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我国马铃薯二季作地区,秋种马铃薯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易烂种难全苗,多数年份出现烂种死苗、产量低而不稳。当地群众常说:“春天易收、秋天易丢”。这种局面不但影响当年秋马铃薯的产量,而且直接影响翌年春季马铃薯的用种和产量。为此,笔者对秋马铃薯如何拿全苗夺高产,进行了5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秋马铃薯保全苗、创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科学选用品种及留神薯块要早收 1987~1989年试验证明,不同种源出苗率和产量差异显著。如同是泰山一号品种,春薯秋种的出苗率为79.28%,每666.7m2产薯741kg,而利用阳畦繁种的出苗率为90.83%,每666.7m2产…  相似文献   

2.
各项栽培措施都与马铃薯的产量有关,其中关键的是种薯。因为种薯是最经济有效的高产措施。种薯的含意包括优良品种、脱毒种薯播前晒种和切适宜大小母块等四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宋慎君 《蔬菜》2020,(12):33-35
为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商品性及单位面积产量,对马铃薯地块及茬口选择、种薯选择及处理、土壤处理与整地、起垄及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提倡栽培中使用脱毒种薯、提前进行土壤消毒、适时播种采收,并对生产中除草、培土和矮化等环节也进行了细致的技术指导,供生产者参考,以期从高产高效栽培的技术角度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新鲜玉米秸秆在南方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了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单薯质量、商品薯数量比率、薯长径和长短径比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薯质量和薯长径对鲜薯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通径系数分别达到258.5和88.7。黑膜下覆盖3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和商品薯数量比率分别可达82.95 mm、1.62、0.153 kg、20528 kg·hm-2和42.0%,黑膜下覆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分别可达82.91 mm、1.62、0.157 kg、19369 kg·hm-2和41.5%,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则分别为82.36 mm、1.60、0.146 kg、15102 kg·hm-2和32.5%。与膜下覆土栽培处理相比,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处理的薯长径、长短径比、单薯质量、鲜薯产量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无显著差异,仅商品薯数量比率显著降低,而黑膜下覆盖9 cm厚整根秸秆处理的鲜薯产量、商品薯数量比率以及单薯质量≥100 g的商品薯的产出均显著降低。可见,黑膜下覆盖3 cm或6 cm厚粉碎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表现与常规覆土栽培无明显差异,通过机械化进行膜下覆盖3~6 cm厚新鲜粉碎玉米秸秆的马铃薯覆盖栽培可实现冬种马铃薯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地区大棚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迅速,但栽培模式单一,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不多。利用大棚种植番茄一花椰菜一芹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温州地区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栽培体系,3a(年)累计推广面积333.3hm^2,每667m^2番茄产量4000—4500kg,花椰菜产量1500—2000kg,芹菜产量5000—5500kg,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在温州地区和长江流域推广。  相似文献   

6.
苏明长  李庆满 《蔬菜》1990,(6):18-19
在马铃薯栽培中,有些菜农因吝惜种薯,往往把薯块切得很小,种植密度也偏稀。在生长早期好用大水漫灌,致使秧子徒长。这些作法都影响产量。为了摸索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正确的栽培管理方法,我们在本市友谊乡光明村科技队进行了正交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采用的正交表是L9(3~4),设计了3个试验因子、3个试验水平。第1个因子:密度;3个水平:①67厘米×40厘米双株=5000株/亩②67厘米×50厘米双株=4000株/亩③67厘米×67厘米双株=3000株/亩。第2个因  相似文献   

7.
白银市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提高大豆栽培产量进行探索总结。结果表明:采用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大豆每667m^2产量达到519.9kg,每667m^2增产80kg左右,比当地大豆栽培平均增产50%以上,达到当地大豆生产历史最高产量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对冬种马铃薯3种栽培模式(稻草免耕、稻草包芯、黑膜覆盖)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栽培模式均优于常规种植,其中稻草包芯和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缩短了出苗时间,提高了商品薯率,增加了单株薯块数和单株薯块质量,显著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稻草免耕栽培模式,其中稻草包芯每667 m2纯收入比常规种植高出402.81元,产投比达1.76。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的作物.具有耐贮运、产量高、适宜间套作等多项优点,同时又是大量出口的蔬菜.近年来,随着育种技术和留种技术的提高,过去认为不适宜种植马铃薯的中原地区也开始大面积种植,已成为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首选项目之一.现将秋季马铃薯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种薯选择 选择早熟、高产、芽眼浅、黄皮黄肉、适宜外贸出口的栽培品种,例如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的郑引 5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中薯 3号等.要求种薯质量 25~ 75 g,没有虫眼和病斑,每 667 m2用种量为 250~ 300 kg. 2浸种催芽 二季作区因夏季气温高、雨…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为粮菜兼用作物,陕西商洛常年播种面积在4.33万hm2左右。但由于受品种、气候、栽培等因素的制约,当地马铃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鲜薯单产在1 100 kg/亩左右徘徊,与全省乃至全国马铃薯生产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挖掘马铃薯增产潜力,探索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全市大面积示范推广马铃薯冬播高产集成栽培,产量水平较常规种植显著提高。据全市多点调查:马铃薯冬播覆膜平均亩产2 155 kg/亩,较春播覆膜增产14.8%,较春播露地增产52.8%,且提早上市20~25天,经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