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薇甘菊颈盲蝽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首次发现薇甘菊颈盲蝽专性取食薇甘菊的基础上,为阐明其对薇甘菊的控制作用,2011~201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薇甘菊颈盲蝽取食对薇甘菊生长、开花、结实的影响,室内选取健壮的颈盲蝽雌、雄成虫各10头研究薇甘菊颈盲蝽雌、雄成虫取食薇甘菊的方式、取食时间、取食部位、取食量、取食频率、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薇甘菊颈盲蝽各虫态都嗜食薇甘菊嫩叶以维持生存,薇甘菊被颈盲蝽取食后,地面直立茎长度(59.83±0.60 cm),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薇甘菊地面直立茎长度(79.53±0.48 cm);受害后花序数(92.4±15.29个),极显著小于未受害花序数(710.9±47.31个);AM 9∶00~PM 9∶00,雌成虫取食嫩叶面积(1.14±0.14 cm2),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面积(3.47±0.50 cm2),均大于薇甘菊颈盲蝽选择取食最小新叶面积1 cm2,1头薇甘菊颈盲蝽成虫1天足以取食1对薇甘菊新叶片;雌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1.12±0.12次/min),显著小于雄成虫取食嫩叶的取食频率(2.58±0.24次/min);每天下午薇甘菊颈盲蝽成虫取食较为活跃,雌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7∶00达到峰值(6.0±1.26头),雄成虫取食嫩叶虫口数量PM 9∶00才可达到峰值(6.2±0.66头)。薇甘菊颈盲蝽具有取食能力强、食量大、取食频率高等特点,能对薇甘菊的茎生长产生影响,抑制其无性繁殖;也可对薇甘菊的花序分化产生影响,抑制其开花结实量,有效控制薇甘菊进行有性传播、扩散,是控制薇甘菊极为重要的一种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2.
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薇甘菊的治理难度,概述了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方面综合防治薇甘菊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薇甘菊是一种世界性的有害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迅速蔓延,对当地森林植被,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危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薇甘菊控制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防除及综合利用这种外来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有害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其在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分布和危害,综合已有的在薇甘菊的生态学防治,生物学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薇甘菊的各种防治策略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并对薇甘菊防治的研究方向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如何大面积防治薇甘菊和彻底根除薇甘菊提出了综合建议。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叶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薇甘菊是一种广泛危害各种植物的攀援植物,调查发现薇甘菊受一种较为严重的叶枯病危害。经分离培养研究,初步认定其病原是豆荚大茎点菌(Macrophoma mame Hara.)。文章对该病的病原及其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探索以菌治草的生物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的危害与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入侵危害植物,近年来迅速蔓延。对农业、林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对薇甘菊的危害、防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有效防除薇甘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薇甘菊作为世界100种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且作为全国唯一的林业检疫性有害植物,对其防治工作是重中之重,生物防治是行之有效且最具潜力的防治方法;文章从化感物质、昆虫控制、病原微生物防治、寄生植物控制等4个方面探讨薇甘菊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薇甘菊生物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及防治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云南薇甘菊危害核心区内薇甘菊发生危害的分布特征,2010年11月22日沿滇缅公路木康至畹町桥段路肩两侧200m进行薇甘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滇缅公路薇甘菊分布不连续,呈板块、点状分布;纬度越低,距中缅边境越近,薇甘菊发生、分布点频度越高;薇甘菊发生点盖度变化大,厚薄不均,发生面积大小不等;危害植物高度由被侵害植物高度决定;覆盖能力强,危害植物种类多,表现极强的入侵、侵害性;薇甘菊分布点多在农业耕作区的田边、地角以及稀疏林地、河流、溪水、水沟边和农户院落四旁;林木郁闭度大的林地薇甘菊危害相对较轻,完全郁闭的林中尚未发生薇甘菊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林地发生及危害的规律,采用实地踏查的方式对不同林地发生危害状况及薇甘菊年度生长动态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郁闭度由低到高的变化,薇甘菊的发生程度是由高到低变化;在不同的林地类型上薇甘菊发生程度变化为:废弃果园>荒地>路边绿化带>水边>林缘>林下(郁闭度0.5以下)>正常管理果园>林下(郁闭度0.51~0.79)>林下(郁闭度0.8以上);同时通过分析薇甘菊月度生长动态规律,为薇甘菊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球1 172个薇甘菊分布点、27个环境因子及Max Ent模型,预测并定量分析云南省薇甘菊不同等级适生区域及其面积。结果表明,云南省薇甘菊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北纬25°以南地区,普洱市、德宏州、红河州有大范围高适生区;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和文山州有大范围的中等适生区;玉溪市、楚雄州、大理州有较大面积的低适生区。云南省薇甘菊适生区等级划分采用阈值较为合理,等级划分结果符合云南省实际情况。高适生区基本都是现有薇甘菊发生的地区,不同适生区等级气候生态条件与薇甘菊生长需求的层次也很吻合。本研究利用全世界1 172个薇甘菊发生点数据既包括了原产地中、南美洲,也包括了云南省被入侵地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等,提高了薇甘菊在云南省潜在分布区域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薇甘菊是一种危害林业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恶性杂草。在林间使用不同浓度的紫薇清对薇甘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药后90 d,高浓度紫薇清对薇甘菊防效达100%,低浓度者亦达到96.4%,对照药剂草甘膦防效为90.1%,三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薇甘菊以其特殊的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特性,使其具有超强的入侵能力和独特的危害能力,如不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将严重危害森林和植被,造成生态灾难.文章从难以防治和防治效果不佳的原因2方面对防治效果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治理薇甘菊的技术路线、步骤,从物理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控制几方面阐述具体治理措施.并提出整合各类营造林、森林培育项目,控制传播源,加强培训、宣传和群防群治等相关配套的保障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初步系统提出薇甘菊的科学预防和治理的基本思路、技术线路、控制体系、防治措施及其森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介绍薇甘菊在云南省德宏州的传播与蔓延以及给德宏州林地带来的危害.阐述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人工铲除辅以化学防治3种薇甘菊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表明,对薇甘菊的防治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同一地块必需重复防治3次以上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处理对枣尺蠖幼虫死亡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薇甘菊挥发油处理7 d的半致死质量相对浓度C50为挥发油原提液的49%。3个浓度处理(1×、5×、10×)的半致死中时分别为51 h、91 h、115 h。结论:薇甘菊挥发油对枣尺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灭薇净的安全性及防治薇甘菊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灭薇净(18%2,4-D微乳剂)是一种新型无公害防治薇甘菊的专性除草剂,安全测试表明其对人体无害、在土壤中残留期非常短,高浓度对蔬菜等作物无害。该除草剂防治薇甘菊的效果95%以上,其越年控制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