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方玲  林华锋 《昆虫天敌》1993,15(4):167-170
本文根据稻纵卷叶螟1-5龄幼虫与捕食性天敌共存时的试验时及对照处理中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数量变化,把由于天敌捕作用所导致的数量变化信息区分出来,据此讨论捕性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各龄幼虫的选择捕食比率。得到: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粽管巢蛛和食虫瘤胸蛛对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有较高选择比率;而青翅蚁形隐翅虫则对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有较高的选择捕食比率。  相似文献   

2.
解大明 《植物医生》2002,15(2):20-20
稻纵卷叶螟是思南县水稻上发生频次高、危害最烈的害虫。在各年度间全县田间均有不少稻纵卷叶螟幼虫被天敌寄生 ,通常年份天敌寄生率在10%~30 %左右 ,有的年份天敌寄生率高达70%以上。寄生天敌对稻纵卷叶螟在田间的发生程度 ,是不容忽视的自然控制因素。为了摸清当地稻纵卷叶螟幼虫寄生天敌种类和控害情况 ,近年对全县稻纵卷叶螟各代幼虫的寄生天敌发生情况作了初步观察。1观察方法在各代稻纵卷叶螟幼虫期按各龄分别采集50头幼虫于室内进行分头分管饲养 ,于每天6时 ,12时 ,18时分3个时间对各管进行定时观察 ,记录从各头幼虫…  相似文献   

3.
蜘蛛是农田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类群。为了进一步探明它们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我们分别作了稻田数量最多的优势种草问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对褐稻虱、稻纵卷叶螟幼虫以及拟环纹狼蛛Lycosa Pseudoannulata对褐稻虱在不同密度下的捕食功能观察,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们在不同世代的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采集各龄幼虫共1400头,并经饲养观察,取得各龄幼虫寄生性天敌共10种。现将它们的寄生率表列如下。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捕食性天敌模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淼  王寿松 《昆虫天敌》1990,12(4):151-157
本文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相互作用的捕食——被捕食关系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并利用稻纵卷叶螟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广东省四会县田间调查消长数据估计模型参数,进行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基本反应出了稻纵卷叶螟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测定了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幼虫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功能反应可用Michaelis-Menten-Ⅱ型功能反应模型Na=AN0/(F+N0)拟合,一头纵卷叶螟绒茧蜂雌蜂在24h内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寄生潜能A为10.7528头,寄主半饱和密度F为14.3864头。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寄生功能反应有较强的种内干扰作用,即随自身密度的增加,寄生数量逐渐减少。Hassell模型E=QP-m能较好地反映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寻找效应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拟合结果为:E=0.2956P-0.5890。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常见害虫之一,在菲律宾包括3个种,即Cnaphalocrocis medinalis、Maras-mia patnalis和M.exigua。根据1989年雨季在吕宋岛两个不同地区的调查,共记载了15个初寄生和2个重寄生性天敌,其优势种主要寄生2或3龄幼虫,杀死寄主在5龄之前。用值k和Bellows(1981)的密度制约模型分析表明,幼虫寄生作用是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一个直接密度制约死亡因子,这种作用属补偿不足(b<1),并具有时滞效果。讨论指出,在调查时应避免使用某一时刻寄生率,来评价寄生性天敌的作用,而需要综合考虑寄主密度及随时间而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幼虫寄生对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984—1985年,在思南县塘头双季稻区,对稻纵卷叶螟幼虫期的主要寄生天敌进行了调查。两年来,5—10月分期分批从大田随机采集稻纵卷叶螟各代各龄幼虫,室内饲养至化蛹、羽化,调查其天敌种类及数量。结果: 一、主要寄生蜂和寄生率 从饲养的888头幼虫中观察到:有398头被天敌寄生,主要为寄生蜂,计有: 纵卷叶螟绒茧蜂 Apanteles cypris、螟蛉绒茧蜂 Apanteles ruficrus、螟黄抱缘姬蜂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判定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成虫生化和形态指标与其日龄之间的关系,为建立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判定的数学模型和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提取稻纵卷叶螟成虫头部生化物质和解剖其生殖器官,研究了羽化后1~6日龄雌雄成虫头部褐脂质、蝶啶含量的变化以及雌蛾卵巢小管和雄蛾精巢的发育状况。研究表明:(1)不同日龄间雌、雄成虫头部褐脂质、蝶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不同日龄间雌蛾卵巢小管长度、雄蛾精巢大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雌蛾1~3日龄、3~6日龄卵巢小管长度与日龄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15 2和0.128 4。雄蛾精巢长半轴、短半轴长度与日龄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578 4和0.579 6。(3)利用卵巢小管长度对低日龄雌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 d估计误差平均为±0.56 d,2 d估计误差平均为±0.47 d。利用精巢长半轴对雄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6 d估计误差平均为±1.28 d、±1.48 d、±1.43 d、±1.32 d、±1.53 d和±1.29 d。利用精巢短半轴对雄蛾日龄的估计表明:1~6 d估计误差平均为±1.15 d、±1.04 d、±0.97 d、±1.12 d、±1.46 d和±1.21 d。综上,头部褐脂质和蝶啶不能准确反映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变化,不能作为其日龄判定的指标。而雌蛾卵巢小管和雄蛾精巢形态稳定,其大小变化与日龄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卵巢小管和精巢在稻纵卷叶螟成虫日龄的判定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们发现稻纵卷叶螟被一种微粒子虫寄生,经分类学研究己确定此种是Nosema属一新种,Nosema medinalis稻卷螟微粒子虫。为了解这种微粒子虫(简称Nm)病时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 1999年 8月 19日进行,此时正值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二化螟处于卵孵高峰期。每 667 m2的药液量为 75 kg。药后 7 d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及保叶效果,每 667 m2用锐劲特 5%悬浮剂 20 ml分别为 92.7%和 95.4%,用 40 ml分别为 98.4%和 97.3%,用 60 ml分别为 100%和 99.2%;每 667 m2用 40%单·吡啉可湿性粉剂 100 g分别为 80.7%和 89.9%,用 120 g分别为 88.9%和 92.7%;每 667 m2用 25%辛·丙乳油 50 ml分别为 89.7%和 91.2%,用 75 ml分别为 95.5%和 96.4%;每 667 m2用 40%甲·敌乳油 100 ml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一般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尤其在重发代次,常造成成片稻田稻叶"吃白"现象,严重影响水稻生长.为筛选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防治药剂,争取防治主动,于2003-2004年选择三唑磷、氟虫腈等多种药剂及其混配,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密度功能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我县稻纵卷叶螟主要天敌之一。应用田间调查资料笔者对其对稻纵卷叶螟密度的功能反应进行了研究,得方程Na=(0.00101×Nt)/(1+0.000123Nt)并将方程于1987-1989年3年实际应用中进行检验,结果求得的寄生率与大田实发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5.
用血清学方法评价稻田狼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稻田狼蛛种群调查和在不同容积条件下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的基础上,对200丛水稻单位容积里的狼蛛种群动态和一头狼蛛捕食一至二龄或三至五龄稻纵卷叶螟数量进行了模拟:N(蜘蛛)=45/(1+exp(1.0769-0.0461t))(?)(1)N_A(一至二龄)=0.5838 No/(1+0.8579 No)(?)(2)N_A(三至五龄)=0.0006 No/(1+0.0007 No)(?)(3)同时,用血清反应方法测得了稻田狼蛛捕食稻纵卷叶螟的阳性反应率(b)和残存时间(d)。在水稻种植后(t)天调查,得知稻纵卷叶螟密度(No),便可按方程(1)、(2)和(3)求得狼蛛密度(a)和被狼蛛捕食的稻纵卷叶螟数(c)。据 Q=a·b·c/100·d可估计稻田狼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捕食数量。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天敌对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控制作用问题,庞雄飞等在广东海陵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生命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Morris—Watt种群数学模型,提出排除分析方法,以控制指数为指标对天敌的作用进行评价。作者于1979至1980年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附城稻区开展水稻害虫综合防治试验期间,对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及其对第二代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进行调查。现应用排除分析法和控制指数来  相似文献   

17.
稻纵卷叶螟是福建省水稻重大害虫之一,常年发生面积27万hm2。由于常年使用单一化学杀虫剂,使稻纵卷叶螟产生了抗药性,用药量逐年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发挥有益天敌控害作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笔者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为进一步示范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15%三唑磷微乳剂与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混合使用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15%三唑磷微乳剂125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校正防效为76.3%~97.7%;15%三唑磷微乳剂100mL/667m2 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10mL/667m25d的校正防效也在90%以上,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新农宝)75mL/667m2的防效(67.1%)。  相似文献   

19.
稻纵卷叶螟是孝感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常出现世代重叠现象,难以统一在低龄幼虫防治适期内进行防治。为了弄清本地市场上主流对口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防治效果,2013年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我省水稻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五代,常年第二代幼虫于七月上中旬在早稻穗期、第三代于八月上中旬在中稻圆杆至拨节期与双晚分蘖期、第四代于九月上旬在双晚孕穗抽穗期造成为害,鄂东同双季稻区还有第五代发生。目前药剂防治是控制稻纵卷螟的一个有效措施,为了减少稻田中的农药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自1981~1982年在我省江陵县纪南区混栽稻区,选在控制用药的稻田,结合稻纵卷叶螟生命表的研究,对自然天敌种类(主要对寄生性天敌)及其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其观察的方法是: 1.将稻纵卷叶螟各世代划分为卵期、1~2龄、3~4龄、5龄幼虫期、蛹期及成虫期六个年龄阶段,用人工接虫、卵与在大田直接采虫、卵的方法观察各阶段的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