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科学评价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的有效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文献法对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利用地理探测器进行指标筛选,采用特尔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加权求和法对指标系数进行修正,利用连乘积法计算耕地质量与产能指数,系统科学地构建耕地质量和产能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宾阳县耕地质量整体情况良好,等别为优等和良等的耕地面积占99.95%,东北部耕地等别略低于西南部,其等别差异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土壤健康状况的差异。耕地产能等别中旱地等别主要集中在11等,水田等别主要集中在7等,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规律,中心城镇地势平坦、管理水平高是造成耕地产能等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应用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的宾阳县耕地质量评价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耕地实际质量状况,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合理,适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学者在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作物选择、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指数计算与分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应重点选择区域优势农作物开展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推进基于农作物生长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加强定量和定性指标不同组合权重确定方法研究,强化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耕地作物适宜性评价成果关联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广东省2次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组成和权重,并分析了博罗县2次耕地地力评价等级面积与比例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剔除有效磷、速效钾等稳定性较差的指标;而有机质和全氮中应选取土壤全氮作为评价指标,并相应提高其权重,以实现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的研究,确定该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及安全指数,结合Delphi法和模糊关系方程求解进行分析,并用熵值法确定参数指标权重。最后对照表格数据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本宇  张文秀  龚长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42-5843,5878
加强耕地集约经营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鉴于我国当前农村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代农业耕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剖析,进而对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择、权重的计算和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前,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同时利用SPSS软件进行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度的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耕地指标的逐级分配。  相似文献   

7.
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以黑龙江省创业农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想,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黑龙江省创业农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指标的量化与分级,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选取了评价年度(1989、1998年),计算结果表明该场在种植业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地力却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问题诊断、指标构建、模型检验,客观合理地评价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结果表明:2005 ~ 2012年,甘肃省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总体处于较低(Ⅳ级)水平,具有波动变化、缓慢上升、逐年改善的特点;评价期间,数量、质量和投入指标,波动中趋于上升态或稳定态,生态保护指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政策执行的实施效果一般.据此得出结论: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保护效果需一定时间的积累;甘肃省耕地保护更侧重于要素投入和数量方向的保护;评价采用的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简单易行,评价结果客观、全面,是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耕地抛荒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抛荒是当前我国农村十分突出的问题。但在当前对耕地抛荒的研究中,尚存在概念不清、缺乏评价指标和定量化研究的问题,阻碍了研究的深入。本文给耕地抛荒进行了界定,并对衡量抛荒的指标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选取是农业领域的重点工作,本文以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作为研究核心,从环境指标的选取、土壤指标的选取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指标的选取这三个方面对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展开了探讨,希望能为农业领域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全省补充耕地指标动态平衡,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建立了全省范围内补充耕地指标跨市交易平台。分析了指标交易运行现状,通过调查,从出让方、竞得方和中介方三类参与主体视角评价其成效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小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耕地地力评价指南》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3.2”的技术规定与要求,选取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权重和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三项内容归纳为建立小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借鉴国内外耕地质量相关监测体系经验及对耕地质量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监测指选取、指标监测周期进行了探讨,依据全面性原则、最小数据集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初步建立了我国开放式可选择的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了表征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直接反映耕地现实产能的粮食单产及价格等指标,能全面体现耕地的综合质量并能满足现有主要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而且反映了未来土地资源监测越来越关注人类环境健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寿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侠  亢翠霞  刘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71-1973
耕地是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土地资源,耕地集约利用不仅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资源基础,还直接关系到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和生态建设。在对山东省寿光市现状耕地利用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最后得出寿光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值,并提出寿光市耕地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和武  陈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28-14530,14533
从"土地伦理"角度,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分析了毕节地区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土地伦理理论及其耕地保护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土地伦理下的耕地保护评价指标,认为土地伦理发展水平决定耕地保护效果,耕地保护效果反映土地伦理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与高、中、低产田在各乡镇的分布,探究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ArcGIS软件平台、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平台,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单元、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和隶属度,建立耕地质量评价数据库,完成杜集区的耕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杜集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4.58级,高产田主要分布在朔里镇、石台镇和段园镇,面积1 547.93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9.34%;中产田分布范围较广,包括矿山集街道、朔里镇、高岳街道、段园镇和石台镇,面积6 455.68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80.66%。依据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结果,初步判断杜集区耕地质量等级提升的限制因素为灌溉能力和排水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并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模式及其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多源遥感数据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可为土地整治、占补平衡、新增耕地质量评估和基本农田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多源遥感为实现长时序大范围的耕地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定义出发,研究了基于遥感技术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的两种策略:(1)从地学特征、土壤特性、环境状况、建设水平和生物多样性等5个维度表达耕地质量的科学内涵,构建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并梳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各关键指标因素的方法;(2)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监测作物长势间接反映耕地质量综合状况。【结果】以多源遥感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可实现耕地质量信息的实时、大范围获取,对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支撑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逐渐向更高精度、更多样化和更融合的方向发展。【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耕地质量的实时大范围监管和耕地资源的"三位一体"管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对抗旱能力影响较显著的敏感性因素,对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从指标选取、指标权重及指标合成方法3个方面对评价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五大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黄淮海平原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同一指标对不同区域的农业抗旱能力评价结果影响程度不同,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和人均GDP中的任何一个指标都会引起黄淮海平原区、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农业抗旱能力排名发生变动,而对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的排名却无影响。同时,不同区域影响农业抗旱能力的敏感性因素有所差异,除农业干旱程度、耕地有效灌溉率是各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均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之外,不同区域对人均GDP、农机动力系数等指标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相比于加法合成,本研究结果显示乘法合成对指标水平的差异反映更为敏感,区分各评价对象的灵敏度相对加法合成更高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结合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实践,探讨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方法。[方法]多元回归预测法、时间序列预测法。[结果]应用毕节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发展、耕地面积变化、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建立了耕地保有量需求预测模型,并通过评价与解释确定最优模型作为毕节地区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案。[结论]将预测方案与贵州省宏观调控下达给毕节地区规划"影子指标"对照,并将规划"影子指标"分解到其所辖的8个县市,实现了预测方案与规划"影子指标"的衔接,为毕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国土整治"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从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耕地质量的评价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整治后各村镇耕地自然质量分、经济质量分和生态质量分等3大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2)耕地经济质量分提高的数值及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3)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