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昌市各养鸭区暴发臭鼻克雷伯氏菌性眼炎的同时,当地产蛋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下降,通过对死胚进行剖检、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人工感染试验及抗菌药物治疗试验证明:臭鼻克雷伯氏菌是引起当地鸭胚胎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该菌广泛存在于圈舍、水塘、蛋盘、孵化器、出雏床等与种鸭活动及孵化有关的环境和器具中,鸡鸭鹅肠道健康带菌情况也较为普遍。通过对蛋壳表面及蛋内细菌分布研究及对不同保存时间种蛋的孵化率比较。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该菌对胚胎的水平传染是胚胎感染死亡的主要途径。本文还对该菌的传染周期、感染暴发原因及公共卫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人工感染血清Ⅱ型鸭疫里默氏菌,对病鸭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Ⅱ型鸭疫里默氏菌病和I型病变基本相同,但发现了腺胃和胰腺的病理病变。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分析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不同时期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规律,探讨鸭疫里默氏菌对鸭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引起鸭致病的可能机制。采用细菌16S V4-V5区扩增通用引物,扩增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0 d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1、2、3、5、9和14 d的鸭直肠内容物样本DNA,将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DNA建库后基于Ion S5TMXL测序平台测序。测序得到的Raw Reads数据总量为4 710 688条序列,平均每个样本84 119条序列。共注释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为4 52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Ace、Observed-species和PD-whole-tree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0~5 d逐渐降低,从5~14 d又逐渐增加,尤其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3和5 d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未感染组与6个时间点的感染组间菌群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未感染组与感染后3 d的物种差异最大,之后依次为感染后2、5、9、1和14 d。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显示,在未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感染组,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微生物菌属均不同。在门水平,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unidentified-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Bacteroides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均为优势菌属,感染组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明显增加。本试验分析了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和感染不同时间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到一些特征菌属,可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集福州郊区某番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荧光抗体试验,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致死率高达47%。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雏鸭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红河地区的鸭群中流行一种以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及脚肢无力或麻痹为特征的传染病,对现场数十只病死鸭剖检,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等较为一致的病理变化;从大多数病死鸭的脑、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出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观察和生化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Piemerellan anatipestifer)用分离株人工感染7日龄健康雏鸭,复制出与肆病雏鸭相同的病例。证明 区的雏鸭群中存在鸭疫里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鸭疫里默氏菌在鸭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组织中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熔解曲线为单一的峰,扩增曲线为"s"形,标准曲线扩增效率为99.7%。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2、3、5、9、14 d鸭脾脏、脑、心脏、肺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鸭疫里默氏菌载菌量均在2 d达定殖高峰,载菌量多少按组织排序依次为脑>心>脾>肺>肝,按时间排序依次为2 d>3 d>1 d>5 d>9 d>14 d。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枫叶鸭、金定鸭种蛋应用电脑调控孵化机(A)和人工土法(B)两种不同方式孵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枫叶鸭应用A的方式孵化,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4.01%,比B的方式提高24.01%;健雏率达92%比B的方式提高13%;每羽种苗孵化成本降低0.112元。金定鸭应用A方式孵化,受精蛋孵化率可达96%,比B提高u%;健雏率98%比B提高8%;每羽种苗孵化成本降低0.048元。A方式孵化出的枫叶鸭鸭苗47日龄体重可达3kg,成活率96%,料肉比2.85:1,分别比B方法孵化的枫叶鸭鸭苗提高15.8%,7%,料肉比少0.15。  相似文献   

9.
美国枫叶鸭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耐粗食、产蛋多、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枫叶鸭年产蛋数223枚,蛋重86±6.7g,蛋形指数0.7255,母鸭存活率91.8%,受精蛋孵化率92.34%,雏鸭成活率95.6%,47日龄个体重3.1kg。该鸭是蛋肉兼用型的优良品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某鸭场发生了一起20日龄雏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嗜睡、缩颈、拉稀及神经症状为特点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变观察及病原分离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和鸭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针对分离菌作药敏试验,用对分离菌敏感的药物治疗及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 er)感染是鸭、鹅和火鸡等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见于1904年Riemer报道的鹅渗出性败血症,Hendrickson等于1932年首次报道了商品鸭感染[1].郭玉璞等于1982年首先确诊我国商品鸭群中存在本病[2].目前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养鸭、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品鸭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临床上以商品肉鸭感染最为常见,主要侵害1~8周龄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过程,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脾脏肿大,呈斑驳状,偶尔可引起局部皮肤感染[4].有关成年种鸭自然感染鸭疫里默氏菌的报道少见.本试验对一肉用种鸭群中患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了诊断,通过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为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同时对感染鸭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检查,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为鸭疫里默氏菌性关节炎的防治及进一步研究其感染机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福州市种鸭场工作期间,从事番鸭种蛋机械孵化工作多年。番鸭种蛋个大、壳厚、壳膜坚韧、壳外油层厚、蛋黄大、脂肪含量高,孵化率不理想。后来本人采用种蛋水平放置、手工翻蛋、增加翻蛋次数和人工喷水等措施,孵化63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到82%,最高批次达90.5%。现将主要措施小结如下。1 孵化前处理 1.1 种蛋收集 每天上午将鸭舍送来的种蛋经认真筛选,剔除破裂、畸形、软壳、青壳等不合格蛋后,水平横放于蛋盘上,并沿蛋中心轴对称的两面画红、黑两条线,以便中后期掌握翻蛋角度。1.2 种蛋消毒 将选好种蛋…  相似文献   

13.
肉鸭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我市某肉鸭饲养场8日龄、20日龄樱桃谷肉鸭各3000羽同时发病,病鸭呈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腿翅无力或麻痹等症状,随后发生大批死亡,至第4天死亡率分别达65%、45%。笔者前往诊治,通过分离菌培养特性及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确诊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4条引物,建立了检测DHAV不同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多重RT-PCR方法鉴别诊断方法。该方法检测的敏感性为103拷贝数,对健康鸭、鸭疫里默氏菌及大肠杆菌感染鸭肝组织的检测为阴性;人工试验感染鸭的鉴别诊断符合率为100%;18份自然感染病料的检测结果为DHAV-1、DHAV-3及二者混合感染分别为8份、6份和4份,与已有文献报道的结果完全符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DHAV 1型和3型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禽,多发生于雏鸭,其他禽类少发。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笔者曾诊治一起因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雏鹅,运用中西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倞 《中国兽医杂志》2019,(3):94-96,99
为了分析驻马店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菌株生物学特性,从驻马店地区不同养殖场中采集患呼吸道疾病猪肺脏、鼻拭子等病料组织74份中分离得到了43株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人工感染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方法和K-B药敏纸片分别检测4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致病性、血清型及耐药性。结果显示,30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43株分离菌株以K5、K20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分别占分离菌株的37.2%、27.9%;43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大观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在51.2%以上,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在18.6%~234.9%之间,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0、9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5.6%、27.9%。本试验为该地区猪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调查北京顺义肉鸭大肠杆菌及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情况,对该区约50个小型肉鸭养殖农户,采集具有典型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特征的病(死)鸭肝脏、心脏、脾脏等组织,经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染色、瑞氏染色及16S r DNA序列分析从而鉴定菌株。共分离得到大肠杆菌33株,鸭疫里默氏菌9株。这42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氏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而大肠杆菌则表现出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鸭冠状病毒肠炎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感染鸭冠状病毒的鸭在痊愈后的一段时间内能抵抗强毒再次感染,对鸭场调查表明:得病后痊愈的鸭很少有再次发病的。用鸭胚上传代培养的第5代病毒,经灭活加佐剂制成灭活苗对鸭进行免疫试验,大部分鸭有一定的免疫效果;对我们已传代至75代的鸭胚传代毒,经口服、肌注两种途径免疫鸭,有较好的免疫效果;用康复鸭的血清对20日龄的鸭实施被动免疫,未能保护鸭抵抗强毒的攻击;康复鸭产蛋孵出的雏鸭缺乏抵抗强毒攻击的母源抗体。  相似文献   

19.
鸭新型疱疹病毒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别探讨了F株鸭新型疱疹病毒对番鸭,半番鸭,鹅和SPF鸡的致病性,经实验室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株病毒可导致雏番鸭,雏半番鸭发病,死亡,对雏番鸭相同的病变,自致死鸭脏器中重新分离到原攻击病毒;人工感染幸存鸭大多腹泻,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况消瘦,通过同居感染雏番鸭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不易经空气传播。对雏鹅,SPF雏鸡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可见。该病毒对雏鹅。SPF雏鸡均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