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高级研讨会”在武汉中油所圆满召开2005年4月22~23日,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高级研讨会”在武汉中油所召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院士、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薛勇彪博士、中国农科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戴晓枫博士、中国农…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编 ,全国 2 0多个单位 70多位资深专家、教授参加 ,历时 5年编写的《中国棉花遗传育种学》现已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录了2 0世纪我国棉花育种的百年历程 ,是当今国内最具权威性的 ,全面和系统阐述棉花遗传育种学的专著 ;全书共 2 4章 ,分三大部。第一部分育种基础部分 ,分别为棉属的分类与进化、棉花质量性状遗传、数量性状遗传、细胞遗传、分子遗传、种质资源及棉区划分与育种目标。第二部分育种方法部分 ,分别为棉花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我所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JCR)被Scopus数据库收录。该刊由我所所长李付广研究员任主编,陈晓亚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委员,编委会由44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组成,其中海外编委20位。JCR于2018年6月创刊,内容涵盖棉花研究各主要领域,重点关注棉花种质资源和进化、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稻米》2009,(1):F0004-F000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国内最年轻的省级农科院水稻专业研究所,由原重庆市农科所、作物研究所、再生稻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种子公司的水稻研究团队于2006年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繁育与推广。水稻所下设资源材料、育种、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5个职能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2人。先后主持了“九五”以来重庆水稻育种攻关重大专项,承担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在长沙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提议筹办的《国际杂交水稻通讯》(下简称《通讯》)已经问世。这份英文出版物为季刊,由国际水稻研究所提供经费和负责出版。首期于1987年3月发行。 《通讯》的宗旨在于促进世界范围内有关杂交水稻方面的信息交流,报导各国杂交水稻研究和发展的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有关杂交水稻重要出版物的摘要;杂交水稻研究与发展新动态;世界各地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新三系、新组合报导与介绍;以及其它与杂交稻有关的内容。 《通讯》编委会成员有8人。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史密斯先生任主编,费马尼博士任技术编辑。…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以来我国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育种是玉米遗传育种快速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在玉米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综述从"十二五"至今,国内研究者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在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相关性状基因/QTL发掘和基因克隆等方面的新进展,促进玉米分子育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育种研究中,为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102-10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由The Generation 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茶叶科学》2021,(2):158-158
《饮料植物研究》(Beverage Plant Research,BPR)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与美国Maximum Academic Press共同出版,陈宗懋院士、Brian Schaneberg博士任期刊主编。BPR是一本开放获取、在线出版的国际性期刊。期刊主要刊载原创性的研究论文及方法,以及综述、社论和观点,以促进茶等饮料植物的生物学、化学、加工和健康功能等方向的学科整体发展,并为学者提供一个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正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棉花研究(英文)》)已成功创刊(https://jcottonres.biomedcentral.com)。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ISSN 2096-5044,CN 41-1451/S,eISSN 2523-3254),由中棉所所长李付广研究员任主编,陈晓亚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喻树迅院士、朱玉贤院士、吴孔明院士等任副主任委员,30多位国内外棉花科研领域不同方向的专家组成编委会。刊载棉花研究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内容涵盖棉花研究各领域,关注棉花种质资源和进化、遗传育种、病虫害综合  相似文献   

10.
<正>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棉所)和中国农学会联合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棉花研究(英文)》)已成功创刊(https://jcottonres.biomedcentral.com)。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ISSN 2096-5044,CN 41-1451/S,eISSN 2523-3254),由中棉所所长李付广研究员任主编,陈晓亚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委员,喻树迅院士、朱玉贤院士、吴孔明院士等任副主任委员,30多位国内外棉花科研领域不同方向的专家组成编委会。刊载棉花研究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内容涵盖棉花研究各领域,关注棉花种质资源和进化、遗传育种、病虫害综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由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申报的福建农林大学茶学博士点通过专家评审,获国家博士授予权点,并从2004年起正式招生,首设“茶树栽培与加工”“茶叶育种与生物技术”两个研究方向。这是1993年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获硕士授予权点来的又一突破。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获国家博士授予权点@袁地顺 @孙威江  相似文献   

12.
《茶世界》2008,(3)
近日,中国第一部大学教材《中华茶道》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安徽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丁以寿主编。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关剑平博士和天福茶博物院院长逸明博士任副主编。  相似文献   

13.
功能型水稻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功能型水稻的概念以及国际和国内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辅助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技术,在培育具有保健型、辅助疗效型及其它特种功能型水稻新品种(系)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4):486-486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组学与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日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选取超优千号、长粒香、盐丰47等11个耐盐碱品种,利用一定浓度的海水灌溉等方法,在李沧烟墩山和即墨金口盐碱地播种400余亩,预计每亩产量可达到400公斤左右,将成为国内第一代海水稻试种成功的典范。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是2016年由青岛市与袁隆平院士以及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的,坐落于李沧区院士港,该中心设有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稻米品质与食味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并对水稻育种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不断深化,分子设计育种作为水稻育种的新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实践。本文简述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大豆科学》2007,26(1):70-70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稻米细胞遗传与育种旅美科学家、农学博士胡兆华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旅美科学家胡兆华博士应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江苏农学院联合邀请.在杭州、扬州两地举办“稻米细胞遗传与育种”学术讲座后,再对讲稿进行整理、修改、补充后成书出版的。胡兆华博士先后在台湾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稻米》2010,(3):54-54
<正>主编程式华副主编陈温福谢华安武小金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超级稻育种》一书由我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28位科研骨干撰写而成。该书集中阐述了我国超级稻研究10多年来在育种理论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育种材料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介绍了国外在超高产水稻育种方面的经验。全书分三部  相似文献   

20.
波兰甜菜育种家─—肖塔教授肖塔教授(博士)生于1929年2月23日,1954年毕业于波兰华沙大学农学系,1955年在植物育种及驯化研究所开始从事甜菜科研工作,任高级技术官员。1959年荣获洛克菲勒基金会会员奖,同年在美国培训1年,主要学习甜菜遗传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