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橡胶芽接树砧木与接穗在生化上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橡胶树自根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自接和互接组成的芽接树为材料,在不同割胶条件下,采用PAGE和SDS-PAGE技术,分析了砧木和接穗的胶乳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以及可溶性蛋白等生化因子。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之间在酯酶同工酶谱C区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不因割胶时间和乙烯利刺激而变化:自接和互接树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图谱均表现一致,未观测到砧木与接穗之间在这2种图谱上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巴西橡胶树酯酶等同工酶酶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巴西橡胶树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同工酶酶潜在不同材料、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中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不同叶龄的叶片和不同树龄的叶片、胶乳乳清中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的差异。幼龄叶片及1年生幼苗的同工酶带数均较少,活性亦较弱。同一无性系内的成龄树之间的同工酶酶潜无明显差异。就酯酶而言,C-乳清中的同工酶酶带数较叶片丰富,活性亦较强;而过氧化物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酶谱则反之。不同无性系的酶谱差异,亦以C-清中的酯酶同工酶较显著,特别是其中的C区带,似与胶乳产量有一定的相关,可暂试作为分析鉴定无性系用的标志区带。初步看来杂交亲本的酯酶同工酶酶谱中,如C_a区有明显差别,且又具有C_6带的,则可能有较好的配合力。对此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巴西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耐低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橡胶树新型种植材料——自根幼态无性系与同源老态芽接无性系的耐低温能力,本研究将1蓬叶稳定的热研7-33-97老态芽接苗和自根幼态无性系苗5 ℃低温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并进行叶片受害调查。结果显示,自根幼态无性系叶片相对电导率低于老态芽接苗,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老态芽接苗。此外,对5 ℃处理4 d后叶片受害情况调查发现,自根幼态无性系大部分叶片未受害,而老态芽接苗叶片几乎全部干枯或脱落。因此,室内低温模拟实验表明,自根幼态无性系在耐低温能力方面较老态芽接无性系更强,这为自根幼态无性系的生产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橡胶花药体细胞植株的优良性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花药体细胞植株,集芽接树和实生树的优点于一体,是一种幼态自根无性系,表现出许多优良性状: 1.生长快。比母体芽接树快9—20%,大致可提早一年开割投产。 2.产量高。海垦1和海垦2花药体细胞植株头两割年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母体无性系的131%和143%。 3.发育阶段从老态回复到幼态。表现在:和实生苗一样有一条粗壮的主根及一轮侧根;茎干圆锥度大,酷似实生树;取1.5年生植株的芽片芽接,抽生的嫩枝与砧木夹角小。这和老态型(抽生嫩枝与砧木夹角大)有明显差别,植株性状整齐一致;抗逆性强,经济寿命长,可排除砧木对接穗的不良影响。因此花药体细胞植株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一代种植材料。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无性系GT1正常树与死皮树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看到死皮树无论是树皮或胶乳,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快带部分的活性都比正常树高得多,其余谱带差异不明显。无性系RRIM600死皮树与正常树的胶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很明显,死皮树有3条谱带,酶谱带宽,显色快,染色深,表明活性较高,而正常树只有2条,活性很弱。GT1死皮病灶部位的树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特别高,过渡区其次,健康皮较弱,显示出距离病灶愈近,酶活性愈高的趋势,似乎死皮的诱发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是同步发生、发展的。RRIM600的结果与GT1一样。此测定结果与同工酶电泳结果相符。死皮病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健康树皮低。RRIM600健康树皮的胶乳可分离出6~8条SOD酶带,死皮树皮的胶乳只分离出4~5条,而且活性减弱,显示出某些同工酶带缺失。本文还认为橡胶树死皮是一种自卫性的愈伤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汪清胤  黄永芬 《大豆科学》1994,13(2):116-120
本实验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含用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融合基因根癌农杆菌LBA4404进行转化。通过对转化及对照植株苗期子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有明显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两条差异带:Rf0.509及Rf0.712;酯酶同工酶有一条差异带:Rf0.531。综合分析,上述三条差异带都显示的转化植株占所分析的转化植株的14.4%。此法可作为转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薄层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技术,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的酯酶、酸性磷酸酯酶及下胚轴中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活性面积增大,下胚轴和种皮中的酯酶、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酶活性面积减小;子叶和下胚轴中的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同工酶酶带数目变少,带幅变窄,染色变浅;种皮中的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同工酶酶谱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大豆21个品种(系)和5个组合F_2代各生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在大豆不同生育期显示酶谱带数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示28条带,酸酶同工酶可显示29条带。在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品种(系)及F_2代的酶谱存在着差异.同一品种(系)或F_2代,不同生育期的酶谱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结果表明,二者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在数目、分布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酯酶同工酶也存在区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可以作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进化和类型鉴定的参考依据。POD相似系数为0.667,EST相似系数为0.714,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橡胶芽接树的树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其单株产胶量约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15~20倍.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芽接树高产的原因.对砧木为无选择种子砧木,接穗为PB86的树干割线上10 cm背面的树皮和输导根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树干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的厚度、幼嫩乳管列数、总乳管列数、幼嫩乳管列占总乳管列比例、乳管口径和筛管口径均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特别是超高产芽接树有输导功能韧皮部乳管列数与有输导功能韧皮部细胞层数的比值显著大于普通芽接树;另外,超高产橡胶芽接树输导根的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和皮层薄壁细胞层数显著小于普通芽接树,而导管口径却显著地大于对照(普通芽接树),这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形成层分化为乳管的能力、营养物质和水分运输能力都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3.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236-241
Abstract

One hundred and eighty-two zoysia spp. individuals (z. matrella and z sinica) collected from the coast around Taiwan and Island Penghu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hey were transplanted to Taichung, and three to four months after transplanting, the zymograms of ester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were determined. There were 26 bands and 108 patterns in the esterase zymogram, and 9 bands and 12 patterns in the acid phosphatase zymogram. In the dendrogram based on the Euclidean distance analysis, the clones collected from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east coast (EN, mainly consisting of limestone) had a longer distance to those from the other five regions. The distances between the clones from these five regions were shorter,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Z- matrella and Z- sinica is different in these regions, probably due to the high ability of zoysia spp. to hybridize interspecifically. Moreover, the clones from the EN region showed a lower diversity in both isozyme patterns and showed a lower adaptation to salinity due to the protection by calcium.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Zoysia m Taiwan as examined by isozyme analysis is more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adaptation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habitats than to the taxonomic status.  相似文献   

14.
巴西橡胶树胶乳中4种植物生长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巴西橡胶树胶乳中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iPAs)、脱落酸(ABA)和乙烯(ET)等4种植物生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利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可检测到巴西橡胶树胶乳中含有较多的IAA,iPAs,ABA。采用气相色谱法(TraceGC气相色谱仪和GC-9V气相色谱仪)可检测到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成年割胶树胶乳中的ET,但在未开割幼树胶乳中未能检测到内源ET。在巴西橡胶同一茎段一定长度范围内,不同的采胶位置IAA,、ABA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它们量的分布没有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年龄阶段的橡胶无性系RRIM600为研究材料,对各器官(树叶、鲜茎、树根、树皮、树干、胶乳)中五大养分元素N、P、K、Ca、Mg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养分元素在各器官中的高低顺序,树叶为:N>K>Ca>Mg>P;树枝为:K>Ca>N>P>Mg;树根为:Ca>N>K>Mg>P;树皮为:Ca>K>N>Mg>P;树干为:N>K>Ca>Mg>P;胶乳为:N>K>P>Mg>Ca。橡胶树各养分的高低顺序为:N>Ca>K>Mg>P。(2)不同器官所含养分的高低顺序,N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根>树枝>胶乳>树皮>树干;P为:树叶>树枝>树根>胶乳>树干>树皮;K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胶乳>树干;Ca为:树皮>树根>树枝>树叶>树干>胶乳;Mg为:树叶>树根>树皮>树枝>树干>胶乳。不同器官养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皮>树根>树枝>胶乳>树干。(3)各器官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均达显著差异,橡胶RRIM600树叶、树枝、树皮、树干和胶乳养分含量主要受月份影响,树根主要受树龄影响;N、P、K、Ca、Mg均主要受月份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国营奋勇华侨农场橡胶试种区的大丰95花药苗芽接幼态无性系和大丰95老态无性系的生长量、胶乳产量、干胶含量、抗寒性等性状进行比较,大丰95幼态无性系比大丰95老态无性系径围生长快23.9%、胶乳产量增加66.3%、寒害较轻。  相似文献   

17.
用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Muell.Arg)不同高度导管的结构特征和树皮嫁接的砧穗接合区导管。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从枝条、树干、根茎过渡区到小侧根的新形成的木质部导管孔径变化曲线近似“ M”形,导管密度变化曲线则近似“U”形。在树干一定高度导管孔径值有一个高峰,在根茎交界区导管孔径值和密度值都处于低谷,在枝条和细根部分,导管孔径值和导管密度值表现为负相关。树皮嫁接接合区的接穗和砧木的导管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接穗导管大于砧木。造成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位置效应,即取材时接穗在原来亲本中的位置和嫁接接合处在砧木中的位置不同。提供了与发育阶段无关的位置效应在嫁接中具有作用的初步证据,提出了“位置信息记忆”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树干注射法在老龄RRIM600橡胶树上进行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乙烯利刺激试验,结合不同割面位置的乙烯利刺激增产效应进行研究后初步得出:树干注射0.05%的乙烯利2 mL以上即可获得和常规割面涂药法相当的产胶量,注射乙烯利浓度在1%以上其产胶量即可超过常规涂药法,且注药孔与割面的距离在50 cm以内能获得更高的干胶产量。而采用3%的乙烯利注射2 mL的方式可以获得比常规涂药法更高的产胶量,与不使用乙烯利刺激的胶树相比,其净增产率达到123%,是较为适宜的橡胶树树干注射乙烯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