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工酶与基因和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种类的不同可表现为某些同工防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因此,它可作为一项生化指标,研究生物的分化情况。本文对人畜共患的两种片吸虫的同工配进行研究,发现二者的某些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来源成虫采自福州市屠宰场宰杀的黄牛和山羊的胆囊和胆管中,分别选出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本研究所使用的试剂均系分析纯。1.2匀浆制各:将典型的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成虫分别用生理盐水洗3次,成虫用pH74的缓冲液在冰水浴中研磨5分钟,高速离心(1200转/分)10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进行了组织化学探讨。结果表明:肝片形吸虫和巨片形吸虫的DNA含量不同,二者比值为2:3,且所含1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却不相同,某些氨基酸含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3.
4.
为了制作效果良好的肝片形吸虫制片标本,以便于更好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对福尔马林固定、苏木精染色、二甲苯透明及中性树胶封固等处理方法的用量和处理时间进行摸索,寻找最佳条件,提高肝片形吸虫制片标本的效果.结果表明对标本进行酒精梯度脱水处理并延长二甲苯的透明时间,制片标本的观察效果明显提高,经处理后的虫体染色效果良好,吸盘、消化道、生殖系统等特征结构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5.
6.
肝片形吸虫感染是牛羊等反刍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成虫寄生在肝脏胆管中。该病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各省的耕牛均有发生,我省各地的耕牛几乎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尤其闽南地区耕牛发病率比闽北、闽东、闽西等地严重。由于我省闽南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水池、水坑零星散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县耕牛感染肝片形吸虫较为严重,感染的牛只死亡不断发生,为了更好地和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对我县有代表性的乡、镇饲养的牛只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意见,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粪检被检牛粪用清水清洗以自然沉淀集卵法,将沉淀物于载玻片上进行镜检虫卵。1.2剖检耕牛屠宰后取肝脏进行详细检查并计数。2调查结果2.1感染率及感染强度检查不同地区的牛只,粪检329头,阳性66头,平均阳性率20.1%;剖检牛只42头,阳性22头,阳性率52.4%,其虫体感染强度为4~106条成虫,详见表。2.2感染季节及区域分布据调查,3~4月份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广西肝片形吸虫中间宿主的种类为小土蜗螺和斯氏萝卜螺。对不同剂量毛蚴感染中间宿主椎实螺的存活率,椎实螺的繁殖及其对干旱的抵抗力;尾蚴的逸出时间、数量;囊蚴对终宿主山羊羔的感染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杀虫净驱除黄牛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试验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610066)周婉丽蒋进王泽洲蒋学良杀虫净系复合制剂,我们用本药做过牦牛和绵羊内外寄生虫的驱杀试验,获得高效、安全的结果。为了考查该药对黄牛的安全性和驱除肝片形吸虫和线虫的效果,于1997年9...  相似文献   

10.
牛肝片吸虫的成虫体表有环行排列的、呈“牛舌状”的棘,其顶部有?数个齿;迷走幼虫体表无体棘,仅有环状排列的、粗细不一的皱纹,其头锥较长,约为虫体的1/2,口腹吸盘是圆形,上有细皱纹和数个乳突。受损职管的大部分功能消失殆尽。而增生小胆管则功能旺盛。浸润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功能较活跃。浸润的细胞中未见巨噬细胞。探讨了虫体与胆管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SDS-PAGE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LIB)分析胰吸虫成虫(EP)及其与肝片形吸虫成虫(Fh)交叉/共同抗原的分子量和免疫活性。SDS-PAGE结果显示,胰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成虫抗原的多肽均达30余条,EP抗原分子量在123kd以下,主带4条;Fb抗原分子量在83kd以下,主带4条;两者具相同分子量的多肽6条。ELIB结果显示,抗原与同源抗血清呈现颜色较深、数量较多的区带,而与异源抗血清则呈现数量不等的交叉/共同反应区带,表明两虫之间存在交叉/共同抗原性多肽。  相似文献   

12.
药物治疗肝片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临床上用于治疗肝片吸虫病的各种化学药物,通过对其化学结构、作用机理、治疗效果三方面的阐述,比较了各种药物的优缺点,并说明了不同药物作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山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后,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感染组山羊(n=5)在羊感染后第1周明显低于对照组山羊(n=4),第2~6周或高或低呈波动趋势,自第6周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第7~8周达高峰(93.73±17.233μmol/L),第7周P<0.01,第8、10周P<0.05;用间接ELISA最早在感染后第2周就可检出IgG抗体,并从第4周起保持高水平,第8~9周达最高峰.血清中NO含量与IgG水平的相关系数r=0.511(P<0.05,差异显著),而对照组的NO与IgG的相关系数r=0.25(差异不显著);感染山羊在整个试验期间嗜酸性粒细胞(EOS)明显升高,差异明显,其中第8周达峰值(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NO、IgG和EOS在山羊感染肝片吸虫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且与虫体在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密切关联,显示NO、IgG和EOS共同参与宿主抗肝片吸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选用12头体重为300-500kg,年龄2-3岁的雄性去势水牛,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为无肝片吸虫感染后,随机分为感染组(n=9)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头水牛1次性经口感染1600个肝片吸虫囊蚴。实验期间由专人饲养,自由采食青干草和饮水。每周定时颈静脉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T和B淋巴细胞比例、IgG水平以及血清蛋白总量和比例。结果表明:感染组水牛的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在感染后2-8周高于对照组,但刺激指数和IL-2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感染组水牛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从感染后第1周显著下降,以后一直在低于对照组水平波动,而淋巴细胞从感染后第1周开始显著升高,且一直在高于对照组范围内波动。感染组水牛的α-球蛋白、β-球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而白蛋白从第5周开始显著下降,以后维持在低于对照组的水平范围波动;γ-球蛋白从第5周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后于对照组范围波动。感染组水牛的抗ES抗原(分泌-排泄抗原)的IgG抗体水平从第2周升高,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结果提示: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是水牛抗肝片吸虫感染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肝片吸虫感染对反刍动物胆道粘膜肥大细胞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对肝片吸虫自然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以及无肝片吸虫感染的5头黄牛和5头绵羊的胆道粘膜肥大细胞(MMC)进行了计数观察。结果与某些动物肠道蠕虫感染一样,肝片吸虫在反刍动物胆道的寄生引起了胆道MMC的显著增多。有肝片吸虫和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黄牛胆道MMC分别为431±103/mm2及191±66/mm2(P<0.05),而绵羊胆道MMC则分别为702±300/mm2和75±13/mm2(P<0.0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寄生虫区系调查和临床检验,发现肝片形吸虫及消化道圆形线虫感染普遍。因此,应用硝氯酚和左旋咪唑给牛驱虫,并观察牛的虫卵减少率与体增重的关系。结果用药组的体增重与对照组比,硝氯酚组平均多增重26.1kg/头;左旋咪唑78.9kg/头。  相似文献   

17.
片形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和虫体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源肝片吸虫(南京)、牛源大片吸虫(广西)和羊源肝片吸虫(实验感染)制备可溶性虫体抗原(BA)和和分泌排泄抗原(ES),以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株虫体可溶性虫体抗原至少有20条以上的主要蛋白条带,分子量集中于10-90KD之间,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而3株分泌排泄抗原蛋白成分较简单,明显可分的条带不超过5条,分子量集中于10-30KD之间,且均拥有26-28KD的蛋白成分,提示该蛋白应为片形吸虫ES抗原的主要免疫成分。  相似文献   

18.
用几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不同部位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代蓉  赵坚 《四川草原》1997,(2):48-51,64
应用SDS-PAGE、等电聚焦电泳(IEF)及双向电泳三种电泳方法分析牦牛肝片吸虫成虫四种抗原(头抗原-HA、体抗原-BA、体表抗原SA、分泌排泄抗原-ES)。SDS-PAGE结果表明,BA、HA、SA分子量在12~100kD之间,ES在12.3~26kD之间,蛋白质染色BA、HA、SA、ES分别显示25、24、18、9条带;IEF分析肝片吸虫分别得34、33、28、22条带,主要由酸性蛋白质组成,主要谱带在pI4.20~6.55内;双向电泳分析BA、ES多肽斑点为69、30个  相似文献   

19.
台湾次睾吸虫成虫体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台湾次睾吸虫15日龄成虫经扫描电观察,虫体整个背面和腹面前4/5的体表皮层着生有鱼鳞状的簇生体棘,簇生体棘在虫体前端分布较密集,由前向后渐变稀疏,每一个簇生体棘中含3-6个尖刀形棘。口盘上有15-18个无纤毛圆丘型乳突,腹吸盘唇部光滑无乳突分布,但在其周围可见到10余个花蕾状乳突。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4组不同药物对放牧的浏阳黑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硝碘酚腈 左旋味唑组(Ⅰ组),以及硫双二氯酚 左旋咪唑组(Ⅱ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均为10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均为阴性。应用硝氯酚 驱虫精组(Ⅲ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90.5%和81.0%,剖检查虫肝片吸虫为阴性,线虫18条。应用肝蛭净 驱虫精组(Ⅳ组)肝片吸虫和线虫减卵率分别为59.1%和91.6%,剖检查虫肝片吸虫和线虫分别为12条和6条。因而认为Ⅰ组与Ⅱ组的药物组合对驱除山羊肝片吸虫及消化道线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