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1994年浙江省晚粳稻区试验的10个参试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粳稻新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既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2.
以2009-2010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资料,利用高稳系数法、产量均值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4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4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其静态稳定性一般,在适宜环境下可对该品种进行高产栽培。根据毕粳44品种特点,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创造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实现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滇杂701是云南农业大学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近期选育的一个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为糙米红色、产量高、适应性好,适宜在云贵高原粳稻区和四川部分稻区推广种植。2010年和2011年参加云南省区域试验,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抗逆性,2012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滇审稻2012024号)[1]。滇杂701自2012年引入大理示范种植,较主栽  相似文献   

4.
2014年对南粳51(粳稻)等12个新品种(组合)在普安作区域性试验,鉴定评价省内外各单位选育和推荐的粳稻新品种(组合)在我省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南粳51为最好,滇杂31(ck)次之。  相似文献   

5.
按《2021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在保山市进行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以鉴定评价新选育的粳稻品种在长江上游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粳稻区和陕西省(汉中)籼粳混栽区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它重要特征。为国家解决上述地区高海拔水稻品种耐寒、稳产稳收等问题和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应地区水稻生产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7个参试种中,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是滇禾优801、滇禾优811和云科粳5号,建议这几个品种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秩次分析法,对参加2008-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组合)的产量表现进行了分析。在各环境点产量方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品种秩次值、环境区分指数、秩次均方等统计数评价品种的丰产性能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年试验13个品种中,YR709、武粳15、滇杂31、毕08-1表现高产中等稳定性,云光109表现中产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新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适于新平县粳稻种植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适口性、市场销路优的优质粳稻品种滇禾优615和玉粳24号,以及特种稻米云粳37。  相似文献   

8.
高稳系数法在贵州山区水稻区试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2006~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仅用产量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较难综合反映品种的高产性与稳产性,利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能更好地综合反映品种的优劣,评价结果可作为山区水稻育种品种审定和推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品种(系)的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稳系数法和常用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黑龙江省小麦区域试验14个参试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并将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仅反映产量的稳定性,而与产量讷氏无关;高稳系数能综合地评价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而且应用时比较简便,若能与回归系数法相结合,则能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潞玉13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中晚熟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南省2年田麦区域性试验结果资料,采用多年多点方差分析、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分析了小麦新品种临麦15号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临麦15号与对照品种云选11-12产量达极显著差异;截距和相关系数2个稳定性参数及高稳系数均表明,临麦15号是一个丰产兼稳产的优良小麦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广泛推广和种植。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1年陕西省烟草区域试验的数据资料,通过与烟草上常用方法比较,探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适定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在烟草区试丰产稳定性评价方面的可靠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和适定性参数法计算简便,结果可靠,可以对烟草品种丰产稳定性进行基本的评价;高稳系数法受产量影响较大,不可以单独对烟草品种丰产稳定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丰产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为秦烟96和YN105。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通过高稳系数、丰产性参数、稳定性参数及抗旱系数的计算,对参试玉米品种高产稳产及抗旱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种间、试验地点间的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差异,参试品种对不同试验地点的适应性有显著差异;灌溉增加了所有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洛玉1号和俞单3号高产稳产性最好.丰产性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品种间的丰产性差异,高稳系数则较全面地反映了玉米品种的高产稳产综合性能.方差和变异度与玉米品种的稳产性关系不密切.参试品种间的抗旱系数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高稳系数法(HSC)与变异系数法对谷子新品种‘豫杂谷1号’在华北夏谷区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豫杂谷1号’平均产量和HSC排序均居参试品种第1位,变异系数为8.10%,在参试品种中变异最小,说明‘豫杂谷1号’丰产稳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2-2003年山西省春播玉米中晚熟组(二)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及高稳系数等多种方法对潞玉13号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产量潜力大、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中晚熟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6.
长单525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根据2008~2009 年山西省春播特早熟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 采用主效应值、高稳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比数、回归系数等多种方法对长单525特早熟玉米杂交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好、稳定性强、适应性广, 适合在山西春播玉米特早熟区、太行太岳冷凉山区、中南部夏播区以及国内相应生态区域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MMI模型对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结果进行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2条显著的IPCA1I、PCA2主成分轴共解释了84.5%的互作平方和,品种毕08-1、YR709产量高但稳定性较差;云光109、滇杂31、毕粳杂2035产量较高且稳定性好;早丰九号稳产性好但产量较低;W025产量低而不稳。高产类型品种中毕粳杂2035除晴隆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毕08-1、滇杂31、云光109、云光101对毕节、晴隆、都匀具有特殊适应性,YR709对晴隆、贵阳、都匀具有特殊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品种、秧龄、氮肥量以及施肥方式4因素按正交试验设计L 9(34)在海拔为1290m的云南蒙自进行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滇杂粳稻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供试滇型杂交粳稻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氮肥施用量>品种>施肥方式>秧龄。产量最高的是由滇杂32构成的第8组合,秧龄为60d,按270kg/hm2的纯氮标准以底肥和移栽7d后分别追施50%。所有处理组合中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是穗数及每穗粒数,因此在生产应用中,滇杂粳稻应选择穗数及每穗粒数较多的组合,协调好2个产量构成要素能获得高产。滇杂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性状受到栽培措施的影响与在海拔为1650m的保山区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说明滇杂粳稻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为滇型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毕粳45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贵州省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和生产实际,采用骨干优势亲本配组、异地交替选择、同步品质筛选鉴定等育种方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1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2010-2011年贵州省粳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产量均值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5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5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粳稻新品种毕粳43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2009年贵州省粳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毕粳43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毕粳43具有很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性,在贵州粳稻栽培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