蚕核型多角型体病毒的发现、性状、复制机制以及对家蚕核型多体病毒的防治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家蚕对NPV的抵抗性及其遗传规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了高抗NPV的蚕特优种质,探明了家蚕对BmNPV抗性的遗传规律,以306和NB为亲本,组配了近等基本系,筛选了与常染色体上抗NPV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并以NB为素材,育成了一批新种质。  相似文献   

9.
家蚕病原白僵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时连根 《蚕业科学》1997,23(2):100-103
调查研究了家蚕病原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条件。以6mg/mLDriselase液为酶解液,以0.7mol/LNaCl液(pH5.8)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下轻轻振荡处理1.5h,能从家蚕病原白但菌嫩菌丝中分离出2~4×107个/mL原生质体,这是家蚕病原白鹰菌原生质体的最适分离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家蚕雌粗线期染色体的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者等首次采用ASG法对家蚕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染色体进行G—带分染,在染色体上显示出暗带明带共658条丰富的带纹,并绘制了G—带组型模式图。在不同的细胞中,鉴别出26条相似二价体。本实验中,未发现不对称配对的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蚕学通讯》2012,(4):39-39
体色是昆虫最重要的性状表现,是其对环境适应的直观体现,在其生存和繁衍策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么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色素物质与色素基因如何精确的调控昆虫的着色模式及对其他生理现象产生影响的呢?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遗传资源研究小组以珍贵的家蚕黑化型体色突变——“暗化型”(mln)为模式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昆虫黑色素代谢通路中的前体儿茶酚胺类物质与相关黑色素代谢基因的相互调控对家蚕不同发育阶段表皮着色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13/17罗伯逊易位杂合子猪[2n=37,XY或XX,rob(13:17)]为材料,制备其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利用显微分离技术对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进行分离,并将单条染色体进行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PCR.DOP-PCR)扩增,其扩增片段大小主要在0.2~2.5kb之间;以DOP-PCR扩增产物为模板,分别以猪13、17号染色体近着丝点微卫星标记S0282和SW335为扩增目的基因,对D0P-PCR扩增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DOP-PCR产物来源于13/17罗伯逊易位染色体。该方法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家猪13/17罗伯逊易位所引起的表型效应的遗传机制以及筛选猪13和17号染色体上新的分子遗传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取可供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单染色体测序的基础材料,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离家蚕微孢子虫CQ1株系的染色体DNA,随后切取含有目的染色体DNA条带的琼脂糖胶块,分别利用电洗脱法、柱式胶回收试剂盒法及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进行染色体DNA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均能回收到目的染色体DNA,但分离纯化的效率和样品质量存在差异:电洗脱法对胶块中的DNA损失较大,回收的染色体DNA含量低,而柱式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的染色体DNA断裂严重,因此这2种方法获得的样品质量均达不到染色体建库测序的要求;通过优化后的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获得的染色体DNA相对完整且污染较少,质量检验分析133μL样品中的DNA质量浓度为8.495 ng/μL(DNA总量1.13μg),达到后续构建染色体测序文库的要求。玻璃奶胶回收试剂盒法不仅适用于家蚕微孢子虫染色体DNA的分离纯化,也可供基因组较小的物种制备单染色体建库测序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涂纳新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4,20(2):124-125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涂纳新,张志芳,郭锡杰,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研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目前危害蚕业生产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5.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及抗病育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性状、复制机制以及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材料研究了家蚕对NPV的抵抗性及其遗传规律,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发现了高抗NPV的家蚕特优种质,探明了家蚕对BmNPV抗性的遗传规律。以306和NB为亲本,组配了近等基因系,筛选了与常染色体上抗NPV基因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并以NB为素材,育成了一批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家蚕性连锁致死突变位点与Z→W.~(sch)染色体易位片段关系的研究徐安英,方瑷,黄君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前报报道了用4000伦琴钴60—r射线照射家蚕雌蛹,诱导性连锁致死突变,从1410个F2代蛾卵中获得了三个Z染色体上隐性致死突变。暂?..  相似文献   

17.
从桑尺蠖(HemerophilaatrilineataButler)中分离的微孢子虫(简称桑尺蠖微孢子虫),形态为长卵圆形,大小为3.5~4.1×1.6~1.9μm。从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suspectaWarren)中分离的微孢子虫(简称丝棉木金星尺蠖微孢子虫),形状为卵圆形,大小为3.2~3.7×1.6~2.1μm。两种微孢子虫均能感染寄生家蚕的主要组织器官,引起蚕儿发病,但致病力要比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弱,且能经卵传染给下一代,其胚种传染率要比家蚕微孢子虫低。  相似文献   

18.
家蚕染色体的研究,始于外山(1984)。较为世人熟知的是川口确证家蚕染色体数为2n=56(1928),性型为2W—22型(1938)。但其后,细胞遗传学研究却长期来处于沉寂状态。直至1974年,Murakami和Imai以其有重大意义的研究结果开创了家蚕染色体研究的新时期。Murakami和ImaI以家蚕和野桑及其杂种生殖腺为材料,采用改进的压片技术,得  相似文献   

19.
苏丹草与拟高粱远缘杂交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苏丹草与拟高粱杂交,获得了远缘杂种F1代,远缘杂交成功率1%左右,F1种子的发芽率约20%。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镜检为10个二价体,染色体配对正常。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F1真假杂交种进行快速鉴定,提高了育种效率。杂种F1代大田表现对叶斑病轻感,F1代田间表现明显的抗/感分离,为苏丹草抗病育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微粒子感染家蚕后血液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道家蚕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添食家蚕(Bombyx mori)在蚕体血液里所引起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变化。以正常微粒子孢子、四川大孢子和蒸馏水分别添食四至龄起蚕使蚕体感染微孢子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血进行SDS-PAGE,观察到感染微孢子的蚕血有大分子蛋白出现,在电泳图上分离明显。对感染微粒子的家蚕进行氨基酸分析研究,与对照比较,毒性大的正常种Nosema bombyc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