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李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的引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合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栽种的欧李品种,采用田间试验对4个引进欧李品种的适应性、花期、坐果率和植株高度等进行观察,在室内对其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欧李3号、欧李4号、欧李5号和内蒙1号4个欧李品种均能在贵州正常生长并安全越冬,栽植成活率分别为93.5%、91.5%、90.0%和92.5%。2)欧李3号、欧李4号和欧李5号的平均坐果率分别为39.2%、43.4%和29.4%,平均植株高度分别为105.7cm、102.1cm和52.2cm。3)欧李3号和欧李4号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总含量分别为2 870mg/100g和3 647mg/100g;维生素B12含量分别为0.29mg/kg和0.26mg/kg。4)欧李4号的植株高度、开花量、平均坐果率等均优于欧李3号和欧李5号,但欧李3号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长状况最好,在开花期和挂果期对欧李3号进行疏花、疏果,并注重水、肥管理,密度控制和修枝,可促进果实良好生长。结论:引进的4个欧李品种均适宜在贵州种植,而且欧李3号、欧李4号和欧李5号的表现均较好,可在贵州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土壤在全球碳平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也是极其敏感的。针对贵 州岩溶峡谷地区石漠化导致的土地退化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定位监测样地选取在石漠化典型地 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于2012 年7 月至2013 年4 月采用动态气室法(Li鄄8100,USA) 监测了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治理前后石漠化程度监测数据分析,定量评价了石漠化对区域土壤碳排放量的影响,可为定量评价石漠化对土壤 碳汇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地的石漠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关联性, 石漠化程度越高,土壤碳排放量越低,极重度石漠化土地样地土壤碳排放量约为非石漠化的1/2;2)非石漠化土地 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石漠化土地土壤呼吸则不再遵循植物生长的季节顺序发生变化,土壤呼吸随季 节的这种变化规律被打破;3)区域碳排放变化量与石漠化治理效果有关,20052010 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实 施石漠化治理后,区域土壤呼吸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了41 800 t,相当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岩溶区增加了 31郾92 t/ km2 。   相似文献   

3.
乌江流域喀斯特区造林困难程度评价及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江流域喀斯特区环境有四大特点,即环境因子的利弊兼容性,水分亏缺的时空异质性;水分亏缺程度的派生性和环境改造的艰巨性,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用困难度和困难度指数评价并排序36个县的困难程度,用系统聚类和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困难程度进行分区,共分出5个区,I,V为造林最困难区,Ⅲ,Ⅳ为较困难区,Ⅱ为一般困难区。  相似文献   

4.
山桐子石漠化山地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山地进行山桐子造林试验,定量研究其成活及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坡位的山桐子其成活率、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坡位中部的山桐子成活率最高,生长情况最好,上部和下部坡位其次。且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及实地造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花江喀斯特典型峡谷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模拟实验及野外实地造林的对比研究,了解喀斯特地区水分变化规律及保墒技术。结果表明:在控制实验条件下,土壤水分的消耗除了与覆盖物及覆盖程度有关外,还与有无植物有关,且以完全覆盖最好;薄膜覆盖保水效果优于石块覆盖,枯枝落叶覆盖的保水效果较差。但实地人工造林试验结果证明,覆盖程度需达植苗穴的60%以上;石面覆盖存活率最高,其次是枯枝落叶覆盖。尽管薄膜覆盖保水效果最好,但存活率最差,因而薄膜覆盖在喀斯特典型峡谷区植苗造林值得选一步研究。图6表2参11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广西凌云县2005年喀斯特石漠化监测数据对石漠化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均能引发土地石漠化。凌云县石漠化土地中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占35.4%,人为因素引发的占64.6%。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程度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自然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6.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也以强度石漠化为主,占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的68.5%。人为因素导致的石漠化中,过度樵采占33.6%,过度放牧占23.5%,毁林开垦占18.3%。人为因素是凌云县石漠化形成的直接因素,应该控制不合理的人为干扰,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活方式,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石漠化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7.
典型喀斯特槽谷区石漠化时空演变及未来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漠化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灾难,探寻石漠化时空演变的规律,对于生态修复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和亟需的。本文利用改进后更为精确的遥感影像石漠化解译方法,基于最新的且长时间线的研究区1990、2004、2016年遥感影像图,并利用CA-Markov预测方法,探寻研究区1990—2016年并预测2016—2021年石漠化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年的石漠化时空演变呈现出先恶化再好转的趋势,1990—2004年受到高强度超负荷人类活动及自然灾害影响,石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004—2016年一系列治理工程的实施加之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依附中解放出来,使得石漠化程度好转,自然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系统越来越好。预测的2016—2021年石漠化演变趋势显示:石漠化不断呈现好转趋势,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变好。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峡谷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退耕地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为对象,研究了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灌木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水解性N均高于草地,但低于退耕地;乔木地除10-20cm有机质和0-10 cm速效K显著高于灌木地外,其它与灌木地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两者间的相关性,为我国西南喀斯特高原峡谷森林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石漠化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脆弱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冗余分析。【结果】研究区植被物种组成简单,绝大多数为1科1属1种生活型;随着石漠化强度的增加,群落高度、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和地上生物量趋于减少。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植物多样性4种指数均很低,且与石漠化等级无明显的耦合关系;除丰富度指数外,不同等级石漠化的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大多数土壤理化因子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中具有显著的差异,并显示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呼吸、速效钾、土壤干湿程度、有效磷和酸碱度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土壤因子,对群落特征的解释量为68.5%。【结论】土壤呼吸、土壤养分、含水量和土壤孔隙状况是促进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主要土壤因素,而过大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的偏碱性则不利于当地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石漠化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梯度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石漠化的14个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4.53%和29.28%,是影响石漠化的内在主导因子.植被因子与石漠化的阶段和过程显著相关表征了石漠化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土壤环境因子表征了石漠化在空间上岩性的差异特征,是石漠化类型的表现指标.图6表2参9  相似文献   

11.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以土地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业务.对解决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我国石漠化地区发展农地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佟思纯    李卫正    严陶韬    薛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159-165
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离散型Hopfield神经网络系统(discret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DHNN)探讨喀斯特地区宜林地的快速识别方法。以贵州省普定县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为研究区,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特征,选取土壤保持和石漠化控制这2个比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空间分布规律的定量分析,获得适宜的人工造林区域,结合DHNN系统,构建宜林地快速识别模型,为喀斯特困难立地人工植被恢复和景观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林十分困难。项目引进辣木(印度改良辣木品种)在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造林试验,经过整地、育苗、移植、管抚等一系列措施,观察到辣木在干热河谷造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定植1个月成活率达98.3%,1年期保存率达96.5%,植株最高达5.27m,平均株高4.16m,最大地径达15.6cm,平均地径11.3cm,平均冠幅2.7m×2.9m,基本实现一年成林。作为一多功能树种,辣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推广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地区17种植被恢复模式进行了石漠化率和植被盖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结果显示:封育林5种模式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纯林模式落叶树种的季节性石漠化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混交林模式中季节性石漠化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元谋干热河谷坡面造林整地截流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典型区段,采用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方法,以自然荒草丛坡面为对照,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反坡梯田整地、水平阶整地两种造林整地方式对坡面径流泥沙的截流减沙作用。结果表明,反坡梯田和水平阶造林整地对地表径流的拦蓄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但反坡梯田整地方式比水平阶拦蓄径流能力更强,观测期反坡梯田整地和水平阶整地比自然坡面产流量分别减少71.42%和33.68%,产沙量分别减少56.02%和38.57%;实施造林整地措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产流产沙量越来越少,单场暴雨或特大暴雨对拦蓄径流和拦截泥沙效果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草本植物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草本植物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花江石漠化喀斯特土壤有机碳及其部分转化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花江喀斯特地区花椒人工林演替过程中部分土壤碳转化酶的活性以及不同活力活性有机碳研究,得出在喀斯特地区花椒人工林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处于恶化的变化过程中。并且通过对花江地区常绿阔叶林、灌丛以及荒草地与碳有关的土壤酶的活性研究,证明在群落从高级向低级演替过程中,酶的活性降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