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为了解红脂大小蠹在北京地区的发生与扩散规律,有效控制其在该地区的扩散蔓延,该文通过实地调查、引诱剂监测等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多年监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在门头沟地区仅为害油松且主要为害健康木,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扬飞盛期出现在5月中下旬;其发生和扩散与该虫自身极强的飞翔能力及疫区和该地区频繁的运输往来关系极大。该研究结果为科学防控红脂大小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陕西北部地区制定红脂大小蠹早期监测、预警及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红脂大小蠹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红脂大小蠹在陕西北部地区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检测环境因子对红脂大小蠹生存的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红脂大小蠹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红脂大小蠹生存的适宜区主要在陕西黄龙县的中部和南部、宜川县的东南部、陕西韩城市的西北部、旬邑县的东北部和黄陵县的西南部等,中等适宜区位于适宜区周围;最冷月最低气温、最干月降雨量、等温性和最热月极高温度是影响红脂大小蠹生存的主要因子,各因子红脂大小蠹生存阈值分别为-12.5~-10.8℃、4.10~5.45mm、27.5~29.7和22.5~25.8℃。加强红脂大小蠹适宜区和中等适宜区的防控和监测,对防治红脂大小蠹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红脂大小蠹是来自北美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1998年在山西省首次发现。1999年底,该虫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相继大面积发生,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30%;红脂大小蠹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造林绿化成果造成了巨大损失。1红脂大小蠹发生情况2017年凌源市在松树排查中发现了疑似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红脂大小蠹,专家鉴定确定为红脂大小蠹。各级对  相似文献   

4.
为陕北地区制定红脂大小蠹早期监测、预警及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红脂大小蠹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红脂大小蠹在陕北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检测环境因子对红脂大小蠹生存的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红脂大小蠹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红脂大小蠹生存的适宜区主要在陕西黄龙县的中部和南部、宜川县的东南部、陕西韩城市的西北部、旬邑县的东北部和黄陵县的西南部等,中等适宜区位于适宜区周围;最冷月最低气温、最干月降雨量、等温性和最热月极高温度是影响红脂大小蠹生存的主要因子,各因子红脂大小蠹生存阈值分别为-12.5~-10.8℃、4.1~5.45 mm、27.5~29.7 和22.5~25.8℃。加强红脂大小蠹适宜区和中等适宜区的防控和监测,对防治红脂大小蠹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兴隆县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原因,介绍了红脂大小蠹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红脂大小蠹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佳 《安徽农学通报》2023,(17):137-140
红脂大小蠹是松树上常发的一类害虫,对其根部的韧皮部产生危害且发生隐蔽性强,常发生在偏远山区,难以进行有效防治。本文结合河北围场地区实际,对红脂大小蠹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从强化检疫、做好虫情监测、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降低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红脂大小蠹的发生期与林间植物物候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编制出了红脂大小蠹发生期的物候关系表,以期为红脂大小蠹的测报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息素防治红脂大小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大小蠹类植物性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成虫进行诱杀效果和最大引诱距离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有效诱捕距离不超过400 m;应用诱捕器诱杀后,林地红脂大小蠹平均侵入孔数下降77.1%;该引诱剂可用于对红脂大小蠹的监测和诱杀防治。  相似文献   

9.
红脂大小蠹是危害油松生长的第一病虫害,基于此,主要阐述了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和易出现虫害的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多年工作,总结出了防治红脂大小蠹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陕西省渭南地区的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秦巴林区的华山松大小蠹 (D. armandi)和祁连山林区的云杉大小蠹(D. micans)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大小蠹在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外来蛀干类害虫,它可以通过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途径进行远距离扩散。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及时进行监测和预警,但是由于缺乏快速追踪和溯源的手段,使得防治工作变得困难。  目的  基于氢稳定同位素溯源技术,建立可用于追踪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溯源模型。  方法  从全球降水氢同位素数据库中下载中国地区的栅格数据,利用ArcGIS 10.4.1构建中国大陆地区降水氢同位素区划图(坐标系统为Beijing 1954)。在5个样地累计诱捕红脂大小蠹成虫153头,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和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氢稳定同位素比值(δ2H)。利用R软件构建红脂大小蠹与降水δ2H值的标准曲线方程。  结果  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降水氢同位素区划图得出:在东部季风区,降水δ2H值呈现出区域性变化,并大致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梯度变化。5个样地的红脂大小蠹的δ2H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红脂大小蠹与降水的δ2H值呈正相关关系,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式:y = 3.166x + 86.050,经t检验、F检验、R2检验以及残差检验证明模型的显著性和匹配度都很高。  结论  红脂大小蠹的δ2H值与其生境中的降水δ2H值呈现出高度相关的线性关系,且降水δ2H值在红脂大小蠹分布区具有可用于判别的规律。因此,基于本试验的数学模型可以实现中国地区红脂大小蠹的溯源追踪。   相似文献   

12.
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林业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该文总结了红脂大小蠹的特征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红脂大小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梁丽梅 《北京农业》2016,(4):105-107
为了给防治红脂大小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在研究关帝林区红脂大小蠹的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基础上,提出关帝林区的红脂大小蠹的治理模式及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经过3 a的防治,油松危害株率已下降到1.3%,减退率达93.0%;枯死率为0.6%,减退率为88.2%,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过氧化氢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的过氧化氢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成虫的过氧化氢同工酶具有明显的差异,2种大小蠹过氧化氢同工酶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染色深浅、酶带宽窄等方面.而同种个体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查灵空山地区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林分油松的受害情况,探讨红脂大小蠹发生危害程度与坡向、坡位、林分组成、林龄、是否割脂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林分组成、林龄、割脂对红脂大小蠹的危害均有显著影响;且以阳坡重于阴坡,坡下重于坡上,林缘重于林内,纯林重于混交林,成熟林重于幼龄林,割脂重于未割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寄主挥发物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进一步了解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寻求更有效的手段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为害,通过林间诱捕试验,探索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趋性的协同效应以及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的剂量效应。同时,在植物源信息素3-蒈烯中加入不同剂量马鞭草烯酮,测试不同配方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为0.5∶100时,马鞭草烯酮能显著提高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作用,诱捕量增加88.6%±39.2%;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为0.1∶100,0.2∶100,1.0∶100时,马鞭草烯酮对提高3-蒈烯的引诱效果有一定作用;而当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体积比达到1.5∶100时,诱捕量减少70.5%±11.3%,马鞭草烯酮产生了驱避作用。此外,马鞭草烯酮与3-蒈烯1∶1等体积混合后,在林间没有引诱到红脂大小蠹。说明马鞭草烯酮对红脂大小蠹存在剂量效应,在一定低剂量范围内能增加3-蒈烯对红脂大小蠹的引诱效果,起协同增效作用;当马鞭草烯酮剂量超过一定的阈值,会严重干扰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挥发物3-蒈烯的趋性,对红脂大小蠹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马鞭草烯酮可作为驱避剂以及植物源引诱剂的增效剂应用于红脂大小蠹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红脂大小蠹这种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的分析,介绍了红脂大小蠹的防治技术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帝林区红脂大小蠹生物学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11-1014
1999年在关帝林区发现部分油松林受到红脂大小蠹的侵害,2000年开始设立多个防治观察期样地,对红脂大小蠹的发生与油松受害株率进行调查和监测。多年数据表明,红脂大小蠹在关帝林区每年发生一代,世代重叠,主要为害油松纯林。有虫株率平均8%,最高达85%;油松死亡率平均为6%,最高达38%。成虫一年在林间主要扬飞2次,第1次在4—6月;第2次在8—9月。林分健康状况越差的油松林地受红脂大小蠹的为害越严重;树龄越大的油松林越容易受到红脂大小蠹的侵害;阳坡林地受害较重;林缘比林内更易受红脂大小蠹攻击;郁闭度低的林分比高的林分受害严重。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红脂大小蠹生物学与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是近年严重危害我国北方油松林的森林害虫。本文总结了5a来我国红脂大小蠹的生物学和防治方法研究进展,建议在防治红脂大小蠹时,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扩散,加强天敌利用工作,大力发展信息素防治法,同时积极研究新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脂大小蠹是目前危害油松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介绍了该虫对通辽市南部山区油松 林的危害现状,并分析了其对森林潜在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控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