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进行观测,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比较这些指标。结果表明:(1)叶片水势方面。各茬分枝期不同苜蓿品种叶片水势维持在较高水平,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花期品种间差异最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叶片水势较高,表现较优,其次是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草原2号,较差的为公农1号、肇东苜蓿。(2)叶绿素荧光方面。基于聚类分析对9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分为两大类,荧光特性较优的一类为草原2号、准格尔苜蓿、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荧光特性较差的一类为甘农3号、肇东苜蓿、公农1号和龙牧803。(3)生产特性方面。中苜1号和龙牧803年产量较优,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产量较差。(4)灰色关联系数法综合评价显示,表现较好的品种依次为龙牧801、准格尔苜蓿、中苜1号、草原2号和敖汉苜蓿,与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在0.65~0.75之间;表现较差的为甘农3号、龙牧803、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加权关联度在0.35~0.55之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1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低温处理,4℃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高寒盐碱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的苜蓿品种在高寒盐碱地区的生长性状。[方法]分别对6个国外引进苜蓿品种WL323、3-1、4-1、4-2、4-2H、FGI363,2个国内传统苜蓿品种敖汉及龙牧801第一年的成苗株数、鲜干重、株高等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国外引进的6个苜蓿品种的成株数、鲜干重和株高都好于国内的2个品种,有着更高的抗旱、抗寒和抗盐碱性能。[结论]该研究为高寒盐碱地区土壤的充分利用以及牧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紫花苜蓿地上部器官的干物质和营养组分,比较了水分胁迫下3个紫花苜蓿品种(系)苗期和分枝期干物质和品质抗旱指数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大,干物质和品质抗旱指数逐渐减小。从干物质的抗旱指数大小评定,3个品种的抗旱性为鲁苜1号>敖汉>WL323;从品质抗旱指数分析,敖汉的抗旱指数显著大于WL323和鲁苜1号,鲁苜1号与WL323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8个国产苜蓿品种的抗寒性判定方法,为科尔沁沙地筛选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的一龄期越冬器官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10,-15,-20,-25,-30和-35 ℃低温处理,4 ℃处理为对照,统计不同处理材料在盆栽试验中的存活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根颈活力,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对8个品种抗寒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东苜1号和草原3号存活率表现较好,而草原2号和农菁8号存活率表现较差。8个苜蓿品种根颈相对电导率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上升,根颈活力均随处理温度下降而减弱;用电导率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根据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所得LT50的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东苜1号>草原3号>农菁1号>公农1号>龙牧801>肇东>农菁8号>草原2号;用单一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对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的聚类分析结果不同,且以根颈活力法可信度较高,而综合2种方法的聚类分析更具代表性、准确性更高;8个苜蓿品种抗寒性可分为3类,其中东苜1号、草原3号和农菁1号为高抗寒品种,公农1号、肇东和龙牧801为一般抗寒品种,草原2号和农菁8号为低抗寒品种;8个苜蓿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的植株存活率与其抗寒性测定结果表现一致。【结论】利用电导率法或根颈活力法协同Logistic方程计算苜蓿LT50可行,LT50可作为评价苜蓿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逊克县引种国内外11个苜蓿品种,通过对其越冬率、抗逆性、生长速度、茎叶比、产草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原2号、龙牧801、龙牧803、公农1号、龙牧806、草原1号、肇东苜蓿优于其他品种,可在北部山区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国内外2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我国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种植的主要生产性能及适应性,为大庆盐渍化地区进行苜蓿的栽培种植提供优良品种。对引自国内外不同来源的20个苜蓿品种进行了2年的引种筛选试验,分析比较产草量、分枝数、茎叶比、越冬率、抗逆性、粗蛋白质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结果表明,龙牧803和龙牧806表现为干草产量高、质量好,适应性强,可以作为大庆当地主栽品种。肇东、斯贝德、敖汉、418Q、公农1号、巨能551、巨能耐盐、龙牧801、巨能7表现为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可以作为当地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及解除胁迫后对紫花苜蓿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4个不同品种的紫花苜蓿在0.3%、0.6%、0.9%、1.2%、1.5%等5个浓度梯度NaC1溶液中的萌发情况以及解除胁迫后种子的复萌程度,通过测定盐胁迫下及解除胁迫后种子的各项耐盐指标,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盐胁迫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NaC1溶液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NaC1溶液抑制种子萌发,种子的耐盐适宜浓度大约在0.9%~1.2%.复萌试验结果表明:经NaC1处理后的种子仍具有较好的萌发能力,种子的复萌率随原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14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耐盐性较强的是公农2号、公农3号、龙牧801和苜蓿王,耐盐性较弱的是公农1号、龙牧803和新疆大叶.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入了解苜蓿叶片的营养价值。[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公农1号、中苜1号、美国Phabulous、美国GoldenEm-press 4种不同苜蓿品种幼苗期叶片中Na、K、Ca、Mg、Fe、Zn、Cu、Mn、Cr和Co 10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元素在试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苜蓿叶片中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含量丰富,苜蓿各品种微量元素含量均表现为Ca>K>Zn>Mg>Na>Fe>Mn>Co>Cu>Cr;不同品种间,Na、Mg、Fe和Zn含量为公农1号>中苜1号>美国Phabulous>美国GoldenEmpress;Ca、Cu、Mn和Co含量为美国GoldenEmpress>公农1号>美国Phabulous>中苜1号;K和Cr的含量为公农1号>美国GoldenEmpress>美国Phabulous>中苜1号。[结论]该研究为苜蓿叶片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0.
34份苜蓿品种产草量和品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连续3年对国内6个及国外28个苜蓿品种的产量及质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总产草量最高的品种是公农1号(4 114g/m2),国外品种W L-323M L、AC Lonview、Podus的3年总产草量较高(分别为3333、3659、3232g/m2),但与公农1号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的国内品种(公农2号、龙牧801、龙牧803)明显高于其它国外品种,只有美国杂交熊1号产量较低;第2年苜蓿产草量最高,以后逐年降低;国内品种连续3年第1茬的产草量最高,而国外品种只在第2年的第1茬产草量最高;苜蓿品种间茎叶比第2年最高,多数品种第4年的茎叶比高于第3年,且国内的品种茎叶比较低,大多数国外品种茎叶比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苜蓿品种叶面积与抗旱性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叶面积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通过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性,探索紫花苜蓿抗旱性与叶面积大小的关联性。[结果]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叶面积越大的苜蓿品种脯氨酸含量越高,其抗旱性越强。[结论]叶片面积可以作为衡量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强弱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叶面积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紫花苜蓿在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叶面积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性,探讨紫花苜蓿抗旱性与叶面积大小的关联性。[结果]在旱作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与其叶面积大小有直接关系,叶面积越大的苜蓿品种脯氨酸含量越高,其抗旱性越强。[结论]叶片面积可以作为衡量不同苜蓿品种抗旱性强弱的一个较为直观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几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速度、生育期、产草量、抗寒性、抗旱性等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国内品种抗寒和抗旱性强,返青早,越冬率达100%;日本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收割;美国品种生长速度快,再生性强,再生草产量高。其中,保定苜蓿、中苜一号和安斯塔综合表现好。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处理对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探讨壳聚糖处理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饱满度一致的紫花苜蓿种子,置于培养箱(25℃)中培养,待长出3~4片真叶后分装于培养皿,分别用0.1%、0.3%、0.5%、0.7%的壳聚糖喷涂处理,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对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处理后苜蓿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比对照组的缓慢,其中以0.5%处理上升幅度最慢;各处理组苜蓿幼苗POD活性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上升幅度依次为0.5%>0.7%>0.3%>0.1%,并在断水后第9天时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结论]壳聚糖处理苜蓿幼苗能调节干旱胁迫下其脯氨酸积累速率,提高和维持其POD活性,从而增强其抗旱性。壳聚糖处理的适宜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5.
范可章  朱茂英  陈灵  陈小红  范海燕  蔡健  李焰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89-14892,15000
[目的]了解4种进口紫花苜蓿的抗逆性特点,为其在不同区域内种植提供基础性数据。[方法]对从国外引进的4个苜蓿品种进行抗胁迫比较试验,通过分析其出苗情况来了解它们的抗胁迫特点。[结果]4种紫花苜蓿的耐酸能力为:金皇后〉飞马〉阿尔冈金〉维多利亚;4种紫花苜蓿的耐碱能力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4种紫花苜蓿的耐盐能力为:飞马〉金皇后〉阿尔冈金〉维多利亚;4种紫花苜蓿的耐盐碱能力为:飞马=阿尔冈金〉金皇后〉维多利亚。[结论]应根据4种紫花苜蓿的抗逆特点,分别选择合适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16.
张俊丽  刘静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5):11-12,23
通过在中部干旱带同心县下马关镇五里墩村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条件下,阿尔冈金、绿海苜蓿、中苜一号、三得利等4个苜蓿品种的出苗率、株高、产草量、地下根长等指标综合的抗旱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10种牧草抗旱性与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反复干旱法,连续干旱法和“电导”法,对10个优良牧草品(草)种进行了抗旱性与耐热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用3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木一致。以伊犁蒿、驼绒藜抗旱耐热性最强。4种禾草中以老芒麦、无芒雀麦抗旱耐热性较强,苇状羊茅居中,布顿大麦最弱。4个苜蓿品种中以阿勒泰杂花苜蓿、新牧1号杂花苜蓿抗旱耐热性最强,贝维尔杂花苜蓿次之,北疆苜蓿表现最弱。结论表明,今后对牧草抗旱耐热性鉴定可采取本文使用的两种以上方法对照测定。  相似文献   

18.
苜蓿6个品种幼苗期抗旱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不同品种的苜蓿为材料,在幼苗期对其进行5个不同水势梯度(CK,-0.3,-0.6,-0.9,-1.2 MPa)的PEG—6000(聚乙二醇—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从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几个生理生化指标着手,对它们的抗旱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0.6 MPa的水势可能是苜蓿幼苗抗旱临界值;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苜蓿6个品种的抗旱性变化较大.利用苜蓿幼苗期3项抗旱性指标分析得出了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强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方法]在青岛地区采用蚜情指数法对来自国内外的32个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抗蚜性评价。[结果]蚜情指数法所确定的不同抗性品种的结果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品种之间的抗性。将32个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分为5类,即南澳、Baralfa 421Q、TG4 CW044026、新牧2号、无名4、Bar003 A12-3136F12、天山苜蓿、WL319HQ和Baralfa 321Q为高感品种;无名3、WL525Q、新牧1号、加拿大为感蚜品种;赛迪10、甘农4号、TG3(CW0530)、敖汉苜蓿、三得利、WL323、无名2和WL343为中抗品种;赛特、Millionaire、5S43、甘农1号、公农1号、无名1、TG7 CW2883、三得菲和中牧3号为抗性品种;而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高抗品种。[结论]该研究初步筛选出以WL363HQ和Brarlfa 53HQ为主、适合在青岛地区种植、具有抗蚜性的19个抗性品种,为科学利用优质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