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临夏州各地不同时段的农业指标温度的分析,进一步细化了各地积温的分布规律,为当地更好地利用热量资源提供更精确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广河县自196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是广河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次是冰雹、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大风,较少出现沙尘暴、雷电、雪灾、高温灾害,暴雨洪涝是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同时提出了对应的防御措施,对广河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临夏州马铃薯病毒病受害面积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相关因子诊断、数理统计和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马铃薯病毒病早期、生长期、晚期的产量预测模式。实现了马铃薯病毒病气象预测,各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达到70%以上,为减少临夏马铃薯病害、实现马铃薯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据存储技术经历了从手工管理到文件管理、再到数据库管理系统3个阶段,数据库技术中关系数据库占据了主要地位。针对气象行业A文件所存储的历史数据的管理和共享问题,应用Visual Studio、C#语言的开发环境,利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详细的历史资料数据库,将A文件数据进行统一入库,实现各类天气情况的历史查询、统计、显示、导出,为以后气候分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临夏州小麦条锈病越夏及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5年起,按临夏州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地形、不同气象条件,设15个系统固定调查点进行研究,总结出了临夏州小麦条锈病越夏及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气象观测资料,对马铃薯生长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喜冷凉气候,12~16℃为芽的最适萌发温度,18~25℃时发芽迅速,薯块形成期需水最多,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适宜;结薯末期,60%最适宜。日照时数11~13 h/d条件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薯块的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7.
本系统打破了临夏州原有传统电脑监控模式,采用C#语言、SQL数据库和Surfer嵌入技术,研制开发了气象监测设备质量控制与灾害实时警报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以实时查询到全州自动站、区域站、土壤水分站任意时次的降水、温度、风力等气象要素,还可将这些气象要素的实况监测值、累计值按活动线路、区域实时传输到手机,从而实现重大活动现场气象保障功能。该系统具有高度自动化、报警短信发送及时、服务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基层气象业务人员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暴雨的特点及危害,并对临夏州强降水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气象角度分析济阳四季变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农事耕作和农业灾害防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济阳地面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间的逐侯气温资料,从气象角度分析了济阳近30年四季开始时间和持续期的变化特点。[结果]近30年来,济阳春季和冬季开始时间呈现出提前的趋势,春季开始时间在四季中变化最为明显;夏季和秋季开始时间呈现出缓慢推迟的趋势,秋季开始时间变化较夏季开始时间变化明显。春季和冬季持续时间呈现出缩短的趋势,冬季持续时间较春季持续时间变化明显;夏季和秋季持续时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夏季持续时间变化线性倾向率为0.042侯/年,在四季中变化最为明显。[结论]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济阳四季的变化表现为夏季持续时间明显增长,春季和冬季持续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省临夏州1968—2011年气候观测资料,通过对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干旱分布具有北部多、南部少的特点,出现干旱年份的几率占68%,出现春旱和春末初夏旱几率最高;降雹高峰期发生在1980年代,夏季降雹最多为1.5 d,出现最多的是5月,傍晚发生降雹的频率最高;暴雨分布具有南部多、北部少的特点,主要时段集中在7—8月,出现的概率占全年总数的92%,一日中出现暴雨的时段集中在20:00至次日2:00;春季发生低温冻害的次数较多,秋季略少,主要发生在3—5月,总体上发生低温冻害的几率呈上升趋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之间;干旱位列临夏州主要气象灾害之首,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从2005年以来,造成的经济损失呈剧增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农作物品种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齐齐哈尔市2011~2013年生长季农业气象资料,通过对比分析3a生长季的气温、地温、降雨量和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揭示齐齐哈尔市近3年农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齐齐哈尔市近3年生长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活动积温受始霜期影响较大;降雨量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各月份降雨量分布不均匀,易发生春旱、夏涝现象;生长季的强风天气出现频率高,达到40d以上,是造成春旱、农作物倒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早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长沙地区(2012~2014年)为例,结合田间试验和气象站观测数据探讨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时段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春季返青拔节时的阴雨寡照天气;夏季抽穗—成熟阶段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受返青拔节期阴雨寡照影响,早稻植株密度和叶面积指数都降低。抽穗—成熟期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减缓了作物灌浆速度,降低了千粒重,但这些气象灾害对植株高度没有显著影响。长沙早稻种植应特别注意营养阶段的阴雨寡照和生殖阶段的高温热害,尤其是前者对最终产量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临夏地区1950—2012年63年的气候资料,进行对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干旱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事件与临夏降水有显著地相关关系。其置信水平达到99%。厄尔尼诺与临夏地区降水成负相关,降水平均减少量为9.1%~26.4%,有86.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拉尼娜事件与临夏地区降水成正相关,降水平均增加量为9.7%~36.6%,有78.9%的年份符合这一规律。在每个年代的初期,临夏地区降水偏少几率较大,降水平均减少量为16.5%,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几率较大,为56.6%。  相似文献   

14.
临夏地区经济果木春季低温冻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地区1983—2012年的低温冻害资料,阐述了花椒、啤特果、大接杏春季低温冻害的特征,划分了低温冷害的类型,分析各类型冻害对林果业的影响,找出了低温冻害的气象指标,发现当地冻害的形成与大气环境形势、气象因素、地形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数据来源于全国粮油机械产品信息网。通过计算分析,得出了全国粮机企业的分布规律。并建议企业入网交流,以较少的投资为本身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贾小琴  尹宪志  傅正涛  王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559-12561,12590
利用1968~2011年临夏地区6个气象站风速风向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风向频率玫瑰图等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风速风向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速的年际、季节、月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4年临夏地区平均风速为1.4 m/s;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2.6 m/s,近44年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1~11.3 d;年内最多风向为N风,WSW、E风次之,WNW风最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张掖市6个气象站1980--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及气象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31年来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研究了张掖市各县(区)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张掖市气象灾害频发,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象灾害发生,且季节性明显;大风、沙尘暴、冰雹年发生次数呈降低趋势,干旱、低温冻害、暴雨洪涝、高温、干热风、雪灾年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张掖市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等级分布具有地区性,与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4年4月14—21日临夏州出现范围广、降水强度大的连阴雨天气从环流形势演变和水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此次连阴雨天气形成的原因:2次东移的乌拉尔山低槽与南支槽相结合是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副高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强使冷暖空气交汇于川北及甘肃南部地区;西南暖湿气流的发展为连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9.
林伟  叶兴荣  张军  赵兵  陆华标 《北京农业》2012,(30):111-112
通过分析南京市气象局昆仑路监测点2010年11月5日-2012年5月11日PM10.0、PM2.5逐时质量浓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相应的南京国家基准气候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的观测资料。研究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月、季变化特征,悬浮颗粒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为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及灰霾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常规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80—2012年临夏春季28例霜冻灾害,从形成强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霜冻灾害类型、灾害成因等方面,揭示当地春季霜冻灾害的特征,并提出了经济花果树类、农作物霜冻灾害防御对策,其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栽培技术法、喷药法、烟幕法、灌水法、覆盖法等,近年来在当地春季农业霜冻防御实践中,其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