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俗称双斑萤叶甲。原来寄主为豆类、苜蓿、玉米等作物,2002年在玉米制种地附近的棉田里小面积为害棉花,2004年以后成为博乐地区棉田的主要害虫。为了更好地控制其为害,2004 ̄2005年对该虫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在田间进行了饲养及田间观察。1为害特点双斑长跗萤叶甲以成虫在白天为害棉花叶片,花蕾苞叶、花柱,夜间躲在棉叶下休息。一般在5月中旬棉花苗期出现,开始出现成虫取食棉花叶片表层叶肉组织,5月下旬棉花蕾期是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最严重时期,7月中旬花期为害减轻,因气温高、棉株叶… 相似文献
3.
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心异跗萤叶甲[A pophylia flavovirens(Fairm aire)]俗称玉米旋心虫、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2000年以来,栾川县玉米大面积受其为害。2002年7月,全县夏玉米普遍遭受为害,被害株率30%以上,部分重发田块幼苗全部死亡,平均减产50%,给秋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1为害特点旋心异跗萤叶甲初孵幼虫多潜伏于玉米苗根际附近,自茎基部蛀入茎秆内取食,蛀孔处褐色。一般情况下,其蛀入茎秆内深度为1~2cm。为害较轻时,叶片上出现排孔、花叶,玉米苗长势较弱;为害较重时,玉米苗萎蔫、枯心或叶片卷缩,植株畸形,不能正常生长直至死苗。幼虫有转株为害习… 相似文献
4.
蠋敌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捕食性天敌蠋敌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蠋敌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模型,日最大捕食量为20.4头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捕食一头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需要2.94min,功能系数为0.5169;蠋敌成虫个体间相互干扰对捕食效应的影响可以用E=0.4046*P-0.3914模拟;蠋敌若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以用A=0.3034p-0.5357模拟。经卡方检验,其理论值与实测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种衣剂防治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可行性,通过选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种衣剂,设置常规剂量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采取田间罩网小区试验,明确种衣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及对玉米出苗、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噻虫嗪FS、10%氟虫腈FSC、38%噻虫胺FSC、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30%噻虫嗪·氟虫腈FSC、30%噻虫胺·氟虫腈FSC、20%噻虫胺·氟啶虫酰胺FSC等7种种衣剂对玉米出苗、生长均安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用量7.6 g/kg种子处理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治效果为70.6%~78.5%,防效最好,显著高于除30%噻虫胺·氟虫腈FSC 7.5 g/kg处理外的其他种衣剂处理(P<0.05),并且可使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羽化出土始现期、出土高峰期推迟5~10 d,可以使成虫高峰期避开玉米吐丝期。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控前移推荐使用38%噻虫胺FSC,有效成分剂量为7.6 g/kg种子。 相似文献
6.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又称双圈萤叶甲、双斑萤叶甲,属叶甲科,是近几年芳草湖农场棉田的1种新害虫.其为害上升趋势明显、传播速度快,已成为本场棉花的主要害虫.该虫2005年传人农六师芳草湖农场4分场时,发生面积仅几平方米,到2006年,迅速蔓延到芳草湖农场各分场,发生面积6.73 hm2,2007年继续猛增到38.93 hm2,给农场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笔者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龙眼长跗萤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及其防治“龙眼长跗萤叶甲”(暂定中名)MonoleptaOccilanisGressittetkimoto属鞘翅目叶甲科萤叶甲亚科萤叶甲属。近年在我区盛产龙眼的西南部几个县,较为普遍发生为害,龙眼枝梢被害后不能萌新芽;... 相似文献
8.
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birmanicaJacoby)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水生蔬菜菱角及莼菜。以成虫和幼虫啃食菱叶,造成孔洞,重者叶肉食尽,全塘一片焦黄。近年来江淮地区菱角萤叶甲有逐年加重趋势。2001年6月下旬一般被害株率30%~65%,严重塘口减产40%以上。根据近年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结果,现将菱角萤叶甲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发生特点1.1生活史及习性根据2000~2002年田间系统观测结果,菱角萤叶甲在江淮地区1a发生7代。全年各代发生时期:第一代5月初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四代7月中旬至8月…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调查发现,近年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辽宁省建平县菜区,特别是设施蔬菜上的为害加重,分布广、虫量大,成虫为害期长,对秋菜幼苗集中为害严重.为此提出须采取科学有效防治策略和合理耕作,规避为害;对为害较重的田块,除及时化防外,补水、补肥加快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或耐受能力,减轻损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双斑长跗萤叶甲生活习性及消长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北疆棉区近几年来为害棉花的一类新害虫.通过2004~2007年对卵、幼虫、蛹取土样分离调查,对成虫定田块系统调查,基本明确了该虫主要以卵在棉田0~15 cm土层越冬,幼虫主要取食棉田及其周围棉花、玉米、杂草等的根系,完成其生长发育.成虫为害棉花,6月底、7月上旬为发生为害高峰.双斑长附萤叶甲喜高温、干旱的习性与本区近年来棉花大面积集约化种植、节水灌溉的日益普及是该虫近年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双斑长跗萤叶甲数量逐年上升,其分布广泛,寄主多样,危害严重,成为玉米、大豆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笔者于2022年7―9月在吉林公主岭田间采集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时,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寄生蜂。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冈田长柄茧蜂Streblocera (Eutanycerus) okadai Watanabe(茧蜂科Braconidae长柄茧蜂属Streblocera亮角茧蜂亚属Eutanycerus),基于CO I基因的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与长柄茧蜂属寄生蜂聚为一类。截至目前,国内外未有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性天敌报道。本研究填补了双斑长跗萤叶甲寄生蜂生防资源的空白,也为该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夏玉米上的新害虫--玉米异跗萤叶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河北省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监测,2004年6月下旬在廊坊市香河及石家庄市北部地区夏玉米上发现一种新害虫--玉米异跗萤叶甲[Apophyliaflavovirens(Fairmaire)]. 相似文献
14.
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在美国是最重要的玉米害虫。它不仅对一些环戊二烯、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盐类化学杀虫剂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还对玉米 大豆轮作和调整播期等农业防治措施产生了适应性。此外,该虫有较广的适生性和扩展性。在过去的60年内,它从美国中西部传到了东北部沿海地区,并入侵欧洲定殖为害。新近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种植转Bt基因抗虫玉米。表达经生物工程改良并导入的某个Bt毒素基因如Cry3Bb1、Cry34Ab1/Cry35Ab1或mCry3A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可毒杀取食的玉米根萤叶甲。但在转Bt基因玉米使用数年后,田间观察和温室筛选研究显示,玉米根萤叶甲具有对转基因玉米的潜在抗性。本文对该叶甲与防治有关的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及其机制、防治措施做了综述和讨论,旨在对该害虫的检疫防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绿翅短鞘萤叶甲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步研究李国钰(四川省甘孜州农科所康定626000)一、分布与危害短鞘萤叶甲(GeinulajacobsoniOgloblin)是四川白玉县麦类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海拔3150~4000米的一季麦作区内均有分布。以幼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