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家蚕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显现不同颜色,不同荧光色蚕茧因茧层胶着情况不同而影响到水分的渗透。研究水分在黄色和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润性,建立能有效提高不同荧光色茧茧层渗透均匀性的工艺技术。在恒湿恒温条件下测试2种荧光色蚕茧与25℃液滴水的瞬间接触角值及液滴随时间的形态变化,并改变水温为20℃、30℃、40℃、50℃、60℃、70℃、80℃,测试不同水温液滴的张力,记录不同水温的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值。结果表明:不经任何工艺处理的2种荧光色蚕茧均表现出抗湿润性,但黄色荧光茧茧层的抗润湿性显著小于紫色荧光茧的抗润湿性;当水温上升时,液滴水的张力逐渐减小,而液滴与茧层的接触角增大,液滴渗透效果显著变好。进一步结合实际渗透工艺,选用主要成分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助剂JFC为渗透剂,当在水中加入0.1%JFC时,液滴水能完全渗透到黄色荧光茧茧层之中,对紫色荧光茧茧层的渗透效果也有所提高,但仍不能被完全渗透。以上研究结果提示:在渗透前工艺中对干茧采用荧光分色,可通过测量液滴与茧层表面的接触角的方法,直观地表征水分对不同荧光色蚕茧的渗透效果,从而利于对不同荧光色蚕茧采用适合的煮茧工艺条件;升高水温和加入渗透剂均可提高液滴水对茧层的渗透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2):46-48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天蚕茧茧质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天蚕茧的茧层率和产卵量不同,不同茧色的天蚕茧茧质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整个天蚕茧群体中,绿色、浅绿色茧为主导颜色占70%,平均茧层率为7.3%;黄色、浅黄色茧占18%,平均茧层率为7、0%;蓝色、浅蓝色茧约占12%,平均茧层率为5.3%。绿色、浅绿色茧阴阳茧偏多;黄色、浅黄色茧具有茧形偏大,茧层率高,阴阳茧率低的特点;蓝色、浅蓝色茧虽然丝色优美、柔和,但茧形偏小,茧层率特别低。  相似文献   

3.
光照对天蚕茧色及茧质影响的试验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印宝 《中国蚕业》2003,24(4):88-89
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天蚕幼虫老熟时首先把1片柞树叶用丝拉成“”形后吐丝营茧。贴附在柞树叶内侧的茧层由于树叶遮光因素,茧色浅、茧层薄;而外侧由于光照强,幼虫吐丝多,茧色深,茧层厚;光照越强,茧色就越深,外侧茧层也就越厚。因此,幼虫营茧之后,阴阳茧多,缫丝时挽手淘汰多,产丝量低。为探索不失茧色,使茧层均匀、提高产丝量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成熟幼虫放于不同光照的条件下自行营茧,调查光照对天蚕茧色及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野外自然光照下幼虫营的茧呈绿色或部分深绿色,阴阳茧率为95.3%;在室内自然光照下营的茧则呈浅绿色,茧层比较均匀,较为明显的阴阳茧率为25.6%;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营的茧则以黄绿色为主,茧层均匀,无阴阳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对单蛾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茧荧光色对造卵数、产卵数、产卵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蚕茧内在质量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苏×荧晓”F1代中秋蚕茧,其茧丝纤度在19D以下,雄茧茧层率比雌茧高出2.74个百分点,干壳量比雌茧高出1.897g,干茧出丝率比雌茧高出6.55个百分点,雄蚕茧丝的伸长率比雌茧丝高出1个百分点,茧丝纤度比雌蚕茧丝细0.167D,茧丝相对强力比雌蚕茧丝高出0.3个gf/D,雄蚕茧比雌蚕茧更符合缫制高品位生丝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陶劲 《广西蚕业》1995,32(2):56-58
种桑养蚕的目的在于收获蚕茧供给制丝工业缫丝,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缫丝所获经济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蚕茧的经济性状和使用价值,即取决于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的出丝率、缫折、茧丝量、茧丝长、茧的解舒、茧丝纤度、  相似文献   

7.
对苏_5×苏_6普通种蚕茧进行荧光显色检测,发现该品种蚕茧的荧光色比较混杂,黄白荧光色茧占44%,紫蓝荧光色茧占56%,并且蓝荧光色茧在其中占30%,并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蚕茧荧光色混杂是茧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表现为数量性状部分性连锁,受多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控制。性染色体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雄茧多偏向黄荧光侧,雌茧多偏向紫荧光侧。蚕茧荧光色判性品种的雌雄结构属于ZFxZFx、ZFxW型。  相似文献   

9.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虞晓华  谢立群 《蚕业科学》1997,23(3):147-151
以纯黄荧光茧色品种龙限A和纯紫荧光茧色品种龙限B为材料,将蚕茧荧光色量化.分析了蚕茧荧光色在不同世代的表现,发现F1代蚕茧的荧光分值介于两亲本之间,偏向荧光分值低的亲本,回交后代表现取决于回交亲本,估算出控制茧荧光色的基因在3对以上。家蚕茧荧光色主要受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效应及显性×显性效应控制,确定了茧荧光色的位点互作属于重叠型。发现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是一种部分性连锁遗传。讨论了家蚕茧荧光色判性的可能机制。此外,还估算了家蚕茧荧光色的平均显性度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005、74.94。  相似文献   

11.
雌雄茧丝性状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雌雄性别之间蚕茧及其茧丝若干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平均全茧量雌比雄重,约0.297g;平均茧层率雌比雄低,约4.07个百分点;平均茧层量雌雄间比较接近,雌雄性别间全茧量、茧层率的差异在显著水平a=0.01下达到极显著水平。平均茧丝纤度雄比雌细0.188dtex,干茧出丝率雄比雌高出3.2个百分点,强力雄比雌大0.191CN/dtex,伸长率雄比雌高出1.02个百分点,雌雄性别间这些性状的差异在显著水平a=0.05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雄茧平均茧丝长比雌茧的增长4.69%,平均纤度粒内百回均方差比雌茧的减小0.14。  相似文献   

12.
<正>蚕茧经济性状的优劣,除了上车茧率等以外,还可以采用下列指标进行判别:茧层率指茧层重占全茧重的百分比。茧层率越高,丝量愈多。茧层率因品种而异,同品种雄茧的茧层率高于雌茧。现行蚕品种中,春茧的茧层率为  相似文献   

13.
雄蚕品种的茧质性状研究及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龙 《蚕桑通报》2011,42(2):14-18
对现行推广的雄蚕品种与3个常规品种茧进行了茧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雄蚕茧具有茧层率高、干壳量高、茧幅整齐度高、全茧量低、含胶率低等特点,雄蚕蛹的鲜量、干量及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品种。绘出了雄蚕茧的恒温干燥曲线图,确认雄蚕茧的干燥规律与常规品种相似,但干燥速度快于常规品种。分析了雄蚕茧的茧质性状对雄蚕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彩色茧的茧丝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天然彩色蚕茧的经济性状和茧丝的丝质性能 ,重点研究了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出丝率、长吐率及净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天然彩色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较高 ,解舒率平均值达到 81 .3 7% ,茧层率 2 1 %~ 2 4% ,出丝率大多在 40 %~ 42 %左右 ,净度成绩 92~ 95分。全茧量、茧层率偏低。  相似文献   

15.
家蚕茧荧光色与茧丝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小坚  虞晓华 《蚕业科学》1998,24(4):250-252
家蚕不同荧光色茧与解舒的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研究[1~4],多数认为蚕茧解舒以黄荧光茧优于紫荧光茧。对于茧丝质其他性状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在1997年中晚秋对2对蚕品种的不同荧光色茧进行了茧丝质测试,取得了倾向性的结果。1试验材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6.
家蚕茧层中因含有黄酮类和其它酚类物质而具有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用作化妆品和保健织物生产的原材料。对10个彩色茧家蚕品种和4个白茧家蚕品种茧层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其量效关系,为筛选茧层中富含多酚类物质的家蚕品种及建立快速简便的茧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不同茧色家蚕品种茧层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和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以绿茧品种最高,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2.756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1.920 mg/g,总抗氧化活性达294.285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8.583%;白茧品种最低,平均总多酚质量比为1.175 mg/g,其中总黄酮质量比为0.352 mg/g,总抗氧化活性仅有42.600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17.258%;金黄茧和红茧品种居中。不同茧色品种茧层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揭示家蚕茧层中的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可通过测定茧层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评价不同品种茧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渝黔绿茧"是家蚕特殊用途新品种,属于天然绿色茧.以贵州省大量推广的"贵蚕1号"为对照,对该品种进行区试.通过对催青、龄期经过、结茧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色以及产值等多项指标的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渝黔绿茧"品种的茧丝成绩已经达到常规家蚕品种实际生产水平,其产值远高于普通家蚕品种,其茧色为淡绿色,可促进地方民族家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用蚕茧荧光显色技术,选育黄白荧光色茧蚕品种,适当改进煮茧工艺,对提高蚕茧解舒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屠振力 《蚕桑通报》1992,23(3):9-11
本文综述了桑蚕荧光茧色的研究现状,从国内外的报道看:不同系统间中,日系品种以黄荧光茧最多,欧系品种以紫荧光茧最多;不同荧光色调的荧光物质在茧层中的含量比例是决定整个茧子荧光色调的主要因素;荧光物质存在于外层丝胶Ⅰ中;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荧光对紫荧光为显性或不完全显性。  相似文献   

20.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