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集国内外节水抗旱稻品种20份,对其进行苗期及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旱稻品种的苗期抗旱性与穗期抗旱性鉴定结果相同,其中沪旱3号、沪旱15号苗期、穗期抗旱性表现最好,为高抗;BLUE BELLE、IAT109苗期抗旱级别为5级而穗期为7级,说明这2个品种后期抗旱较前期要差;IR55423-01的苗期抗旱级别为7级而穗期为5级,说明该品种后期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携带空心莲子草DNA片段的变异系旱H8和H10,巴西陆稻和国审旱稻沪旱3号、水稻原受体6527为实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了在旱作条件下4个耐旱品种(品系)的农艺性状特性。结果表明,1变异系旱H8比巴西陆稻显著增产834.55 kg/hm2,比国审旱稻沪旱3号增产466.09 kg/hm2,但没有显著差异。旱H10比巴西陆稻增产228.41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耐旱品种的产量主要取决于多实粒数和高结实率。研究结果对于水稻耐旱品种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沪旱7A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武香B与内香B进行杂交,在F_2中选优良单株与沪旱1B杂交并回交一次,后与沪旱1A测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节水抗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201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沪旱7A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好,达68.27%以上,抗旱性1级,其与旱恢3号配制的组合‘旱优73'于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
沪旱优3号杂交稻在广西试验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沪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耐旱杂交稻新组合,2005~2006年在广西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示范,文章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介绍沪旱优3号在广西的表现:经济性状好,产量较高,耐旱、耐寒性强,米质优,适宜多种种植方式;并对沪旱优3号在广西种植的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优质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引进和测配筛选旱稻资源,获得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外引旱稻品种“EAIC139-55-1-23”,该品种抗旱性强,品质好,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杂交并进行多代回交,于2003年选育出性状优良,抗旱性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雄性不育系“沪旱1A”。以“沪旱1A”为母本选配的“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节约水资源50%的栽培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三门峡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2016—2017年进行了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有9个小麦品种(系)产量超过5 250 kg/hm~2,分别为普冰151、普冰9946、普冰322、西农115、RF11、西旱1号、西旱2号、西旱3号、西旱4号,其中西旱3号产量最高,为5 950.5 kg/hm~2,居第2~4位的品种依次为普冰151、RF11、西旱4号。  相似文献   

7.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8.
沪旱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粳型常规节水抗旱稻,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浙江等省试种,表现株型紧凑,叶色浓绿,抗旱性强,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抗稻瘟病。试验表明,沪旱3号在浙江金华市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为6月15日前播种,秧龄不超过35 d,移栽密度30.0万.hm-2,尿素用量3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科院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型优质不育系沪旱1A为母本,抗旱型恢复系旱恢3号为父本配组而成的籼型优质节水抗旱杂交稻新品种。2006、2007年分别通过上海市、广西区审定,适宜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种植。为了解该品种在川东北地区的生长发育特征特性和主要经济性状,2012年在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的指导下,特设此试验。一、试验材料供试材料为水稻新品种旱优3号  相似文献   

10.
沪旱优3号在柳北区晚造水种旱管示范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旱优3号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育成的具有突破性的耐旱杂交稻新组合,2007年在柳州市柳北区7.9hm^2晚造水种旱管示范表现耐旱耐寒性强,高产稳产、米质优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总结分析该品种特性及其综合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14个北方早粳稻品种进行萌发期及幼苗期的耐盐性鉴定,以盐敏感品种越光(CK1)、耐盐品种ST1050(CK2)为对照。结果显示,10 g·L-1浓度NaCl盐胁迫对水稻种子的萌发起到明显抑制作用,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在萌发期的耐盐性差异;除沪旱6220表现中等耐盐外,包括CK1、CK2在内的15个品种均表现出强耐盐性,其中新粳4号、新稻1号、新稻11号表现尤其突出,10 g·L-1 NaCl盐胁迫下的相对盐害率分别为0、1.33%、2.68%。盐胁迫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也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8 g·L-1浓度NaCl胁迫的枯叶率来看,新稻56号(36.00%)的幼苗生长较好,具强耐盐性,与耐盐对照ST1050(36.66%)相仿;新稻11号(46.26%)、新粳4号(48.62%)、沪旱6220(49.21%)、中农粳11(51.12%)、新稻1号(56.96%)、沪旱3032(57.20%)、新稻36号(57.88%)等7个品种的枯叶率均低于60%,具中等耐盐性。因此,综合2个时期的耐盐性表现,适合在台州市围垦涂地...  相似文献   

12.
粳型杂交稻旱优8号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优8号是BT型节水抗旱不育系沪旱2A与优质粳型恢复系湘晴配组而成的粳型杂交节水抗旱稻新组合,具有节水抗旱、高产优质、便于轻型栽培等特点,2010年4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旱优8号亲本特性和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对引进的8个陆稻新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旱3号、农大旱稻65、丹梗8号3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艾巴九号,其中以中旱3号最高,比对照增产5.46%。  相似文献   

14.
‘沪旱3号'为抗旱性供体亲本与‘寒丰B'杂交结合连续回交,分离世代分别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筛选,并在水田条件下进行产量性状选择,育成粳型节水抗旱保持系‘沪旱2B'和不育系‘沪旱2A'。  相似文献   

15.
秋播鲜食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林润  朱璞  俞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99-3299
2005年引进了不同地域的6个糯玉米品种,并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沪玉糯2号、沪玉糯3号、中糯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较适宜在金华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升奉贤区旱稻的种植效益和稻米品质,对引进的4个旱稻新品种(系)进行了大区试种示范。结果表明,"沪旱1 1号"、"沪旱7号"生育期短、产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旱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综合抗性。[方法]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5个旱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15~131 d;株高分布为85.9~109.4 cm;整齐度均较好;绿旱6号落粒性表现为较难;抗倒性以隆旱1号、绿旱3号、旱优88及绿旱6号、国旱47、绿旱1号表现为好或较好;米质普遍较差;参试新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幅较大的是旱优73、旱两优212、红旱8号,分别较对照增加36.09%、18.54%、18.26%。[结论]主要推荐绿旱6号在沿淮周边地区示范种植,亦可以推广旱优73、旱两优212,但要注意后期倒伏。  相似文献   

18.
沪优2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34品种名称:沪优2号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品种来源:沪旱1A×旱恢2号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汕优46短1.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叶色淡绿,熟期转色好,每667m2有效穗数15.4万穗,株高120.4cm,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的10个品种进行高产稳产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产量较对照高,稳定性顺序为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佃庄9433>浚旱1号>豫麦2号>商5283>金麦6号>洛麦9775>周麦18,即洛旱6号、漯优7号、科旱1号的丰产稳产性较好;结合抗旱性分析,洛旱6号和科旱1号的抗旱性较好,是目前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上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稳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采用变异系数法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产3因素中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较大,在生产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栽培措施,使小麦品种达到理想穗数,是保证旱地品种取得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寒旱山区藜麦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品种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蒙藜1号、蒙藜4号、贡扎8号、LYLM-8、GSQ-9、LYLM-5、LXM、LHW在寒旱山区进行引种试验,以筛选适宜寒旱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均能在寒旱寒山区成熟,折合产量2 084.97~3 745.10 kg/hm~2,其中蒙藜4号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表现优异,且折合产量最高,为3 745.10 kg/hm~2,较对照陇藜1号、陇藜4号分别增产13.80%、16.94%;GSQ-9生育期、抗倒伏性、农艺性状较对照品种表现较好,但经济性状表现一般;其余品种表现较差,需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